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可《山海經》真的不是一本食譜啊!
*長文預警
*本文內容枯燥,請保證耐心充足時閱讀
正文:
《山海經》中提到了大量的動物,同時也提到了其中許多動物如果吃掉它們會有什麼效用,飛禽走獸游魚都有,可謂水陸畢俱。所以,偶爾戲稱此書是本食譜也不是不可以。不過我們對於一本古書的認識,不應該只停留在拿它開玩笑的程度,更不應因為這樣一種先入為主的模糊印象就誤解了一部書原本想要表達的內涵。
《山海經》固然由於種種原因而顯得很神秘,但這不代表它就無法被正確地加以解釋,比如《山海經》中提到的這些動物們吧,它們神秘嗎?當然神秘,兩千餘年人文環境與敘述習慣的變遷讓《山海經》的文本充滿了今人所無法掌握的不確定性,此即是神秘;而我們可以解開這些動物身上的神秘嗎?卻也可以。只要我們所選定的方向和運用的方法是恰當的,就完全沒問題。
不過在正文開始之前,需要說明一下,《山海經》中的動物有一部分是真實存在的,完全可以用現實中動物分類的方法來對《山海經》中的動物進行歸類,但這就太繁瑣了,所以這些實有的動物只好被歸到了一類里,好騰出篇幅來解釋其它更複雜的動物的問題。
那麼《山海經》中的動物基本可以被分為幾類呢?粗略進行歸類的話,大致有如下三種——
其一,是現實中確實存在的動物。這一類可以再細分一下,一部分是原文描述得比較清楚,只要掌握了一定古文基礎都可以明白這是什麼動物;另一部分則是原文描述比較怪異,幾百年前的人就已經因為讀不懂,將這些動物認為是怪獸了。具體情況後文會詳細說明。
其二,是有一定的現實原型,但被傳說化了的動物。這些動物大抵在《山經》成書時代的人們平時就不容易見到,其自身又確實有些異於常類的特點,久而久之便被傳說化了,就像今天的野人、雪人傳說一樣。其三,是人為想像出的動物。這部分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外形極為怪異,根本不可能是現實中存在的動物,而是當時人在巫術思想支配下想像出來的產物,具體情況後文說明。
一、第一類:真實存在的動物
首先是原文描述就很清楚,一點都不奇怪的動物,這類例子很多,比如《西山經》中提到: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豪彘,其實就是豪豬,古今兩千年,連名字都沒變。
《北山經》中提到:
伊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獸多橐駝
其鳥多寓,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禦兵。
橐駝,其實就是駱駝,這個稱呼古人一直都在用。
寓鳥則是指的蝙蝠,「狀如鼠而鳥翼」,描述得可以說比較形象了,謂其「可以禦兵」,自然是想像之詞,不過古書中常見吃蝙蝠可以讓人成仙的說法,可見這種動物一直就被古人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屬性。
書中還有一些描述比較清楚的動物,不過一樣樣解釋篇幅太長,此處不再贅述。
之後再來說書中因為原文描述得有些奇怪所以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動物。
在《南山經》中,提到:
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這樣一種長得像牛,而且長有翅膀和長長的蛇尾巴的魚,在今天人看來實在是太奇怪了。但這其實只是因為描述上的不清楚所造成的誤會而已。下面就讓我們仔細地來分析。
文中所謂的魚,不是我們認為的那種長著鰓,只能在水裡游來游去的的魚,古人將凡是可以在水裡生活的動物都叫魚,就像對凡是會飛的動物都叫鳥一樣(比如所謂寒號鳥就只是一種可以滑翔的嚙齒類動物)。況且直到如今我們還管一大類的爬行動物叫鱷魚。所謂文中說「有魚焉」,可這種動物真的不是魚。
而所謂「其狀如牛」,只是說這種動物在外形上大體和牛有些相似,但是這個比喻並不包括這種動物的體型大小,也不包括除去外形以外的其他部分,比如說它像牛,但不一定它就處處和牛一樣,像牛一樣長角,像牛一樣有蹄子等等。絕不可以因為看到「其狀如牛」四個字,腦海中就想像出一整頭牛來,那就大霧了。
其後的「陵居」,即居於陸地,這也說明這種動物並不是魚,至少是可以兩棲生活的動物。
