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怎麼辦?有些腫瘤醫生都弄錯了

疼痛時很多癌症患者經常遇到的問題,但是對於癌症疼痛,以及如何應對癌症疼痛,很多病人、家屬,甚至醫護人員,都存在誤區。

今天,我們跟隨腫瘤醫院的專業疼痛醫生,走出誤區,認識該如何正確處理癌症疼痛。

誤區一:疼痛是腫瘤導致的,腫瘤治好了,疼痛就好了

這個也許是最普遍的錯誤認識。對於一些腫瘤如胰腺癌、胃癌,疼痛往往是腫瘤刺激人體發出的早期信號。當腫瘤切除了或通過放化療根治了,疼痛自然也就消失了。但是對於許多中晚期腫瘤病人來說,情況並不是這樣。

1、中晚期腫瘤如骨轉移、腹膜後轉移患者:可能是神經病理性疼痛

這類患者的疼痛是神經受到破壞而不是單純無菌性炎症刺激導致的,稱之為神經病理性疼痛。即使腫瘤「治好了」,神經的破壞無法恢復,這種神經病理性疼痛會持續存在甚至伴隨終生。

在中國,腫瘤患者初診以中晚期居多,五年生存率只有 30% 左右,治療效果不理想。也就是說,大部分原發病可能是治不好的。一味單純靠治療腫瘤而忽視疼痛治療,其結果就是腫瘤沒治好,人也受了罪。

2、約 10% 病人的疼痛是非腫瘤原因導致

腫瘤病人,約 75% 左右的疼痛是腫瘤導致的,還有約 15% 的疼痛是腫瘤治療導致的(比如胸部術後肋間神經痛、腰椎術後腰背痛、比如化療後周圍神經炎、放療後神經痛等),也還有約 10% 左右的病人,其疼痛並不是腫瘤導致的,而是和正常人一樣,是因為頸椎病、椎間盤突出等非腫瘤原因導致的。

換言之,腫瘤病人的疼痛,並不一定是癌痛。

誤區二:痛了忍一忍,忍不住了再用止痛藥,免得吃多了上癮

可以說,很多人都有這種觀點,他們千方百計的忍,千方百計的少用藥。

對於癌痛病人尤其是慢性持續性疼痛的病人,很多時候疼痛是無法忍受,沒有經歷或體驗過那種疼痛的都無法理解。病人需要持續應用止痛藥物,使血裡面的藥物濃度達到穩定才能達到控制疼痛的目的,更少地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這次少吃藥了,下次為了止痛可能需要更多的藥物,帶來副作用更多,最終結果就是葯沒少吃,罪沒少受。「按時給葯,充分鎮痛」是世界衛生組織(WHO)一直推廣的理念之一。

有些癌痛病人需要用到阿片類藥物(比如嗎啡、羥考酮、芬太尼等),而這些藥物是有成癮性的。實際上,阿片類藥物用於癌痛治療,成癮性並不高,有統計說一千個癌痛病人還不到一個。

由於腫瘤的進展,病人疼痛加重,止痛藥的劑量需要增加,同時阿片類藥物有耐受性,許多病人吃藥越來越多這是很正常的,這和「成癮」有明顯區別。

誤區三:我對止痛藥過敏,不能吃

經常聽到病人說:我一吃曲馬多/嗎啡/羥考酮,就頭暈難受、噁心嘔吐,醫生說是我過敏。其實這並不是過敏,而是阿片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噁心、嘔吐、頭暈、便秘、排尿困難等)。

由於個體差異性,人們對藥物的敏感性也不同,不良反應因人而異。這種情況下不是不能用藥,而是要適當進行預處理:

預防性給予止吐、通便藥物,等病人適應了,再緩慢減掉;小劑量開始,逐漸追加。

如果增加到一定劑量後疼痛控制住了,但不良反應還是比較明顯,這時候可以更換止痛藥物。比如,將美施康定/奧施康定更換為芬太尼透皮貼。也可以改換治療方式,比如行神經毀損、鞘內藥物輸注,增強止痛效果,減少不良反應。

誤區四:用了這麼多藥物效果都不好,是不是沒辦法、只能痛死了

腫瘤的治療有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癌痛的治療除了傳統的三階梯藥物治療之外,還有很多癌痛治療方式,如病人自控鎮痛、神經阻滯、神經毀損、持續蛛網膜下腔藥物輸注鎮痛等。這些止痛技術創傷小,治療效果也很好。

誤區五:微創鎮痛治療風險大,會導致截癱等,只能在萬不得已時用

微創鎮痛創傷其實很小,絕大多數晚期病人都可以耐受,但各有適應證和應用條件。

舉個例子,腹腔神經叢阻斷,適合於癌性腹痛的病人(如胰腺癌、膽管癌、腹膜後淋巴結轉移等),做完了連針眼都看不到。治療中毀損的是交感神經不是支配活動的脊神經,導致截癱等併發症的發生率極低(小於萬分之一),術後有一過性低血壓降低和腹瀉等,對症處理即可。而治療的有效率較可達到 80% 左右,止痛效果好。

如果預期微創治療效果較好,可以儘早應用。止痛治療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那就是什麼藥物都不用就能長期止痛。如果微創治療能達到這一目的,為什麼不早期應用呢?

誤區六:放療/化療也可以止痛,起效了就不痛了

這是一部分內科醫生或者放療科醫生的觀點。放療、化療、介入治療等如果選擇好適應證會有止痛的效果,但不是 100% 有效。

放化療對中晚期腫瘤的平均控制率不超過 50%。如,化療對肺癌的有效率最高是 60%~70% 左右,對胃癌的有效率僅

30%~40%、到了三線藥物治療時甚至 10% 的有效率都不到。放療對骨轉移造成的疼痛有較好的止痛效果,其有效率最高在 70% 左右。而即使放療能夠有效,從制定方案到開始到治療有效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

多學科聯合止痛、全程止痛,是目前國內外最為提倡的鎮痛方式。只有通過多種方法聯合、早期干預,才會起到最佳作用。

比如人蔘皂苷配合放化療、靶向治療,目前已經被證明是一種能夠減輕副作用,緩解疼痛,增強抗癌效果的聯合用藥方案。越來越多的患者受益於這種治療方案,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淋巴瘤是惡性腫瘤嗎?
陸遙遙的最後265天
化療期間的飲食5要素,你做到幾個?
據說臘肉會致癌,有科學依據嗎?
怎樣看待有些醫生敢對肺癌晚期患者手術?

TAG:癌症 | 癌症治療 | 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