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成為高情商領導(8):情商教育的革命

天賦論的迷思

我們常常把情商認為是天賦。

曾經有同事討論,為什麼雜草總是長得快,又難以除去。然後有人說:"因為我們把那些長得快、難以除去的草,叫做雜草"。

天賦也是如此,當人們談到天賦的時候,潛藏的意思通常是"我難以把握不知道怎麼提升"。例如如果怎麼也學不好數學,就是"我缺乏數學天賦"。反過來怎麼也難以處理好關係,就是"我天生情商不高"。

在中世紀,人類認為雷電是一種天賦,代表了上天的意志。

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的建立,讓電在概念上不再神秘。

大多數人知道愛迪生是發明家,他發明了燈泡。

事實是,愛迪生對於電燈的主要貢獻是改良,通過更加持久的燈絲,讓電燈的使用時間大幅度延長了。

在愛迪生的時代,電燈是有錢人的專利。主要不是燈泡貴,而是那時候沒有電網。人們是在自己家裡搭建發電機,自給自足。例如JP摩根,就在家裡安裝了發電機。為了把電燈賣出去,你還得可能還得配套給客戶安裝發電機。

問題是,大多數人可沒有摩根這麼有錢。

愛迪生,以及他那個時代另外一些人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建設城市電網。甚至燈泡這件事情,如果只是有錢人的玩意,不持久不算什麼大問題,反正人家有錢有僕人可以換。但如果推廣到千家萬戶,耐用性和成本就非常重要了。

愛迪生為了建設電網創建的公司,在JP·摩根的推動下,跟競爭對手合併。貌似愛迪生並不是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後來他賣掉了所有的股權,退出了公司。但這家公司一直保存下來,到今天依然存在,而且是道瓊斯工業指數中,唯一從一開始就列於其中而且延續至今的。

它今天為世人所知的名字,叫通用電器。

作為科學家的麥克斯韋、作為發明家和創業者的愛迪生,作為投資銀行家的JP·摩根,以及他們那個時代的一批人,開啟的是人類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化的革命。

今天,電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東西。我們已經覺得隨手開開關就會亮燈、冰箱24小時運作、上下樓電梯、手機充電都是正常的事情,不會再認為來電是上帝的恩賜。

同樣的,曾經我們認為日月星辰的運行,代表了天意。哪怕是皇帝和國王,也要認真的對待星辰位置變化發出的信號。然而伴隨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微積分的發明,人類開始邁向科技社會。人類開始能夠預測星辰的運行,甚至發射自己的衛星。如果古人看到今天我們做的事情,一定會認為我們是神。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知識革命基礎上的。這些知識上的革命,是在探索事物的真相。知識革命之後,基於這些知識的技術革命,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

如果我們認為事情都是天賦,那麼今天我們應該點蠟燭而不是用電燈,溝通結果基本靠吼而不是微信,出門走路騎馬而不是乘坐汽車飛機,不帶套不避孕隨意啪啪啪。當然,你不可能看到我這篇文章,因為,電都沒有嘛哈哈哈。

天賦論最大的問題在於,如果你認為能力是天賦,那麼你就自然放棄了探索和努力,那麼也就很難有什麼突破。畢竟,上天安排的最大嘛。

科技革命與教育革命

如果中世紀的人,穿越到現在,一定是認為到了神的國度。就像我們習以為常的手機,千里之外,聽到語音、看到視頻。而在西遊記里,千里眼和順風耳,是神。

科技,是現實中的魔法。

科學是原理,是對事物本質的洞察。技術是方法、工具。科學的革命,對本質的深入把握,會帶動技術的革命。當然技術的發展,也會推動科學的探索。

我們這個時代的條件,可以說比起歷史上那些出名或者不出名的人物(如托勒密、牛頓、愛因斯坦)所在的時代,真的是好的太多太多了。可是太好的條件反而讓人習慣了"拿來主義",忘記了這個世界上,本來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器設備、沒有微積分、沒有相對論,是因為有人創造了它們,才讓我們生活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裡。

