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操作銀行股的幾點心得
序:因有人提問銀行股的走勢問題,言及2017年年末追逐銀行股,現在被套。在早上上班途中,作此文章,以分享自己的幾點感悟。
我在2013年股災的7月以9.0的價格重倉了平安銀行,2014年四月初8.68的價格買了點興業銀行。期間一直沒出,滿倉經歷了2014年末的那個牛市。在去年7月初因為工作原因銷戶,全部清倉,躺在了去年下半年藍籌股啟動的黎明前,但確實沒辦法必須銷戶,略有遺憾。加每年除息整體賺了100%左右吧。
談談我對銀行股的幾點看法:
1、銀行股整體而言在A股屬於特別慢熱型選手,一是因為盤子大,撬動銀行股的資金相比中小創業要很多;二是屬性敏感,除非上意指示,資金炒銀行不可能(擾亂金融系統穩定那是重罪,參照56億張家港的罰款)。因而銀行股從來都是穩健型基金的聚集地。
2、銀行業在生命周期中屬於成熟型產業,期待它的成長性帶動股價激增不可理喻。銀行股的高分紅是我持有平安興業的重要原因,因為前期有了超過60%的收益安全墊,日常波動我基本不太關注。每年5%-6%的股息率說實話都可以碾壓市場少一半的公募基金了。
3、就我這兩年的有限經驗,銀行股的周期2-3年輪換一波漲跌,PE基本上在5-10間波動(不包括新股),所以這就給了我們一個選銀行股的較有限策略:在下跌周期內買入,以PE的歷史低位5附近逐步建倉,然後持股待漲。切記銀行股的追漲殺跌是不可取的,否則它的股性會讓你備受煎熬。
4、銀行股去年下半年走了一波,個人覺得調整的意願強烈。畢竟現在存量資金博弈,二八分化的格局還會繼續,剛開完的兩會大大提創新企業,證監會提獨角獸,經過兩年低迷的創業板今日交易量也漸活躍,所以銀行股在2018年的預期,個人覺得會是調整期,弱勢縮量窄區間振蕩為主,畢竟在2013年—2016年銀行股的弱勢太常見了。我有限的經驗就是,比喻成兩性關係,銀行股最多高潮幾分鐘沉寂一整天。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去年狂拉張家港行的遊資被重罰了56億,去年張行對銀行股的策動也是很重要的。
綜上,如果你是長線型選手,2018年的小調整隻會讓你的收益預期降低而已;如果你是追漲殺跌短期博弈型選手,2018年你有的熬。最後一句,參與銀行股的心理預期是長期,進入位是低價低PE,享受它的高分紅。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吧。
就個人而言,我還是對銀行股有感情的,對於資金量較多(50w以上)的散戶投資者,為了追求穩健收益,低位配置一些銀行股,可能會適合一些吧。
推薦閱讀:
※北京突傳大消息!又一「鐵飯碗」將被砸!
※加泰羅尼亞獨立與西班牙銀行
※如何評價信用卡手續費分期?
※風控手札(二):互聯網金融的「場景」到底是什麼?
※公司對公銀行賬戶,基本戶和一般戶是什麼意思?註冊公司後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