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要不要轉行互聯網?

大家好,我是小棗君。

眾所周知,通信行業目前的發展形勢並不樂觀。行業整體處於一個下滑的態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在讀的通信專業大學生都非常困惑,心中難免都有疑問——

通信這條路,還能走下去嗎?

互聯網那麼火,大家都在轉行,我要轉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從整體上看,通信行業發展的興衰,有它的周期性規律。

這個周期,就是通信標準的迭代。例如,90年代的2G,08年左右的3G,13年左右的4G,每次新一代技術標準的成熟和商用,都會在當時掀起全球通信網路的投資和建設熱潮。

這筆錢流入通信行業,就會帶動技術的發展,養活行業內的企業和從業人員。

建設網路要花錢,但是,不可能年年都買新的吧?

投資都是為了回報的,不是公益事業。通信行業的投資,也是如此。一種通信技術標準的投資,需要很多年才能夠收回。

在這期間,對於通信產業鏈里的企業,尤其是設備商和工程分包商來說,就只能靠網路維護和一些服務、功能收費的資金,維持企業的運轉,養活員工。

目前,4G的大規模建設已經結束,5G最早也要到2019年才能開始建設。

而且,通信網路業務如今已經較為完善,幾乎沒有刺激行業投資建設的剛性需求、新功能。

所以,目前(至少是3年內)整個通信行業都會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通信企業只能在物聯網上尋找新的商業機會,在企業網用戶、政府用戶上挖掘市場訂單。

說白了,就是啃過的骨頭撿回來再啃。

另一方面,通信行業的競爭實在太過慘烈。

華為中興的崛起,雖然打破了國外通信廠家的長期壟斷,降低了通訊資費,給用戶帶來實惠,但也把整個行業從高利潤行業變成了白菜行業

整個行業里,惡性競爭,價格戰,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超低價應標,1元報價應標,甚至免費送,現在都是常有的事。

通信巨頭們都遍體鱗傷,行業里的中小企業就更不用說了,只能一個一個裁員、倒閉,哀嚎一片。

企業的日子難過,員工的日子當然也不會好。

現在行業里真正談得上高收入的,沒有幾家公司。即使是華為這樣的企業,雖然看上去收入很高,也是以高負荷工作壓力為代價的。說白了,錢賺得很艱難。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除了「內憂」,還要面對「外患」。

隨著虛擬化等技術的發展,IT行業對傳統通信行業的衝擊越來越大。

在虛擬化時代下,電信設備商專用硬體逐漸被X86通用硬體取代。這麼多年來建立的硬體技術壁壘,先塌了一半(核心網已經全面虛擬化了,無線也有可能)。

不僅硬體被衝擊,在軟體方面,電信行業企業面對IT行業以BAT(百度、阿里、騰訊)為代表的豺狼虎豹,到底有多大勝算,也要打個問號。

IT互聯網行業,這些年發展非常迅猛,要投資有投資,要技術有技術,要人才有人才。

前面說了那麼多,就是通信行業的整體現狀。

現在來說說具體問題……通信專業,路在何方?

對於通信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我建議大家:避免縱向選擇,關注橫向選擇。

縱向選擇,是指按行業來選擇,例如通信行業,IT行業,互聯網行業。

橫向選擇,是指按層面選擇,例如應用層,網路層,接入層,終端。

請大家先看下面這個圖:

從下往上,依次是:

終端層:簡單說,就是和用戶進行交互,收集/下發用戶數據的。

接入層:就是把用戶終端採集好的數據送到網路裡面,或者把網路的數據送到用戶終端。

傳輸層:就是數據流動的管道。

核心層:就是數據進行存儲和計算的地方。

應用層:數據到底做什麼用,怎麼用,都是各個公司自己的事。這就是服務端。

IT和CT已是一家,不管是什麼專業(計算機科學、軟體工程、網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都是在ICT整個生態鏈中找尋自己的位置。

傳統意義上的通信工程,主要是指接入層和傳輸層

但是,大家也看到了,這兩層是「管道」。

管道雖然很重要,但是它們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數據的內容本身才有價值。

現在所說的大數據、雲計算,都要的是數據內容。例如用戶的購物數據、出行數據、位置信息數據、健康數據等,只有這些數據,能帶來商業價值。

用戶不關注通信技術,他們關注的是用處。

用戶為需求付費,而不是為技術付費。

運營商看到的只有比特流(一堆的0和1),看不到任何數據內容,他們急得要死,卻又無可奈何。(這就是為什麼運營商非常害怕淪為管道。)

