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論王長征詩集《漂在北京》的後現代主義

時代飛躍發展往往快於人們的經驗和想像。當今中國經濟社會昂首闊步快馬加鞭式的發展步伐,導致以物質利益所驅動的社會道德和個人感情影響了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看待事物的思維方式已悄然發生變化,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人們心靈深處已經滋生出後現代意識,它具有全球化,不知不覺對社會文化、群體心理和個人行為產生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力的「社會滲透」效應,最早被詩人所發現和把握,詩人以其獨特的社會體驗方式和觀察視角,抒發內心情懷,成為一種時代精神。青年詩人王長征在個人詩集《漂在北京》中,從都市生活的各個角度,以寫實的風格給城市切脈,以靈動的詩句同龐大紛繁的生活抑或一座大城市對話,這是時代的感懷,也迎合了時代文化精神的召喚。

當「群儒」們還在以「唯唯諾諾」的姿態歌詠生活、讚美傳統的時候,社會整體發展轉變的方式已經超越個人感情所能接受的程度,以往那些抒情方式在現實生活面前已經脆弱不堪,不是變成偽詩,就是太過於誇張而顯得空洞。王長征的那首《沙丁魚》可以彌補詩歌的缺陷:

上下班高峰之際

北京地鐵人滿為患

面無表情的人們

被車裝滿帶走

像沙丁魚

被城市的大嘴巴

一口一口吞噬

「後現代」不僅僅是某種心理意識,也是時代精神,是處於物質利益社會中的人們自發產生的精神訴求。例如,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感想著消費的糜爛,在污染的環境中,嚮往著清新的大自然,在無情的現實中呼喚著和諧溫馨。《風,我告訴你》這樣寫道:風,我告訴你/詩人為何如此憂傷/你看,陽光下的少女/明媚可愛的臉上/甜蜜的愛情茁壯生長/為何,為何我孤零零漂泊在/陌生的異鄉。城市的生活不是「異鄉」,而詩人的心靈彷彿到了熟悉的異鄉,這是典型的後現代感懷方式。當人們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後現代意識也僅僅是某種寄託,因為人們說不出具體的現實理由,找不到一條更好的替代現實的路。這時,也只有敏感的詩人用一種亢奮的詩句,理清生活的亂麻,彷彿在群體的睡夢中為他們歌唱,在時代發展的船頭率先迎接一個個黎明、黑夜和波浪。既然作為「時代精神」的後現代意識,具有強烈的現實目標感和強烈的和諧社會的理想要求,詩歌在表現這方面情景的時候,寫實風格往往最能恰到好處。詩人通過實實在在的現實景象向人們展示時代特點,使人們能夠更清楚地看清現實、發現「現實」,其實就是在激勵人們樹立更遠大的生活理想。《深夜回到小區》這樣寫道:

深夜,從地鐵鑽出地面

回去的路上有些靜寂

轉過一道彎

看到音樂勁爆的KTV

再轉一道彎

是一排煙熏火燎後的燒烤攤

燃燒後隨風飄飛的紙錢

小區里剩下兩盞透明的燈

樓房在黑夜裡如同沉睡的森林

等待著旭日將黑夜吞盡

當人們無憂無慮生活在物質財富所營造的大廈中,心靈卻產生了困頓,因為物質生活並非生存意義上的一切,而正是人們熱烈追求的物質利益,無情堵塞了先天自然的精神願望,促使人們自發產生某種精神「原境界」,這正是後現代意識的緣起。這種觀念是悄然出現的,並非人們直觀的追求目標,但是心靈卻不自覺地向這方面發展,心靈又不自覺引導生活的方向,以致產生這種觀念,轉變成為另一種生活的思路。

自幼就有文學天賦的王長征,作為安徽省的新秀詩人,滿懷理想只身前往北京發展。這些年,北京的變化也正像全國各地的大變遷,而京城的發展又走在時代的最前列。王長征對於北京的現代化深有體會,現實的演化對人們心理的影響,在他的筆下演繹成為一首首詩行。這是對於生活的探索,也是對於詩歌的發掘,他是時代的詩人走在了時代的前列,他把零零碎碎的生活景象轉化成為詩歌的美。《漂在北京》是成功的詩章,詩人以寫實的風格,以超越傳統的感嘆方式,刻畫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人們,歷歷在目、婉轉多變,也正迎合了時代的要求。《零錢》正是這樣寫的,人們在生活中不可能發現的「自我」,被詩人發現了:夜色闌珊/香氣四溢的大排檔/走來一位/病懨懨的乞丐……這可憐的乞丐是誰?與其說那是現實中的某人,不如說他即是你、又是我,是社會上的某個人,又不是那個人。這個乞丐卻是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某些人、對於他們精神狀態的影射。《零錢》這首短詩,既逼真又含蓄,筆墨之間情不自禁地道出了一種現實,是極其生動的寫實,在淋漓盡致的寫實中,描摹出處於現代社會狀態下人們的後現代精神。

美是歷代所有詩人共同追求的目標,而失去生活原型的美又是那樣的空泛,甚至空洞。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名篇「日照香爐生紫煙……」,曾經令多少文人墨客傾倒、癲狂!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香爐」在哪裡?「紫煙」怎麼升起?難道是一排排的高樓大廈、是一串串的旅客人流嗎?處於現代社會上的詩人將深感迷茫,他們難以找到自我心靈的正確詠嘆方式,這不僅是時代的遺憾,也是當代詩壇的缺陷。《漂在北京》填補了在這方面的詩歌缺陷,也必將迎來詩歌發展的新機遇。正像詩人在《雨後的眼睛》中的詠嘆:

這雙眼睛

從此天天下著暴雨

那片柔軟的草地

瘋長出一片蔥綠

中國現代詩壇正處於物質利益的洪流衝擊之下,一些曾經優秀的詩人如今默默無聞,因為無論多麼優美的詞語、多麼動情的詩篇,無法確切而形象地比擬這個社會的精神狀態。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無憂無慮生活在「幸福」的時光里,而這種幸福觀是以喪失心理和感情為基調的。在哲學家和詩人眼裡,豬圈裡的肥豬比任何人都更加無憂無慮。那麼,當人的精神需要煥發光彩、追尋靈性的時候,美、思想和藝術才是人們必然追求的方向。《走進王府井》這樣寫道:仰望空蕩蕩的天空/一群天使唱著讚歌/我在激情歌聲中離去/從此越發沉默。詩人的情懷就是要追尋掩藏在生活背後的情景,詩人的理想就是要探索時代發展的格調,以期用靈動的詩篇引導人們、用美妙的未來景象激發人們,使得精神獲得更大的滿足與慰藉。

後現代詩歌必需營造一種帶有理想色彩的感性氛圍,用帶有想像空間詩情畫意的語言為人們打造一片天地,美與自然相融合,才能在人們的心靈之中升華為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使得藝術美與現實相結合。這種風格既不是現實主義的,也不是超現實主義的,而只能是後現代主義的風格,因為人們在生活中擁有一個超大範疇的理想。這種理想,用詩歌的藝術語言表現出來,才能活靈活現、恰到好處。

(文/劉歷 2018年 春)


推薦閱讀:

重來一次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哪個國家最想進步?
10分鐘讀書《成功,動機與目標》
被偷走的那五年—我的減法人生

TAG:豆瓣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