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學的先驅 普羅普《民間故事形態學》

就其理論活動和理論內容而言,普羅普都不屬於俄國形式主義,但是為什麼教材把他放進去,我個人認為有學術譜系方面的考慮,畢竟在俄國形式主義是結構主義的理論前身,而普羅普也是結構主義的先驅。但是我們自己要注意一下,普羅普和形式主義秉持的態度關注的問題都不一樣,倆還是要分開的看的。

普羅普對俄國的100多個民間故事進行分析以後,在1928年發表了《民間故事形態學》一書。本書應用了形態學的方法,對民間故事的敘事結構進行了分析,因而被看成是結構主義敘事學的先驅。

| 故事和功能序列

形態學的方法就是把故事的敘事結構分解成一連串的功能組成的序列。功能就是指人物在情節中所做的行為,人物叫啥不重要,在故事中起到相同作用就行。普羅普認為,構成民間故事基本單位的是故事中的行為功能,故事本身可以分解為一連串列為功能構成的序列。不同類型的故事擁有不同的序列,而同類的故事,不管具體可能出現的成分的省略和順序的調轉,他們都享有共通的序列作為公式,而故事本身就是把功能序列轉化為語言的敘述。

故事中不承擔情節功能的成分,普羅普也將其分為兩類,一類叫連接成分,一類叫動因。連接成分建立了功能成分之間的關係,動因提供了功能行為的理由和目的。

而根據他的研究,民間故事中的行為功能一共分成31種,這31種功能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是穩定和廣泛的,而具體的故事類別所具有的功能序列,全是這個大體系的一部分。有些功能可以被同一類人物所承擔,而有些功能之間只能由不同類的人物承擔,再經過整理後,普羅普把人物分成七種,反面人物、捐助者、被尋求者、差遣者、主人公和假主人公。

普羅普在研究中找到了幾種類型故事的功能模式,然後又把這些類型模式綜合成一個最基本的敘述結構模式,而所有的民間故事都是這個基本模式的變種。這套理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對於結構和功能的分析,對於基本結構的追尋,這些都為結構主義敘事學開拓了方向。

普羅普這個理論讓我想起了各種編劇書籍……《救貓咪》啊,《千面英雄》啊什麼的,都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樸實理論。

另外,普羅普的觀點已經有了結構主義的基本雛形,就差臨門一腳把整體的結構看成是文化結構了,那就是所謂神話學要做的工作了。

總結一下:

關於普羅普和俄國形式主義之間的互補性,我用下面這張圖來表示:

推薦閱讀: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近體詩批評的振動論,兼論陳三立詩風優劣
哲學小說——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
導言:這是一份後現代入門指南
作者與解讀(一)

TAG:結構主義 | 文學理論 | 敘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