現代科技社會,是建立在三個革命基礎上的:

  • 科學革命(事物本質的發現)
  • 技術革命(更有效的方法、工具)
  • 教育革命(基於上述兩者,能夠系統化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體系)

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現代的理工科,例如數學物理,往往他們的教學體系的建立,有三個步驟:

  • 領域本質規律的發現(例如經典物理學領域的牛頓運動定律)
  • 知識體系的建立(圍繞本質規律展開的知識體系,例如基於牛頓運動定律的牛頓運動學,各種知識點相互關聯,可以用來分析、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這也是科學和技術革命的知識產物)。
  • 教育體系的建立(例如從中學到大學的數學、物理教育,每個階段要學習什麼知識掌握到什麼程度能解決什麼問題)

這三個步驟,是循序漸進的。

沒有對本質規律的把握,那麼哪怕知識經驗再多,也只是用現象去解釋現象,很容易在千變萬化的現實中迷失方向。沒有本質規律和知識體系,那麼教育也就成了無根之水。

由於有了上述的理工科教育體系,我們的社會,培養了大量的工程師,也構成了現代科技社會所需要的重要人才基礎。

而領導者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基於篩選、淘汰,而不是系統化的培養。情商的提升,更多的被認為是經驗、藝術,而不是科學。這背後是對於情商(關係、溝通等)本質規律的認識不足,以及由此帶來的技術乏力。

目前我在做的事情,是改變這一現狀,在情商領域去實現三個步驟:

  • 科學革命(對溝通、關係本質規律的發現)
  • 技術革命(基於本質規律的,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 教育革命(基於上述兩者的教育)

用學數學物理的方式學情商

這樣一來,高情商領導的培養,就很大程度類似於我們在中學學習數學、物理的方式:

  • 學習領域的本質規律和知識體系
  • 多看題多做題,一方面鞏固知識,一方面樹立改變現實的能力(在情商領域的題目,通常是來源於現實的案例,諸如溝通案例)

大多數人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天賦,中學數學就能打90分(百分制)以上(打不到往往是動機或者方法問題,而不是天賦問題)。同樣的,在新的教育體系下,通常領導者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天賦,就可以塑造出高情商。需要的是學習、思考和實踐。

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情商領域建立起這種在本質規律基礎上的,理科性質的系統化培養體系。考慮到"對人的洞察力和影響力"對於人的重要性,我覺得它可能是另外一場知識革命的序幕。畢竟在學校里,我們學習地理、學習物理,但是對於心理、溝通、關係,這種對大多數人的影響遠遠要超過上述科目的內容,卻從來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深度的理解。

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為牛頓寫的墓志銘說:"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自然和自然法則,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去吧,世界一片光明)。

情商和情商法則,隱藏在黑暗之中。高情商領導教育,給你帶來光明。

高情商領導孵化項目(在線教育)

高情商領導孵化項目,基於"用理工科的方式來升級情商和領導力"的理念,有三大核心要素:

  • 情商冠軍課(知識體系)
  • 1年期案例教學課(日常案例式學習)
  • 知識森林學習平台(協同式知識體系建構的工具)

對於學習者而言,學習路徑是:

1)情商冠軍課(在線課程、學習與作業16小時左右)

2)1年期案例教學課(在微信群與知識森林學習平台進行)

情商冠軍課,是幫助用戶快速初步建立情商知識體系,包含了倒追關係學的5大知識領域(關係、溝通、學習與思考、心態、心理)的核心內容,課程大綱如下:

  • 科技革命
  • 關係至深
  • 心理探微
  • 思維溯本
  • 溝通入門
  • 心態養成

高情商領導訓練營,則是一年期的項目,在1年里每周一次的案例討論課,結合實際案例來幫助學員掌握情商知識體系。這些案例通常來自於學員的實際工作和生活,選擇有典型性的作為課堂案例,學員討論,老師點評。

