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二十九篇·高祖所屬·河上塞的守衛者·故市侯·假相閻澤赤
故市,為古地名:
故市城州北三十五里。漢縣,屬河南郡。高祖封功臣閻澤赤為侯國。《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七》
如上,故市縣為漢時所置,屬河南郡,漢初則為故市侯國。
而這故市侯國的第一任國主,便是漢初開國元勛故市侯閻澤赤。
按《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所記:
故市,以執盾初起,入漢,為河上守,遷為假相,擊項羽,侯,千戶,功比平定侯。
閻澤赤,最初是以執盾之卒加入劉邦麾下。其後一直隨軍作戰。在反攻出關中之後,為河上郡太守,而後又被升遷為代理丞相,隨軍擊項羽,立功,隨被封侯。
由上可看出,閻澤赤的出身是很低下的,最初也僅僅只是一名執盾的士卒。但是在之後的歷次作戰中,應該是表現很突出,但是這裡沒有標明,所以,也很難準確分析出他的功績。
而在之後,閻澤赤居然就升遷為了河上郡太守。
如此,按照《史記·高祖本紀》中的記錄: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韓王昌不聽,使韓信擊破之。於是置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關外置河南郡。更立韓太尉信為韓王。繕治河上塞。
漢二年,劉邦率軍回攻三秦,其後除了雍王章邯還在抵抗外,塞、翟、河南以及韓等四國,均為漢所吞滅。由此,劉邦遂在這四國的基礎上設立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與中地六郡。而這也是河上郡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的記載。
事實上,河上郡的存在時間非常短,之前為秦內史郡,其後則為漢左內史郡,故而,基本上河上郡也就只是在楚漢時期因為特殊的情況而設立的。那麼,這個特殊的情況又是什麼呢?
按照先前引用的那段話中在其後所用的一句記載:
繕治河上塞。
這裡的意思是,重新整修河上要塞。
如此,再看一條記載:
【集解】:晉灼曰:「晁錯傳秦時北攻胡,築河上塞。」
秦帝國時為了北攻匈奴,遂於此地修建河上要塞。如此,很多解釋就通了。
河上郡的設立,應該就是和這個河上要塞有關。而正是因為河上郡的設立,才有了閻澤赤擔任河上郡太守的記錄。
所以,這裡的記載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劉邦委任閻澤赤為河上郡太守,專管河上要塞的整修及管理。
而目前雖然沒有關於這個河上要塞的相關記載,但是根據太史公在這裡專門記錄的這一筆,以及劉邦專門設立河上郡這一點來說。再結合河上郡為關中對外之樞紐地帶,合理的推算,河上要塞應該是關中對外的一個後勤轉運點。
同時,河上要塞應該還擔任對外防禦的一個作用。總之,這個河上要塞定然是對之後整個戰局有很大影響的。
如此,再推算之後劉邦於彭城慘敗後,一路潰敗,在呂澤的護送下回到關中,而其得到重要保障的一點,應該就是河上要塞的修築已經完成了,並且管理的還非常好。
換言之,其實劉邦在東征之前,就已經做好失敗的可能了。萬一失敗,那麼只要有河上要塞在,退可通過河上要塞防禦而固守關中,進則也是通過河上要塞轉運兵員及補給,以繼續攻略天下。
所以,應該就是在劉邦彭城失敗後,閻澤赤身為河上郡守,對劉邦之後的東山再起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此,在其後情況好轉後,劉邦便大力啟用閻澤赤為漢政權代理丞相,隨軍征戰項羽,以協助自己管理一部分政務。
而後在項羽敗亡後,閻澤赤自然就是以功封侯:
六年四月癸未,侯閻澤赤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六年癸未日,閻澤赤受封故市侯,食邑千戶。
而至於史書後面記錄的「功比平定侯」,這裡的平定侯則指的是呂后時期的齊國丞相壽。這個人和閻澤赤的經歷差不多,都是從基層崛起,而後出任地方大員。所以說他二人功績可比,也能理解。
但總的來說,閻澤赤因為河上要塞的事務,再加上之後擔任代理丞相隨軍征戰期間,與劉邦的關係匪淺,所以也讓其在此時得以封侯。
九年,夷侯毋害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只是可惜,閻澤赤在封侯後的第三年,便不幸去世了。
以上,便是故市侯閻澤赤的一生。
下圖左二位置,即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故市侯閻澤赤的記錄:
推薦閱讀:
※讀《史記》解劉邦及漢初人物之謎
※【西漢篇】第二十篇·附屬勢力·沛縣豪傑·汁邡侯·雍齒
※【西漢篇】漢帝國第二批與第三批封侯匯總及十五侯入選原因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