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囚

漢武帝年輕時,有聯合月氏國合擊匈奴的雄心。但是這個大略,需要一個更有膽識的人去完成。

而朝堂之上百官的漠然不動,未免讓劉徹心寒。

但他知道,百官也明白,這一程,就是九死一生。前路是黃沙漫漫,匈奴晝伏夜出,生與死系與一線。

但此時,卻有個叫張騫的侍從官站了出來。

他不知道自己後來會因為這個決定,成為博望侯。他不知道自己會同大將軍衛青,飛將軍李廣一樣,成為那個時代的象徵。

他不知道,月氏一族在哪裡,整個大漢朝沒人知道。

他不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在戈壁灘上的每一個夜晚的來臨之後,他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活的到明天。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在從漢武帝手裡接過符節的那一刻,他就從來沒有後悔過。

建元二年的那一天,黃曆上面一定寫著宜出行。

漢武帝擺酒設宴,張騫背負著聯合大月氏攻擊匈奴使命,帶著百人隨從,胡人嚮導堂邑夫,出使西域。

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沒有人對這一行動抱有太多的希望,事實上,當張騫的使團剛途徑祁連北麓,就被匈奴的右賢王俘虜,落在敵國手裡,他知道自己有死無生。

漢時蘇武與張騫,萬里生還值偶然。

然而,右賢王卻將他押送至匈奴王庭,去見這個游牧部族的首領,軍臣單于。

史記記載

騫以郎應募,使月氏,與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隴西。經匈奴,匈奴得之,傳詣單于。單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漢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漢肯聽我乎?」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

史書向來惜字如金,司馬遷先生寥寥數筆。留騫十餘歲,與妻,有子,騫持漢節不失。

然而從這裡開始,便是他十年的大囚。

史書上不會記載這漫長的十年歲月,張騫兩個字代表的是絲綢之路的鑿空之功。

但,對於張騫本人來說,樓蘭十年的囚禁是他難以磨滅的記憶。

而在這十年里,究竟發生了什麼。除了他自己,也再沒第二個人知道。

但十年的夢裡,一定有他的雄城長安。

十年囚胡地,一心繫長安。

軍臣單于留下張騫的性命,並不是因為他的仁慈。這個侍從官心裡,有個他未曾踏足的版圖。

他想要關於漢朝的情報,想要軟化張騫,想劍指中原。

但對於在財富權利面前,不曾低頭的張騫。匈奴王只好用時間,這個最厲害的武器,來泯滅他的初心。

與妻,有子。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于不信,時間打不動他的初心。

客在他國,聽的是胡琴琵琶與羌笛,見的是茫茫大漠,吃的是羊肉馬酒。只有在夢裡模糊的須臾中,才依稀看見記憶中的長安城。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他這一輩子都會囚於此地。

當年那個從甘泉宮出發27歲的少年,轉眼已經渡過自己的意氣風發的年代,年近不惑。

但這十年,還不曾磨滅他的意志。

千里之遙的長安或許早就忘了張騫,漢家天子也許會在某個午後黃昏,想起十多年前浩浩蕩蕩的西域使團。

那個使團承載著他反擊匈奴的大略,而如今他把這個籌碼壓在大將軍衛青的頭上。

他也許會想,這麼久了無影訊,張騫一定死了吧。

流亡胡地十年春秋,已經沒人會去在乎他的成功與失敗,然騫仍持節不失。

十年囚徒不是他的恥辱,是他最大的光榮。

張騫在監禁中苦苦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能夠偷跑的機會。終於在十年之後某一天,這個機會降臨到他頭上。

而他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不是奔命回長安,而且向著月氏國的方向出發。

沙漠,雪山,人跡罕至

那裡還有千里之遙,這條路代表著九死一生。

如同當年27歲接下西域使的那一刻,他的這十年大囚之後,還是選擇將生死置之度外,只為初心。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他的鑿空之舉。徒步從長安走到中亞,西亞,沒人知道他這一路是怎麼走過來的。

他行走的長途,就是漢朝的眼界。

越過玉門關,河西走廊,越過塔克拉瑪干,帕米爾高原,漢朝的目光直逼中亞。

學者李希霍芬把這條路,稱作絲綢之路。

從此以後,這條路上走過了很多人。

胡商的駝鈴從中亞傳到長安,玄奘在這條路上西去求佛,義大利的商人馬可波羅從這條路來到元大都,成吉思汗的鐵騎從此西征,耶穌教士利瑪竇從這裡給中國帶來天主教。

梁啟超稱張騫為。

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

千年前的那一天,當張騫逃出軍臣單于困了他十年的地方。

他逃跑方向不是長安而是大月氏,選擇的不是歸國而是生死跋涉,他就擔得起這樣的稱謂。

作為中西歷史的掀幕人,很多人都在等他走完這萬里行程。

騎駱駝的胡人商隊在等他

西域三十六國在等著他

長安城也在等他。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余華寫的是一種現實?
制度之外——讀《潛規則》有感
414.讀書11~《耶路撒冷三千年》
450.讀書16~《人類簡史》
閱讀《安娜·卡列尼娜》後帶給你哪些感悟?

TAG:歷史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