知識森林學習平台

高情商領導孵化項目,定位為精英教育而非大眾教育,教學設計思維關注的是賦能。

而知識森林學習平台,是為此目的設計的情商賦能工具。它的設計模型,是一個"互聯大腦"。

我在做情商教育時,意識到一個核心差異是,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一整套關於情商的知識體系,這既包括知識點、知識點的相互關係。也包括我的經驗,例如各種案例,以及案例與知識的關聯。

因為有這樣的知識體系,所以遇到一個問題,可以快速的分析判斷。反過來,大多數人頭腦中沒有這樣的體系。

那麼如果能夠有這樣的系統,實現如下的功能:

1)將我頭腦中的知識體系,呈現在學習系統中(也就是我可以創建知識點、創建案例、建立他們之間的聯繫)。這樣一來,作為老師頭腦中的體系,就可以被其他同學看到,同時加以參考學習。

2)老師和同學,可以基於這個知識體系,進行擴展,例如創建新的案例,把案例跟現有知識點建立關聯。或者在瀏覽先有案例時,發現它跟其他知識點相關,於是建立關聯

3)老師和同學,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擴展。例如看到一個案例,有幾位同學都把它跟"安全感"進行了關聯。

這樣一來,其實就構成了一個"協同的大腦:情商知識體系"。每個人可以站在他人的肩上,進行學習。

舉個例子,當A遇到衝突處理問題,他可以進入系統,搜索"衝突處理",訪問"衝突處理"的知識點。他可以在知識體系圖中看到,跟這個知識點相關的其他知識點,例如"情緒管理"。可能他以前在處理衝突的時候,缺乏對"情緒管理"的認知,所以導致了結果不佳。那麼現在,他可以首先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

同時,在系統中,他也可以看到,跟"衝突處理"和"情緒管理",相關的有什麼案例。於是在處理當前的問題之前,它可以看看其他人都經歷了什麼案例,是如何處理的。

基於80/20法則,很多時候我們遭遇的問題,其實往往其他人也有類似的場景和解決方案。所以這樣一來,多數情況下,可能他看了別人的案例,已經有了思路。這就大幅度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

而從學習知識的角度,當有足夠的參考案例,也就更容易掌握。比如想要了解什麼是"自以為是",那麼搜索系統中跟"自以為是"關聯的案例,理解起來就容易很多,很可能就快速發現了自己的問題。

然後他的案例解決後,如果輸入進入系統,那麼將來其他同學也就有了更多的參考。

這樣一種協同知識體系建構,相比目前的方式,會是革命性的。然而,貌似居於這個理念的學習平台,並不存在。

所以過去一段時間,我的重點放在了建構新的學習平台上。這個平台包含了Web版和app,1.0版本已經上限。因此我們的高情商領導項目,可以啟動了。

這個世界上,有幾種類型的組織:

1)做減法的組織:1+1<2。這種組織往往內耗比較多。

2)做加法的組織:1+1=2。這種組織相對來說,就是個人能力的加成。

3)做乘法的組織。能夠有效的配合,發揮出團隊作用

4)做乘方的組織。這裡的組織每個人不僅僅是站在他人的肩上,而且是需要藉助槓桿性的賦能體系

高情商領導孵化項目,旨在成為第四重境界。而知識森林學習平台,則是為學員賦能的核心工具。

高質量的學伴與討論

對於智能性的科目,高質量的學習同伴和討論,對於思考、決策質量,至關重要。

現實是,對情商類話題(關係、溝通、心理),基本上很難找到一個像樣的,可以有高質量的同伴和持續的高水平討論的地方。

大多數學習型社群,是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從頭到尾,裡面的人參與水平都比較低。

第二種是,一開始可能有高水平的人,進行輸出,然後群里其他人感覺到有價值,而對於高水平的人本身,覺得有成就感。

但繼續下去的話就有問題了。對於"輸出者"來說,持續的輸出一方面自己能提供的東西就更少了,成就感也少了。然而一個社群的大多數人,往往還是習慣性的伸手黨。哪怕是簡單重複的問題也未必會去自己先看一遍,而是不過大腦的直接問。這樣一來,對於輸出者來講,繼續下去就成為了簡單重複勞動,簡單重複勞動往往是沒什麼價值感的。

