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在家上學"提個醒,社交是個「大問題」!
「在家上學」是一種極致的教育生態,是對家庭教育最有借鑒價值的樣本,其中獲得的經驗對於所有家庭都有非常深刻的啟發。但中國的在家上學,也是最易誤解頻發的領域。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
在家上學孩子是否需要同伴?孩子的社交如何處理?
記得幾年前參加在家上學工作坊,徐雪金老師說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啊,在家上學孩子的交際不是問題。因為在孩子早期,最重要的是形成家庭內的、穩定深刻的關係,特別是親子以及兒女之間的關係;待家庭內關係成熟後,重點才是培養家庭外社會上、變化短暫的、膚淺的人際關係,比如同伴之間的關係。小孩需要的首先並不是同齡人的陪伴,而是親子關係。這裡有個先後問題。在以家庭內交際為主的健康環境下,小孩成長更快。」
我對徐老師所說的深以為然。通過近兩年的實踐,也感到受益匪淺。不過今天是要從另一個角度提醒各位家長,在家上學中實際存在的一些交際問題和解決方法。
首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主導者必須是家長,孩子的人際關係確實要以親子為核心。因為同齡的孩子沒有判別力,一味以孩子影響孩子為主,有相當危險導致壞的風氣流行。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
但是,孩子也不能缺乏社會交際,親子交際也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1、親子交際和社會交際不是前後接續的關係,而是同時並存的,兩者必須保持均衡和互補
妙妙在外籍教練指導下進行籃球訓練
在家上學的孩子,雖然不進入傳統學校學習,但並不是把學校搬到家庭,也不是用家庭替代學校;而是家長利用最適合孩子的一切教育資源來培養孩子。這個「一切」當然也包括社會的教育資源和新型學校資源。比如妙妙除了英語和科學由我自己負責、語文由妙面媽負責外,學籃球找執教職業籃球的外籍教練指導;學話劇找市裡非常專業的話劇老師,連續兩年相聲參加比賽;學鋼琴找了琴行的老師;我們還會經常利用圖書館的圖書和活動等資源。
妙妙在參賽現場表演雙口相聲
這個社會和學校資源不限於知識和技能的資源,同時也包括交際資源。在籃球培訓班、話劇社和琴行學習,不僅是一個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一個社交的過程。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孩子交際的三個場域,必須同時處理好和利用好。妙妙在這些活動中知識技能的進步和交際能力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單靠家庭內閉門造車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難於登天。
因此「在家上學」這個名詞本身存在很大問題,很多情況下並不是「在家裡」學習,而是廣泛利用社會、學校的資源,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家庭主導式教育」。
2、家庭內絕大部分親子關係,都難以做到良性進行,家長要進行極大的改進
學習上,本身不熱愛學習的家長不要輕易嘗試在家上學。
絕大部分中國家長應試教育出來後,對學習既沒有能力,更沒有慾望。這樣的家長很難實施在家上學。一旦家長自己不喜歡學習,孩子喜歡學習的可能性就很低,學習就會效率低下、缺乏創意和乏味無趣,本身將變成對家長和孩子雙方的折磨。此外還容易導致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猛烈對抗和關係惡化。因此,要在家,家長不僅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有對學習的熱情,而且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
關係上,控制型人格的家長進行在家上學時要小心謹慎。
體制內學校雖然教育方式機械,課業負擔沉重,但由於老師關注的主要是學習分數,而且師生比是「一對眾多」,難有時間精力慾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限制。
在家上學的家長選擇在家,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掌控自己孩子教育的命運,不願意隨波逐流。這樣的家長一般極有主見,容易是控制型人格。在家上學的大人和孩子一般是1比1甚至2比1,時間精力空間都是一對一的,給極端控制提供了溫床。因此一旦發現家庭中實施在家上學的家長有控制型人格和行為出現,就一定要小心謹慎,時刻調整。家庭成員間要注意互相提醒,及時介入和糾正緩和。一旦孩子社會交際不足,家庭互動又陷入死角,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就很成問題。
如果在家上學的家長屬於控制型人格,因為每天和孩子長時間相處,如果家庭缺乏民主、自由和開明的氛圍,家長又不進行調整成長,就反而會對孩子自由個性和人格發展造成更大的限制和傷害。可怕的是大部分家長都是控制型的,傾向於對孩子進行非常嚴苛的操控。這個情況普遍存在、影響巨大卻非常隱蔽,容易被忽視。老實說我們夫婦也在這個問題上處理得不太好,仍需不斷努力。
對此有幾點建議:
一是,學習內容和學習模式必須是家長和孩子雙方互動協商產生,要盡量以孩子興趣為切入點,慢慢引導並對接到系統學習的內容。
二是,在家家長對孩子的指導和影響盡量少是命令和指責型,而更多是榜樣型、溝通型、啟髮型和建議型。家長的言語中命令、指責成分越大,教育成功率就越低。
三是,在家家長要虛心聽取其他家庭成員和他人建議,看看他們觀察到的親子人際關係狀況如何,以便及時調整。
3、中國在家上學沒有現成的社會交際系統,必須要充滿創造力地全面構建
國外例如美國的在家上學人群,由於基數龐大,因此存在大量聯合組織和服務機構,社會資源非常充沛。中國的在家上學,由於基數很小,一個地區的家庭難以找到同路人,在家家庭往往只有一位家長陪孩子,絕大部分是1成人加1小孩的模式。雖然孩子可以參加各種興趣班和圖書館、少年宮等社會活動,並不缺乏人際交往機會;但非常穩定、持續和深入的交流對象還是難以找到。
我家有幸能獲得非常優質的社會資源,對此非常感恩。每周兩次的兒童主日學裡,妙妙負責帶孩子們唱歌跳舞,還要提前排練溝通;幾個家庭間每周一次的聚餐交流成為孩子間溝通極為重要的平台;每周一我們會有幾個家庭的體育課,爸爸媽媽孩子都要參加;周五媽媽討論會,在家的媽媽們彼此談心,共同學習課程,宣洩不良的情緒,交流心得體驗,孩子們也可以一起玩耍。
家庭學校社會,這三角關係缺一不可。「在家上學」,是家長主導來調配社會、家庭、學校一切的優質資源,包括學業資源和教育資源,為孩子所用。家長不僅要自己有硬功夫,有學習的好奇心、對人的寬容心和教育的同理心,還要能做好點菜員。在家教育和在美團百度外賣點菜一樣,並不需要每道菜都自己做,要能識別、調配和利用現有的一切資源,點好一桌菜不需要累死一個人。
在家上學,絕不可以理解為「宅在家裡學習」。處理好了各種關鍵關係,中國的在家上學就能成為多樣化教育生態中的一枝獨秀,就能有燦爛的明天。
對家庭教育有任何體驗和心得,歡迎在留言區討論。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請轉發在朋友圈和轉給其他需要的人,謝謝您對妙面爸寫作的大力支持!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妙面爸,想交流英語學習、家庭教育和個人提升等問題的朋友,可添加妙面爸個人微信:miaomianba,期待和大家做更深的交流,微信上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