再有所謂「蛇尾有翼」,同前,「蛇尾」只是說它的尾巴略像蛇而已,此處的「翼」,則是指魚類的鰭而言,《高唐賦》有「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鱗奮翼。」的句子,李善注云:「翼,魚腮邊兩鬣也。」即此。再者,《西山經》中提到有一種文鰩魚,其「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常從西海而遊於東海,以夜飛」,飛行自然是需要翅膀的,所以要有「鳥翼」,正因為翼字可以泛指魚鰭,所以此處才需要特別說明是「鳥翼」。
再來說「其羽在魼下」,「魼」字,據郭璞註:「亦作脅。」即自腋下至肋骨末端,大體是胸兩側的地方。此處的羽即上文的「翼」,或是因為前邊用了翼字,這裡便換了個字,或者乾脆是寫錯了。而我們已經知道這種動物不是魚,自然也不會長有鰭,所以此處只是借用「羽翼」二字來說明這種動物在「脅」這個部位長有類似於「羽翼」的東西而已。
「其音如留牛」一句,頗為難解,實際《山經》中提到的大量動物的叫聲和現實原型之間都是對不上號的,此句話也一樣,這種動物按理說不可能發出牛的動靜來,所以所謂「音如留牛」指的或許並非它的叫聲,但具體是什麼,如今也還說不好。
至於「冬死而夏生」,則是說這種動物會冬眠,並不是每年都可以復活一次。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這種名叫「鯥」的動物,實際就是穿山甲,也就是古人所說的鯪鯉。
穿山甲脊背隆起,大腹彭亨,確實有幾分像牛,陶弘景說它:「似鯉而有四足,黑色,能陸能水」,故而《山經》中說它是魚,又《廣雅》中也將鯪鯉列為魚類。所謂「羽翼」,指的是穿山甲前肢外側長著的硬毛,也即李時珍所謂「首如鼠而無牙,腹無鱗而有毛」,古人既認為穿山甲是魚,故而將它前肢處的硬毛便類比為了魚的「鰭」,也即《山經》所說的翼。同樣,穿山甲在氣溫低於十度時便會冬眠,即所謂「冬死而夏生」。
尤其最後「食之無腫疾」一句,一直到《本草綱目》里,穿山甲仍舊是主治「消癰腫,排膿血」,與《山經》所記完全相同。
除此以外,《山經》中那些凡是提到將這種動物吃掉之後可以醫治某種疾病的,基本都是真實存在的動物,只不過因為書中描述這些動物的方式實在是太過簡略,只說其狀如某物,其頭、其四肢、其尾像某物,而這些比喻又不是特別精準,只是取其大概而已,所以僅憑這些線索是很難完全和現實中的某種動物對上號的,不過既然書中是將這部分動物作為藥材在記錄,所醫治的大多也都是一些常見病,完全沒必要像是方士侈言不死葯一樣去虛構,所以真實性基本沒問題。
二、傳說化的動物
這類動物的例子比如《東山經》云:
東次四經之首,曰北號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這種動物如果開個腦洞的話,其實有那麼一點像鴕鳥或者鴯鶓之類不會飛但是體型龐大的鳥類,但即使再大的鴕鳥,也沒聽說過會吃人的,這一特徵明顯是經過人為添油加醋的結果。
而在《天問》中,詩人問道:「鬿堆焉處?」此「鬿堆」柳宗元在《天對》里寫作鬿雀,東漢王逸作注亦云此物為「奇獸也。」則此處提到的鬿堆很可能就是《東山經》中的那隻鬿雀。
在戰國時鬿雀或許是一個很流行的傳說,就像今天的哥斯拉一樣,故而才會被屈原寫進《天問》里,而作者既然會問「鬿堆焉處?」似乎可以證明那時人只是聽說過有種叫鬿雀的怪獸,但是並不知道這種怪獸究竟身處何處,而《山經》則將其落實到了北號之山,也不知是確有什麼依據,還是作者根據手頭搜集到的資料隨意編排在了此處。
又《西山經》云:
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
而《逸周書·王會》篇云::
周靡費費,其形人身反踵,自笑,笑則上脣翕其目,食人,北方謂之吐嘍。
所謂費費,即狒狒,也就是古書中屢屢提到的梟羊,古書中對於這種動物的記載很多,但是卻很不一致,大抵都是對於某種靈長類動物的描述。《爾雅·釋獸》中提到:「狒狒,如人,被發迅走,食人。」和《山經》中土螻食人的記載一致。
不過諸書中對於狒狒都沒有提到它長有四角,唯獨《山經》此處說它「其狀如羊而四角」,或許是傳說的異辭,南方的狒狒(據清人考證,《逸周書》所謂「周靡」應在西南)像人,會吃人,而北方的土螻則像羊,長著四角,吃人。
此外,還有像《南山經》「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的疑似九尾狐,《西山經》的「是食虎豹」的駮,「音如獆狗,是食人」的窮奇等等,都是古書中常見的怪獸,這些怪獸可能有現實原型作為依據,但是因為古代信息流通不暢,人們也沒有那個心思去一探究竟,故而一些很稀奇古怪的怪獸傳說就這樣將錯就錯一直流傳了下來。