核心輸出者激勵降低,接下來的內容往往是在低水平和低水平的人之間進行。哪怕看上去討論的很熱鬧,就是缺乏信息量和價值感。

真正要持續的有高水平的討論,那麼就需要整個社區,有比較高密度的"高水平選手"。能夠彼此激勵,共同成長。

當然一個學習型社群,總是會有初學者。那麼,對於初學者,一方面需要進行篩選來確保基本素質(例如學習的基本動力),一方面在體系上,要做兩件事情:

1)快速進行教育,提升基本水平

2)對於初學者的基本疑惑,在系統層面更多的用自助的方式解決,然後才是進入社群

在高情商領導項目中,情商冠軍知識課,服務於第一條;而知識森林學習平台中的知識體系(知識點、案例與相互關聯),則可以幫助初學者更快的用自助方式去解決疑惑(例如遇到問題,比如衝突處理,在諮詢他人之前,先查詢案例庫,看相關的案例分析,還是有疑惑的,在這個基礎上尋求幫助)。

所以我在考慮,未來是不是在學員學習了知識課之後,先要接受考試,考試及格在能在社群里發言。對於"提升智慧"而言,高水平的思考,要比喧囂的熱鬧來的重要。

從這個角度,高情商領導教育項目的一個意義在於,把一群真正對"對人的洞察力和影響力"感興趣的人聚集起來,提升大家的能力,從而有一個高質量的社群。在今天,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根本就沒有這樣一個社群環境,因此改變的難度也就非常大。

精英教育

前面我們談到:大眾教育培養跟隨者,精英教育培養領導者。

這兩者在教育上有本質的差異,具體如下:

  • 強調執行 vs 強調思考
  • 培養人對自己負責 vs 培養人對群體負責
  • 關注技能養成 vs 關注智能發展
  • 關注服從規則 vs 關注掌控規則
  • 局限於做事能力 vs 同時關注對人的洞察力和影響力
  • 限責限許可權能 vs 賦權賦責賦能
  • 授人以魚 vs 授人以漁
  • 把事情做對 vs 關注做對的事情

高情商領導教育項目,定位是彌補精英教育中的關鍵部分,對"人的洞察力和影響力"的系統化教育。

而教育的方式,也是在於培養思考能力和智慧。情商本質規律、整體知識體系的建立、案例式學習、知識森林學習系統,最終都旨在賦予學習者強大的能力,來應對現實中千變萬化的局面。

而這樣的精英教育定位,也決定了相比大眾教育,它對受眾有更高的要求。儘管我已經盡量嘗試來降低這個門檻,以便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但基本的要求依然存在。

對學員的要求

開設培訓課程,跟其他關係一樣,在某種層面上,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例如一個期待成熟愛情的人,和一個期待幼稚愛情的人,在一起往往很糾結。因為大家的期望、價值觀、努力方向都難以到一個點上。

培訓也是這樣。

一門課程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而是必須要有所選擇。

而且在培訓上,對學員的選擇還有更深層次的影響:因為學員本身就是課程關鍵的一部分。例如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內容,學員是來自斯坦福,還是來自藍翔,顯然會非常的不一樣。

我希望的課程是這樣的:

  • 高度啟發性的內容
  • 高質量的討論
  • 熱情、彼此激勵的氛圍和隊友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期望的學員是這樣的:

1)喜歡動腦

我以前工作在微軟,離開微軟後進入培訓行業,第一個客戶是保時捷。再後來我決定做面向大眾的培訓,因為覺得大眾群體更需要在能力方面的幫助,從而幫助他們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

但我遇到了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這個問題直到今天還是很頭疼。

在微軟和保時捷,我接觸到的人,典型的是聰明、熱情、而且勤奮的。當我決定做面向普通群體的培訓,例如求職培訓,目標群體無論是從頭腦的反應能力、對於學習的熱情,以及投入的精力,都遠遠不如前者。

