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鬼片里的張國榮,被誤解30年!

  《尋夢環遊記》里說,人的死亡有三種,一種是沒有生命體征,一種是在社會上消失,還有一種是無人再記得。

  愛情的死亡也有三種,一種是不愛了,一種是埋進婚姻里變親情,還有一種是愛不動後相忘於江湖。

  今天君君想跟大家聊聊最後一種痛到註定要放下的愛情——

胭脂扣(梅艷芳&張國榮版)

  ☆

推薦理由:張國榮和梅艷芳之後,再無《胭脂扣》。

時 長:96min

觀看咪咕視頻,愛奇藝

  今年4月1日,台灣影迷為紀念哥哥張國榮,在高雄重映了這部《胭脂扣》的31周年紀念版。

  恍惚間,距離1988年香港公映,這段凄美纏綿的愛情故事已經過去了30多年,堪稱成為「人鬼情未了」的另一種經典——

  青樓頭牌如花(梅艷芳飾)與富商二代陳十二少(張國榮飾)炙熱相戀,遭家族反對後私奔,卻被現實生計所迫,相約殉情自殺。

  但十二少僥倖被救活,歷經家敗,潦倒半生。

  如花死後,魂魄滯留人間53年,只為找到十二少,為痴愛討要一個結局。

  故事框架屢見不鮮,但香港40與80年代街巷風景、人情世故與兩種愛情觀的交叉碰撞,以及哥哥和梅艷芳的演繹,都讓影片散發著獨具一格的魅力。

  導演關錦鵬也曾說,張國榮和梅艷芳成就了《胭脂扣》

  尤其是作為第一主角來塑造的如花,梅艷芳細膩動人地演出了她所有的情感波瀾——

  一身男裝、唱著《客途秋恨》出場時,煙花女子的冷艷嫵媚和英氣逼人全寫在那對輕挑的眉眼之間;

  與陳十二少交頸而握時,微紅的兩頰透出深陷熱戀的甜蜜羞澀,一個「壞笑」里又滿是驕矜和放縱;

  死了也要為愛討要一個結局時,她下垂的眼神里空洞無物,哀怨不悔的堅韌與決絕也不言而喻······

人和鬼、愛與恨、痴與怨,堅守與放下這些看似矛盾的情感層次,都融合在她的眼神和舉止里,一顰一笑寫滿故事。

  如花為愛歷經生死輪迴的守候,更成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另一個註腳,始終被我們稱讚、歌頌。

  演員梅艷芳也憑此片拿下她生前唯一的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雙料影后。

  片尾曲《胭脂扣》也獲得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成為她的代表作之一。

  自從梅艷芳和哥哥張國榮離開,15年間這段不可複製的畫面已經和如花一樣永遠刻在君君的腦海里。

  相比之下,哥哥張國榮飾演的男主陳十二少,卻一直被當作貪生怕死的負心漢,人人都道他辜負了可憐的痴情少女如花。

  表面看確實如此——

  和如花相約吞鴉片殉情時,他眼神遊移,身體也本能地閃躲;

  從背後抱著如花哭泣時,也是滿心的掙扎和痛苦,甚至還有後悔;

  那句「人舊了一樣丟掉」,更像極了渣男喜新厭舊的「證據」。

  但如今再看,我們都誤會了張國榮飾演的這個陳十二少。

  為了成全愛情就放棄一切賭上性命,誰又能保證自殺前不害怕、不痛苦、不掙扎呢?

  何況他最終還是拋下一切,吃下了如花親口喂的鴉片(毒藥)共赴黃泉。

  只是如花在酒里下的安眠藥,反而讓他沒死成功罷了。

  說他辜負了如花的痴情,只是逢場作戲?

  可他也曾為了愛情,從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闊少爺,變成戲班裡打雜倒夜壺的龍套跟班。

  每天咬牙硬撐著干起伺候人的活兒,把家業、父母乃至家族的顏面拋在一邊。

  想當年,他也曾挖空心思,為如花放鞭炮、做對聯,坐在窗口樂得像個孩子。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他把所有的才情和天真都給了心愛的如花。

  如花雖然不動聲色,但眼眸里的亮光卻出賣了她心中的歡喜。

  如今在街邊買的一個二手胭脂扣,精緻卻陳舊,裡面的胭脂也不是上好的質地,卻讓如花抱著他的手臂哭出了聲兒。

  是患難夫妻的溫馨感動么?也許十二少有這個意思,但兩人心中更多的,大概是生存的苦澀

  不是十二少不夠痴情,貪生怕死,而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再濃烈的愛也勢必要被現實消磨

  如花死後,十二少被人救起,不再自殺而是選擇過完平凡的一生。

  因此指責他苟且偷生、辜負如花的一片痴心,則是對這個角色最大的誤解:

  心愛的人死後,自己活著就得與父母妥協,和自己不喜歡的女人結婚生子,帶著滿心愧疚和回憶,潦倒偷生到老。

  死者已逝,生者才是那個繼續帶著鐐銬跳舞的「可憐人」

  並且,不是所有的愛情都一定要開花結果,哥哥張國榮飾演的十二少只是做了一個普通人最艱難的選擇——

  轟轟烈烈地「化蝶雙飛」只是唯美的願望,痛得愛不動了選擇放下才是更普遍存在的現實。

  原著作者李碧華也曾說,大概一千萬個人當中,才有一雙梁祝,才可以化蝶:這便是愛情。

  君君惟願你我能愛時盡情擁抱,愛不動了就果斷放手,去努力成全愛以外的所有。

推薦閱讀:

TAG:胭脂扣電影 | 張國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