管道化的運營商

作為管道,唯一能做的,就是如何讓這個管子更粗,傳輸更快,管子鋪得更廣,然後就是安全、穩定。沒別的了。

所以,這方面的潛力和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小。

大家都看明白了吧?一定要避免去做管道,一定要想辦法往數據內容上走,往數據應用上走。

現在經常說的一句話,「軟體就是未來」,是很有道理的。

要理解「軟體」的真正含義

單純的硬體來說,發展空間主要限制在工藝和材料。軟體則不同,軟體演算法的發展空間大得多了,現在所說的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軟體在應用場景、效率提升、用戶體驗上,有無窮的發展潛力。

那麼,是不是通信工程就代表硬體呢?就代表管道呢?

並非如此。

作為一個專業名稱來說,「通信工程」這個叫法其實也是不合理的,有很大的迷惑性。

「通信」這個概念太過龐大而且籠統。「通信工程」的課程又多又難,看似什麼都學,計算機也學,電子信息也學,軟體也學,硬體也學。但是沒有多少人能說清楚它到底是幹啥的。

你看「軟體工程」,至少明確定位是培養軟體工程師,要麼就是前端程序開發(Android/IOS),要麼就是後端程序開發。

再看「網路工程」,至少大家都知道是和計算機網路打交道的。

「通信工程」這種模糊定位的結果,就是讓學生容易迷茫,到頭來什麼都學得不精。

通信工程所涉及的通信網路中,不同的模塊,差別很大。核心網部分,接近於計算機網路或網路工程專業。無線空中介面部分,接近於無線通信專業。通信終端部分,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更沾邊。

所以,關於通信工程的學習方向,小棗君的個人意見是:

1、如果是大專或本科就業,最好想辦法在應用層或終端層就業(要麼靠近數據內容,要麼靠近用戶),避免在「管道」方向(接入或傳輸)就業,尤其要避免在「管道」方向的技術含量低職位(例如工程類)上就業。即使在此就業,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個位置的過渡性質,只可作為跳板,不能終身從事。

2、如果想在「管道」方向發展,一定要努力深造,提升自己的學歷(越高越好),成為這個方向的前20%人才,才有發展空間可言,否則前程會比較灰暗。

總而言之,學習通信工程專業,一定要有很強的危機感。

注意哦,危機感是讓你努力上進,而不是讓你自暴自棄,更不是鼓勵你盲目轉行。

能決定你前途的,絕對不是你的行業和專業,而是你的能力。

通信行業形勢嚴峻,不代表全部一無是處,也不代表所有通信行業的人都會沒前途。同樣的,互聯網行業再繁榮,也不代表你去了就能躺著數錢。

舉個例子,前20%的通信人前40%的互聯網人能過得很好。意味著,你如果不努力,屬於行業底端的那個人群,那你到哪都過得不好,到哪都是吃別人剩下的,到哪都是底層低端人才,根本連抱怨行業的資格都沒有。

你花點錢,報個JAVA班,就能在互聯網行業就業,這樣就算抱上金飯碗了?

頭腦清醒的同學,腳趾頭都能想明白。

如果你是一個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請找准你的側重點,腳踏實地學好它,努力做到一專多能。專,要足夠精深,能,要足夠實用。

蜂窩物聯網現在剛起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5G也是一個好機會(也許剛好你畢業趕上呢),到時候通信會不會逆襲,誰也說不清。與其操心行業,還不如現在抓緊構建自己的專業競爭力,把自己鍛煉成高精尖人才。那句老話永遠不會錯——「機會只屬於有準備的頭腦!

以上屬小棗君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拍磚交流。

謝謝!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掃碼關注我們的公眾號:鮮棗課堂

【本文版權歸「鮮棗課堂」和小棗君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推薦閱讀:

無線路由器的天線方向如何調整有利於增大指定方向的信號強度?
海底光纜如何中繼信號?最大距離是多少?設備型號有哪些?
為什麼說「一入通信深似海,十年辛苦成尋常」?
一篇文章讀懂V2X系列:標準篇
TD-SCDMA到底不好在哪兒?

TAG:通信工程 | 互聯網 | 轉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