換句話說,優秀的人反而更勤奮、更主動。當然也可以反過來解釋,這是出色的人之所以出色的原因。

在微軟有些時候我告訴同事一些東西,他們會打斷我說:"不要告訴我答案,讓我先想想。"反過來我做基於普通群體的培訓,經常是我已經把思路給的很具體的了,還有人腦子一動都不想動,就直接過來要答案。

2)勤於實踐

知識總是要實踐,才能更新和鞏固。

一流的人常常是學到一些知識,就立馬開始用了。而且還能夠舉一反三,分享給我一些我都沒想到的知識和經驗。

但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常常是哪怕把方法都教了,作業也布置了,往往人們也不會去做,或者遇到一些困難就會停下來,需要頻繁的去推動。

誠然通過課程的設計和運營,可以部分解決問題。但這些都是成本,而且"積極學習和實踐"這件事,從目前來看,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實在是很困難,超出了我的精力範圍。

3)積極反饋

學習這東西不可能一次就完全正確,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主動性強的人,學習和實踐之後會提出反饋,無論是有了良好的效果,還是遇到了問題。這樣從老師的角度,也可以更好的幫助他們。

反過來大多數人往往遇到問題就默認停止了,也不會帶回到課堂上。這樣自然進步慢。

在做在線課程的時候我發現一件事情,就是學員面臨一些很大的問題需要幫助,就會直接要求跟我電話。而通常我希望他們首先寫出來。

因為往往他們自己都沒把事情理清楚,所以和他們語音溝通,可能半小時我就是幫他們整理思路。這樣對我的時間消耗非常高,而對於學員來講其實幫助並不大:整理思路、能夠有條有理的寫作是關鍵的能力,是他們要自己掌握的東西。但大多數人既欠缺邏輯思考的能力,也對於提升這些能力並不上心。所以遇到下一個問題又卡住了。

4)樂於分享

首先,顯而易見的,樂於分享的學員會帶動學習的氣氛。

第二點,其實一個人如果樂於分享,通常他的學習效果會更好。因為教授他人,可以說是所有學習方式中,效果最高的一種。

如果你實踐,可能只會掌握80%的知識。但如果你想要教授他人而且達成效果,很多時候你需要掌握超過100%的所學知識。

我很喜歡寫文章、做講座甚至包括做培訓分享知識,其中一個原因是,我自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總結一下,我希望你是一個聰明、熱情、樂於學習與分享的人,或者至少,你覺得"哇這是我的方向,我應該朝著這條路走"。

對於領導力教育這個新項目,一開始的10家客戶或者10個學員,很可能就決定了這門課程的未來。所以,我希望和感興趣的潛在企業和學員首先1對1的聊聊,確保彼此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如果你在讀到這裡,依然對於參加培訓感興趣的話,可以發送郵件到我的郵箱 johnxu@daozhuiyingxiao.com 與我聯繫。在郵件中,請包含如下的內容:

  • 你是誰,在什麼組織
  • 你和你的組織面臨怎樣的挑戰
  • 你期望得到的幫助是什麼
  • 你的微信號

自由與夢想

長者教導我們:"一個人的命運,固然要靠自己的努力,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作為一個IT生物,我怎麼最後就做情商教育了呢?

我大學的專業是建築相關,但我喜歡計算機,於是開始自學,哪怕是上專業課也抱著原版的計算機書籍啃。畢業後也就進入了IT行業,軟體開發。

那時候我最敬仰的公司是微軟,在第一家公司工作兩年多之後,我裸辭了。5個月後去了微軟。

在微軟面試中,老闆的老闆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來微軟。

我跟他說"我說第一這是一直是我的夢想;第二我想要到這個行業里最頂尖的公司來看看,他們是怎麼運作的"。

我一直有一個理念,就是"向世界頂級選手學習"。見識這個東西,很多時候不是努力能夠彌補的。

古人早就說過"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但他們受到的限制要大很多。例如在原始時代,我們能接觸到的最高智慧,大概就是村裡的長老,人家沒辦法。遺憾的是,今天我們條件好的太多太多了,但大多數人還是缺乏這種"主動向世界水平看齊"的意識,例如每天願意花上1小時刷朋友圈,卻很少主動的去思考"這個行業里最出色的是誰"、"如何接觸到他/她的思想"。