三、人為想像出的動物
這部分動物屬於妖祥占卜的範疇,所謂妖祥占卜,是古人認為在生活中偶然出現的某一件事物具有著特殊的象徵意義,是上天故意通過這件事物來警告人們,並同時預示著災禍的降臨。
這種占卜方式出現時間極早,《尚書·高宗肜日》所記錄的就是商王在一次祭祀時,一隻雉鳥忽然鳴叫起來,商宗室祖己便據此異象所作的一篇告誡商王的講話。而到了秦代的《呂氏春秋》里,則詳細地記錄了數十種反常現象所代表的妖祥,這些妖祥包括:
其妖孽有生如帶,有鬼投其陴,有菟生雉,雉亦生鴳,有螟集其國,其音匈匈,國有游蛇西東,馬牛乃言,犬彘乃連,有狼入於國,有人自天降,市有舞鴟,國有行飛,馬有生角,雄雞五足,有豕生而彌,雞卵多毈,有社遷處,有豕生狗。
而這些現象所預示的則是:
國有此物,其主不知驚惶亟革,上帝降禍,凶災必亟。其殘亡死喪,殄絕無類,流散循飢無日矣。
既然這些妖祥所帶來的災禍是如此猛烈,古人自然會特別關注,並且詳細記錄下各種災禍發生前會出現的預兆,以求防範於未然。《山經》中屢屢提到的某種動物一現身,便會出現大旱、大水、大疫、大兵、大恐、徭役等情況的記載,實際便是這種妖祥占卜觀念的產物。同時像鳳凰、鸞鳥這些預示著吉兆的動物同樣屬於妖祥占卜的範疇,只不過前者是妖,代表災禍,後者是祥,代表祥瑞而已。
這部分動物一般都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原型,比如「其狀如牛」的蜚(見則天下大水),「其狀如梟」的顒(見則天下大旱),「其狀如雄雞」的鳧徯(見則有兵),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但是其外形卻或者「一目而蛇尾」,或者「人面四目而有耳」,或者長著一張人臉,顯然都很不正常,而這一點卻正和《呂氏春秋》中提到的「馬有生角,雄雞五足」的大災之兆吻合。可知將存在畸形的動物認作是災難發生的先兆,正是那一時期十分流行的一種妖祥觀念。
但是《山海經》中記載這部分妖祥之獸,恐怕已經不是簡單的現實中存在的畸形動物的記錄,而更有可能是當時的巫師根據一定占卜規則,將動物、畸形、災禍三者自由組合再創造的成果,所以數量才會那樣多,簡直如同批量生產的一樣。正因此,我們將這一部分動物稱之為人為想像出的動物。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山海經》中用作占卜的動物非常普遍,一些可能真實存在的動物也被強行賦予了占卜的功能,它們和人為想像出的動物作用是一致的,但是卻並非想像的產物,雖然有時這部分動物的外形可能也十分奇怪,但那是因為輾轉傳說和描述不清的原因,而想像類動物所表現出的怪異則是人為的,這一點是需要特別分清楚的。
最後讓我們再來總結一下,《山海經》中提到的動物數量很多,它們中有一部分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可以通過考據詳盡地予以證明;有一部分則是古代傳說中的動物,這部分動物來源複雜,記載缺乏,很難考證其是否真實存在,不過我們今天都還流傳著許多關於怪獸的不解之謎,古代會有這類傳說當然也不奇怪;再有一部分動物則是純粹想像的產物,它們既非真實存在,也非悠久流傳的傳說,而是巫師在長期的巫術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目的則是為了進行占卜活動,後世的《白澤圖》中仍能見到將各種畸形動物指為妖祥之兆的記載,實際便是這種巫術觀念的遺存。
從這些動物的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人們的醫藥水平,窺見他們的信仰狀態,推測那時妖怪觀念的發展程度,對於研究醫藥、巫文化以及妖怪都有很大的幫助。本篇僅僅是作了初步的一個歸類,如果有能力,希望可以把所有《山海經》中帶有疑問的動物全都解釋清楚。
完。
對妖怪和神話故事同樣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加群一起來玩 →540895659 (`?ω?′)
推薦閱讀:
※京劇和地方戲會消亡嗎?
※這是一個叛賊逆襲為流行文化 icon 的故事,花了400年
※民間小調的歷史是什麼?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校長推薦《平凡的世界》給新生?國內外是否有這樣的先例或傳統?
※普洱茶老人經常喝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