關於「辟穀斷食」的諾貝爾醫學獎解讀

我們的理念:辟穀就是為了吃好飯,是一種現代健康的生活方式!

導語:自噬理論的科學驗證獲得2016諾貝爾醫學獎,最大熱門將是「辟穀斷食」. 細胞自噬理論由來已久,但在大隅良典實驗證實了,而且獲得了2016諾貝爾醫學獎,無疑這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自噬理論:一言以蔽之,細胞在飢餓的時候,能把自己體內的無用或有害物質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

自噬理論的關鍵是「細胞飢餓」!所以「辟穀斷食」是自噬理論的主要途徑!

自噬理論前景:激發自噬治療癌症;抑制自噬治療阿爾茲海默綜合征;防治各種慢性病;抗衰老,保持年輕。

某種意義上講,這次等於「辟穀斷食」獲得了人類生命科學的「諾貝爾醫學獎」!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獎勵他在闡明細胞自噬(Autophagy,或稱自體吞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上的開拓性研究。以表彰他發現了細胞自噬的生物學機制。那麼,什麼是「細胞自噬」呢?自噬(autophagy)一詞來自希臘單詞auto-,意思是「自己的」,以及phagein,意思是「吃」。所以,細胞自噬的意思就是「吃掉自己」。

所謂自噬作用,是指細胞在缺乏營養和能量供給,應對短暫的生存壓力時,可通過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來提供營養和能量,從而維持生命。相應地,自噬作用也可能降解潛在的毒性蛋白等體內多餘的垃圾物質,來阻止細胞被毒素損傷,或是因此而阻止細胞的凋亡進程。顯然,自噬更像是身體組織在走投無路時進行的一場豪賭。

一言以蔽之,細胞在飢餓的時候,能把自己體內的無用或有害物質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 簡單歸納以下幾點:

自噬,就是細胞降解回收自己零部件的過程;這個過程能快速提供能量和材料用於應急;這個過程還能燃燒體內毒素和有害物質,用來對抗病原體、清除受損結構;

自噬機制的受損和帕金森病等老年疾病密切相關;雖然人們早就知道自噬的存在,但是只有在大隅良典的精巧實驗之後,人們才意識到它的機制、懂得了它的重要性。

自噬的運用前景:激發自噬治療癌症;抑制自噬治療阿爾茲海默綜合征;防治各種慢性病;抗衰老,保持年輕;越長壽命。

自噬作用可能還決定著人類的壽命。很多人都認為,許多疾病(包括癌症和神經性疾病)的發病幾率,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這可能是因為,年齡增大後,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了。按照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安.瑪麗亞.庫爾沃(Ann Maria Cuervo)的說法,包括自噬作用在內的細胞系統,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喪失功能,尤其是負責清除異常蛋白及細胞器的系統。它們的工作效率降低,會導致有害物質大量累積,最終引發疾病。 庫爾沃認為,如果自噬作用效率降低,確實是造成年老體弱的首要因素,我們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限制熱量攝取,能延長多種實驗動物的平均壽命了。動物攝取的食物越少(在保證基本營養供給的前提下),壽命就越長,人類可能也是如此。限制養料的供給(起始飢餓),細胞加速自噬,因此,當個體衰老時,限制熱量的攝取,也許能提高自噬作用的效率。最新研究顯示,如果能阻止自噬作用的效率降低,實驗動物體內就不會有受損蛋白或細胞器的累積。 所以呢,理論上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提高細胞自噬,從而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接下來的內容要注意咯,敲黑板!劃重點!)

細胞自噬速率與循環胰島素水平和遊離氨基酸濃度互相影響。在正常飲食狀態下,凌晨2點到早餐前,人體血糖處於較低水平,胰島素水平和遊離氨基酸水平都處於一天最低狀態,此時細胞自噬速率達到最大。

針對健康人群,風靡世界的5:2輕斷食(一周內5天正常飲食,2天飲食限制卡路里攝入)和佛教的過午不食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低血糖的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延長了高細胞自噬速率的時間,清除了更多的衰老蛋白質,延緩了細胞的衰老。

細胞自噬是體內發生的清理衰老蛋白,保持細胞年輕活力的重要方法。

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自噬能力逐漸下降。餐後的遊離氨基酸與胰島素水平越高,自噬能力越低。

通過適度斷食或節食,從而降低餐後遊離氨基酸濃度與胰島素水平,可能對提高自噬能力,延緩衰老有積極作用。


推薦閱讀:

TAG: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辟穀 | 斷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