所以互聯網時代有個現象,就是平庸的人還是同樣平庸,就像求職,大多數人跟20年前他們的前輩,在找工作時的水準沒什麼兩樣。反過來出色的人的水準,要比20年前畢業的人高多了。因為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和工具,而這些會讓優秀的、願意學習和做事的人更優秀。但再好的工具和資源,你不去用還是沒啥兩樣。

這個決定改變了我的人生。我在微軟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在第一年裡,每天都覺得自己在快速的成長每個月都是脫胎換骨的變化。

在微軟的時候我開始做公益的教育活動,到上海的大學諸如同濟、復旦、上外做職場類的分享交流。為什麼我要參加這樣的活動呢?

有套書叫做《羅馬人的故事》。

15冊的巨著,寫了15年。作者鹽野七生,年輕時愛上了義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瘋狂的發掘羅馬人的歷史。

全書把2000年前的人和故事,闡述的栩栩如生,引人入勝,而且從現代人的視角,對於歷史進行了新的解讀。就像王崴所說:"我讀過許多不同讀者的羅馬史,只有鹽也七生女士,真正帶我走進歷史。"

讀完這本書,我對古羅馬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也對於鹽野七生女士,產生了好奇:羅馬史這樣一個研究眾多的題材,為什麼她的作品能夠寫的如此出色。

我想作者自己的一句話,是最好的答案: "別的研究者是寫自己知道的,而我則是寫我想知道的。"

因為是寫自己想知道的,才會發現現有資料的不足;因為是寫自己想知道的,才會有強烈的熱情去尋求真相;因為是寫自己想知道的,字裡行間才會有那種強烈的生命力。

這也是職業和人生選擇的兩種類型:大多數人是做自己能做的,少數人是做自己想做的。

從大學開始,我的職業選擇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我們的教育,往往是讓每個按部就班,而不是打造自己的人生。

所以我到學校裡面,也是想分享這種理念:探索和追求你的夢想。

但是我跟蹤了一些聽眾,發現共同的問題是:大家對這種觀念很贊成,但是下來之後該幹嘛還是幹嘛。

我意識到自己做的很多事情,可能是沒有多少用的。這件事情的根源在於,夢想這東西常常是奢侈品,需要你有實力才能買的起。

當時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覺得如果我真的是想要鼓勵人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那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幫助他們突破實力。這就成了能力培養的問題。

這個想法導致我最終離開了微軟公司,進入培訓行業。我需要提升我在"培養他人能力"的能力。

我的第一個客戶是保時捷。

在項目中第一次做培訓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客戶在酒店大堂里,客戶特意跟我喝了一杯還安慰我說,這次挑戰很大你們準備的很充分,無論如何我們都會支持你的。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有很多人說客戶很惡劣,對自己不尊重,各種拖欠剋扣費用。其實我覺得換一個角度,還是你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有選擇的問題。例如我做保時捷的項目,接觸的客戶相關人員,整體來說聰明、熱情、友好,工作能力也很強,會提供很好的支持。當然客戶還有錢。

但我可以說我們提供的服務質量也是一流的。客戶也講沒有我們項目沒法按時保質完成。

無論是商場、職場還是情場,道理很多時候都一樣。你要有選擇的能力,可以選擇高質量的客戶、高質量的員工、高質量的伴侶。這個基礎是要能創造出高度的價值。

很多人的問題就是沒得選,你就能吸引到這樣水準的人,那怎麼選可能還是差不多。

保時捷的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說過一句話:"一直以來我沒有找到我夢想的汽車,所以我決定自己創造"。

聽到這句話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微軟的第二年,有段時間我非常的迷茫,我大致覺得我應該去做"鼓勵人們追求自己的夢想"的事情,可是從職業的角度,好像沒有參考的選擇啊。傳統的職業路徑,可能是管理、可能是技術,可能是結合自己以前的背景創業。我去做職業諮詢,諮詢師也是讓你參考自己的背景,從一些成熟的路徑中選。

