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中的破壞者、建設者和中間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這決定了任何團隊中至少存在三類人。左派、右派、中間派,是政治上的劃分,在此不提。我想從團隊建設角度把團隊中的人分為另外三類:破壞者、建設者和中間派。

這三類人都是中庸的說法,是不帶任何褒貶之義的。

破壞者,主指既有規則的突破者,他們在突破陳規陋俗時是先進的開拓者和顛覆創新者,在違背好的規則秩序時則會成為團隊中的「老鼠屎」,壞了團隊這鍋菜。

建設者,主指那些想有些作為、做事正向正派的一幫人。他們總是帶著些許理性主義的衝動,想建設一些更好的制度、規則,讓團隊贏得好的發展,讓團隊成員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間派,主指中規中矩者,他們既不衝動也不理想,只想在現有規則下有所發展。細分下,中間派中也有偷懶的、觀望的,當然還有一種人是老黃牛、駱駝型的實幹者。

一個團隊中建設者佔主流,這個團隊就會表現出欣欣向榮的氣勢,有所作為;一個團隊中破壞者多,這個團隊要麼處於轉型變革期、要麼就要垮掉了;一個團隊中中間派多,如果領導班子中也多,那麼這個團隊一定會表現出十足的「中庸」味道來,干任何事情都不緊不慢,缺乏張弛有度的節奏感。

三類人在團隊中的比例,客觀上決定著一個團隊的氣質,不同的團隊氣質對應著不同的團隊能力。

現代管理制度安排下,「一主多副」的領導班子導致很多團隊在事實上表現出一種多變的「混合氣質」。某一時期,團隊主要領導想穩紮穩打發展,就會多用中間派,讓團隊表現出「中庸氣質」;某一段時期,領導想提升團隊能力水平搞轉型發展,就會重用能幹的破壞者,顛覆舊的、創造新的,讓團隊表現出「顛覆創新型氣質」或者「雞飛狗跳牆的破壞性氣質」;某一段時期,領導想干實事,就會選擇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干成過事的人來充當建設者,形成「頭雁效應」,提高幹事成功率、效率和效益。

破壞者、建設者和中間派,從這個角度看,都是有機會在團隊中脫穎而出的。只不過受領導偏好、團隊近期目標和外部環境形勢變化等因素影響,或先或後而已。

不過,這三類人都由個共同點——得有幹事的能力和水平。破壞者,當破壞時,得會破壞、會先破後立;建設者,當建設時,得能夠把住重點和關鍵,建設有成;中間派,當穩紮穩打推進工作時,能不為外物所惑,久久為功,守心、做事。

對於團隊成員而言,無論你的性格上屬於哪一類,無論有什麼好壞想法,先揚長,把自己的優勢能力構築起來,是贏得職業發展的先手棋和秘密法寶。有了這個獨一無二的優勢,再根據木桶原理,找路子、下功夫,慢慢補上自己的職業短板,讓自己的軟肋硬起來,就會在團隊中處於一個進退有據、進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有了這個位置,實際上,一個團隊成員才真正開始有了話語權、選擇權,才能根據領導偏好、團隊目標和個人情況去有所作為、贏得晉陞。如果有一天,你牛逼到需要破壞時你是破壞者、需要建設時你是建設者、需要中庸時你是中間派,領導不用你都不行了。

你可能成為千古奇人——官場商場的不倒翁,而且還是那種幹了些正事兒的不倒翁。

關於團隊中如何站隊的問題,這類歷史疑難雜症,要想解決,估計非你莫屬了。

(完結)

封面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推薦閱讀:

生物製藥工廠的設計趨勢
萬級微生物潔凈室設計要求

TAG:破壞 | 建設 | 團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