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好了想,事便往好了走 | 僧敲月下門
作者:譚無稽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陰陽論」(ID:dayinyanglun),專註佛、道、易、王陽明的高品質原創。
雲門文偃禪師有一次問弟子:「十五日已前不問汝,十五日已後道將一句來。」十五日以前怎麼樣就不問你們了,十五日以後怎麼樣,來給我說上一句。
結果弟子誰都說不出來。雲門禪師只好自己代了一句:「日日是好日。」
一月三十天,十五這天是個中間節點。這天是月圓之日。禪家常將圓月喻作自性,永嘉玄覺禪師所謂「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所以雲門禪師這問,問的就是明心見性之前怎麼樣且不說,明心見性之後怎麼樣?「日日是好日」。
世俗中人的好日子壞日子,看得是黃曆。修行人的好日子壞日子,看得只是覺與不覺。「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所以世俗人還在三界內,修行人能不在五行中。
很多人會犯嘀咕,怎麼可能「日日是好日」?這一念分別起,恰恰就著了道了。無門慧開禪師偈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夢窗禪師又偈云:「青山幾度變黃山,世事紛飛總不幹。眼內有塵三界窄,心頭無事一床寬。」還要想好壞?還要分是非?施主,您心頭的閑事太多了。
一切境前這一念分別起處,就是決定凡聖的樞機,就是下手去修的根源。
心中無事,才見得日日是好日。「天何言哉」,風起雪落、草木枯榮、雁南燕北,便是春夏秋冬的從容自在。人若無心,四季也自能流轉於一身,如何不是好。十五日以後如此,十五日以前究竟如何?天地如是,萬物如是,何曾變過,本是日日是好日,只是那時你看不到。萬古如一日,日日是好日。這就是本來無事,而庸人自擾。
修行,何曾有個東西可修得,故佛言「了無可得」。修的,不過就是把這有事息去,故佛言「只因妄想執著故,不能證得」。
有僧問石頭希遷禪師,如何是解脫,石頭反問:「誰縛汝?」又問如何是凈土,石頭反問:「誰垢汝?」再問如何是涅槃,石頭反問:「誰將生死與汝?」所謂迷,不過就是個作繭自縛。所謂悟,不過就是個狂心頓歇。
楞嚴云:「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盤山寶積禪師有次經過菜市場,聽到一個買肉的對賣肉的說:「精底,割一斤來!」精肉,給我來一斤。賣肉的聽了把刀啪地往案板上一放,叉著手高聲說道:「長史,哪個不是精底?」客官,看你這話說的,我哪塊肉不是精的?
寶積禪師豁然有悟。
「哪個不是精底」,便是「日日是好日」。一切都是好的,你認為不好便是沒看到,你沒有看成什麼都好便是沒看透。所謂法則天道,就是去看天道是如何對待萬物的,你認為的一切善惡美醜是非黑白,都在天地間生生不息,便是天地都認為它們是好的。你認為有好有不好,那是背景設置錯了,天地所設的背景是沒有邊際,你的背景是眼前一寸,所以一個百川匯海,一個死水一汪。
一幅意象畫,近了看是雜亂無章的顏色筆觸,遠了看便是山水高逸、仙境悠遠。鬧市中車水馬龍、處處喧囂、摩擦吵架,站在山頂看就是炊煙繚繞的詩意人間。一切都好,秘訣就在這往遠了看、站高了看。遠了高了,才能出來,出來了,才見得到真實。看不到好,必定是站得近了、立得低了。局內皆戲子,局外都真人。妙就妙在,這時的心反而低了近了,「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一直近到當下的唯一。這就像站在山頂看到了世間的廣袤悠遠時,心是空靈的,古今天地都凝聚在此時此刻自己心上這一毫頭。
心中無事,才能日日是好日。日日是好日,則是通往無事的路。心中把一切往好了想,看得到一切的好處,看不到就把背景拉高拉遠,則就是那條登高致遠的路。心往好了想,事便往好了走。賣肉的說我「哪個不是精底」,所有商家都在說自己的貨這裡好那裡好總之沒有不好,如果人都能像看自己那樣看別人看一切,才算有了個修道人的樣子。
做個禪商,賣個天地萬物。
又有一次,盤山寶積禪師在外面碰到一群抬著棺材送葬的人,隊伍前頭有個歌郎,正搖著鈴鐺,拖著長腔唱道:「紅輪決定沉西去,未委魂靈往那方?」跟在棺材後面的死者的兒子,悲傷地哭道:「哀啊,哀啊!」寶積禪師一聽,豁然大悟。
關南道吾和尚,有一天經過一個村墅,類似於一個遊樂場所,正好碰上巫師在跳大神,一邊跳一邊念「……識神無……」,道吾和尚聽了豁然有悟。
樓子和尚,有次行腳經過一個街市,在一座酒樓下發現自己的襪帶送了,就停下來彎腰整理。這時,酒樓上傳來歌女助興的情歌,「……你既無心我也休……」,樓子和尚一聽,豁然大悟。
……
所有這些,指向的都是無心。用心在無心處久了,世間便處處是心。牛頭法融禪師偈云:「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跳起這恰恰來,再回頭看看是誰在跳。
最大的用心,是無心。最好的用心,也是無心。無心於用心,用心於無心。無心亦無。
弄明白了誰在用心、無心者是誰,保你開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