當我決定走培訓這條路,幾乎周圍所有人都不理解。覺得對於職業生涯是一個太大的變化。

聽到費迪南德那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問題在哪裡了。

傳統的教育理念,都是你要從現成的路徑中,選擇一個。但是可能作為一個個體,你的人生的希望和夢想,是沒有現成的事物可以滿足的。

但是工業時代的教育,培訓的核心是"流水線工人"。技術院校培養藍領工人,普通高校培養白領工人。在這樣的體系中,思維核心是按部就班,而不是創造未來。這樣的教育,很難培養出具備主動性、富有創造力的人。

但其實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有"人生"這樣一個產品。你可以追隨他人,也可以自己創造。

我們說掌控人生,很大程度上就是你是不是會自己去規劃你人生的方向、設定你的價值觀、設計你的路徑、採取行動去實現。

那段時間我研究保時捷這家公司,開始意識到這樣的品牌的營銷,其實核心是吸引力的打造,而不是多數人思維中的"追求客戶"。

前面我講過"向世界頂級水準學習",如果你只是向周圍的人學銷售,舉個例子公司里的銷售冠軍。可能他只是一個追求的很努力很聰明的人。但是"讓人倒追"這種思維方式,恐怕很難接觸。而你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高度。

所以很多人在戀愛中習以為常"追求模式",潛移默化的他們從周圍的環境中學習了,卻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

因為本身很早以前就在大學做職業類的公益教育活動,最後我比較自然的選擇了求職方面的培訓。而在保時捷那段時間的思考,最後我寫了本電子書《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將倒追的思維引入到求職領域。

但是在做求職培訓(簡歷、面試)中我也意識到一個問題,單純的培訓這方面的內容,其實是"銷售"環節,但"產品"才是核心。如果我希望在"鼓勵人們追求夢想"上走的更遠,我需要去幫助人們去突破更基礎的、更具備決定意義的能力。

那麼什麼樣的能力是對於大多數人的人生至關重要的呢?

顯然,人際關係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口,無論是對人的成功,還是幸福,都很重要。人際關係再往深入走,就是整個情商的體系了。

我2006年離開微軟,決定進入培訓行業。12年過去了。

當初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最終會落腳在情商教育。然而這個邏輯又似乎有非常的自然,畢竟對於絕大多數人,心態、溝通、關係的升級,說是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應該不為過。對我當初想要用"教育升級能力,能力助人自由"的理念,也是非常的契合。

就像喬布斯說的:"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選擇與努力

本文也就即將結束了。

我寫下此文的目的,大家也應該知道了。其實對我來說也是在實現我十年前的夢想"鼓勵人們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無論是求職課、戀愛課還是高情商領導教育項目,對我而言,也是實現我的夢想的產品。

對於領導力,人們往往關注的是領導他人,其實我覺得最基礎的是領導自己、掌控自己的規則、掌控自己的人生。

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在第一位的。

我希望各位能夠更聰明、更有智慧、更有善意,能夠切實體驗到掌控人生和關係的那種充實感,能夠做自己引以為傲的事情,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歡笑,即使流淚也是幸福的眼淚。

如果大家真的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給各位在情商上提供的教育環境,已經足以讓你有機會做的比99.9%的人都好了。當然前提還是需要你的努力。你不僅僅需要花錢,還需要花時間去學習,用頭腦去思考,然後行動。

但我也要說,估計讀者中的大多數,也許包括你,很可能是不會採取行動的。

從2004年開始,我到大學裡面去做職業類的公益教育。

經常學生會問我諸如"某某行業怎麼樣啊,我想去某某公司怎麼做啊",我就跟對方講,甚至還會調動自己的人脈去幫他們。

後來做後續的跟進,突然發現,咦,原來你們啥都沒幹嘛,或者最多參加個招聘會,投份簡歷,被拒了就覺得"我已經儘力了"。靠,我這不是皇帝不急太監急么。

吸取了教訓,下次再有人問我類似的問題,我先就會問:"這件事情,你已經做了什麼研究?"通常的答案就是"我隨便問問"。於是我就跟對方說:"你先搜索一下關鍵詞某某某,看看有什麼資料,然後有不懂的問題再來問我,順手留個郵件。"

很少有人會真正的去研究之後再來問我,這樣我就有效的淘汰了一批"不在意這件事情"的人。

做了戀愛課之後,嗯,也有不少人問我各種戀愛問題,例如"追求被拒",好急好急,而且他們都覺得"好愛對方",但是他們只想知道"雖然關係不好但是我怎麼表白成功在線等"。

這種我叫做廉價的夢想,就是2塊錢賺500萬那種。你要是有這樣的夢想,那就是不是教育培訓可以解決的問題,而是彩票更適合了。

所以當他們跟我說"真的好愛",我在想,如果你說真的好愛清華,那是不是清華就該給你發通知書呢。

對我來講評估一個人是不是重視,只看他是否願意"花錢花時間"。行動要比語言更有說服力。

你真的想要改變嗎?

尾聲

這篇《如何成為高情商領導》,我前後構思了十多個大綱,你所看到的,是最後的一版。

難度在於,情商是一個高度複雜的東西,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頭緒的事情。我怎麼能夠讓讀者,可以更快的把握全局。

這事超級的費腦。前一段時間,我覺得要換個環境,找個安靜的度假酒店醞釀靈感。

我去了蘇州。

蘇州穹窿山,傳說是當年孫武所在的地方。

情商是一種智慧,智慧離不開策略,而學策略就要談到孫武。

《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系統化的闡述軍事策略的書籍,而且一直到今天,也是這個領域頂級的讀物。

當年很多人都認為,《孫子兵法》是偽作。一個關鍵理由是,在春秋末年那個時代的著述,都是內容相對鬆散,更像是一系列文章的合集。而《孫子兵法》十三篇,卻是大綱內容緊湊,有高度整體結構的作品。這已經遠遠超出了當時的那個時代,應該是後人偽作。

一直到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孫子兵法》竹簡,經考證,考古學界才認定,在春秋末年已經有了《孫子兵法》。

孫子說"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這句話,也是對於頂尖情商的人的寫照。

所謂善守,是打基本功,例如對人的調研交流、提供服務、建立關係、建構知識體系;而善攻,則是最後影響他人的那一霎那。因為內功的強大,所以最終"攻"(影響他人)的行為,看上去就輕而易舉。從而做到"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兩千多年過去了,偉大的思想,超越了時代,依然在啟迪一代一代的人。

我想對於偉大思想最大的致敬,就是將之發揚光大。

我曾經看過一個講座《如何在金融界出類拔萃》,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搜一下,很精彩。即使不是對金融感興趣的人,其中"如何提升和人打交道的能力"的部分,也非常值得參考。

套用作者結尾的話:

"命運雖然沒有把我們所渴求的通通賜予我們,不過剩下的已經是我們可以努力追求得到的了。

不過,我也要提醒你一件事:如果二十年後,你仍然在載浮載沉,那時回首今日,不論你覺得原因是什麼,我也對你的生命沒有任何責任。我已經把我所學到的思維,都告訴你們了。今天你們在情商上知道的,已經遠超越絕大多數人。如果這樣你仍然不能有所成,是因為你還是不敢,沒膽踏上和庸庸碌碌的群眾不一樣的道路。因為你還是等待著,那些大眾主流媒體中萬靈丹,某個時刻的機會,可以讓你得到救贖。因為你仍然擔心、懼怕、猶豫不決,也許自己沒辦法實現夢想。但要記得,只有你自己能,而且要向自己的生命負責。不是我,也不是別人,就是你!如果你在過往的挫折中已經失去自信,要自己想辦法找回那勇氣。如果你從來就不曾走自己的路,那閉上眼、深呼吸、往前沖就是了!"

希望你能夠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在課堂等你。


推薦閱讀:

楊柳君:成長就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捷徑
創客王說(22)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江南憤青:關於領導力
卓越領導力是什麼?
論領導力

TAG:領導力 | 情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