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篇】第九篇·太上皇所屬·郞將·清陽侯·將軍王吸
清陽,古地名,西漢初設立,如下記載:
漢置清河郡,治清陽。《讀史方輿紀要·十五卷》
清河郡,其轄境有今天河北及山東各一部,而其郡治便是清陽,位於今天河北省邢台市臨西縣汪江新村一帶。
如此,大體上清陽的位置就可以確立了,而按照漢初的分封制度,封侯名號即為封侯之地,如此,漢庭以清河一郡的郡治作為一個功侯的封侯之地,不就是將一郡之地都封給了一個侯了嗎?那麼,這可能嗎?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在當時,這隻能是一個封王的地盤,又怎麼可能是封給了一個侯呢?
而漢初封侯中,絕大多數的封號所在地都是到縣級的,極少數的,如魯侯奚涓,便是以國為封侯之號,這個筆者先前文章中也說過的,那是因為奚涓在封侯的時候就已經死了,其封地也是由其母親代領,如此才有那般殊榮。
但是,憑什麼,這個人的封侯之號就會是一個郡的郡治呢?
如此,唯二解釋就是,要麼只是用了一下名字;要麼,清陽有部分土地確實是封給了那個功侯。而之所以要用這個名號,那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封侯的功績或者背景,總之,至少有一項是劉邦所難以忽視的。
由此,在弄清楚清陽侯的封地後,我們再慢慢走入清陽侯的故事:
王吸,便是清陽侯,所以,這個故事, 也是關於王吸的。
的確,看起來王吸這個名字真的很普通,但是,很顯然他所經歷的一生,卻又是極其複雜的。
六年十二月甲申,定侯王吸元年。《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六年十二月甲申日,王吸,作為大漢帝國第一批封侯者,他被已經登基稱帝的劉邦,封賜為侯,食邑兩千兩百戶,號為清陽。
已經封侯的王吸,或許會感慨,曾經的自己僅僅是豐縣的一個小人物,居然,也有機會站到這一步。
是啊,豐縣,整個大漢朝若是以豐縣為中心向外擴散一百公里,那麼這個範圍里所包含的就幾乎是整個大漢朝近乎一半封侯的家鄉。
奇怪嗎?事實上並不奇怪,因為這就是大漢朝開國時的現狀。
無論劉邦願不願意,他都不能否認一點,他是豐縣人,他不是沛縣人。
即使在之後他為了壓制豐縣,強行將沛縣的等級提升為了郡,也仍然不能改變那個事實,哪怕他說他是沛郡人,但是,也還是要包括一句,沛郡豐縣人。
如此,問題就來了,為何劉邦會這麼痛恨豐縣呢?
當然,地方不會有問題,有問題的只能是生活在這個地方上的人們。
豐縣,是從魏國搬遷而來的豐公劉氏所居之所,而豐縣子弟,也多為劉氏,及其附屬之人。
劉氏族譜載:高祖祖父名榮,字仁浩,號豐公。公富有百萬,好善樂施,有恩於人,及至資財施盡。
當年的豐公,富有百萬,樂善好施,遂廣得人脈,才有了豐縣的人才濟濟。
所以,當年劉邦於沛縣舉事之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得到家族的支持,尤其是豐縣的支持至關重要,因為劉邦比任何人都清楚,那裡的能量有多大。
然而,結果呢?
豐縣在表面上是歸屬了他沛公,但是,一場兵變,豐縣瞬間易手,並反戈一擊,成為了他劉邦的敵人。
所以,哪怕是在史書中,也要記錄這麼一句:
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史記·高祖本紀》
那麼,再回到清陽侯王吸,他又是什麼人呢?
以中涓從起豐。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是的,王吸就是豐縣人,或者說,他和豐縣肯定是有關係的。
結合史書,王吸到底是在豐縣兵變前加入劉邦麾下的呢?還是豐縣兵變後加入劉邦麾下的呢?
秦泗川監平將兵圍豐,二日,出與戰,破之。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史記·高祖本紀》
如上記載,這是豐縣兵變前夕的事情。當時,秦軍包圍豐縣,劉邦應該就在豐縣之內,第二日率軍出城大破秦軍,遂令雍齒固守豐縣,而其自領軍攻薛。
所以,按道理,根據王吸之後的經歷,筆者判斷,此時的王吸應該是在劉邦入駐豐縣時加入到其麾下的,並且,他也沒有參與過豐縣兵變事宜,而是隨著劉邦轉攻薛縣去了,當然,這只是猜想。
其後,當劉邦離開豐縣後不久,魏軍包圍豐縣,雍齒及一眾豐縣子弟因不服劉邦,遂降於魏軍。而劉邦在得知豐縣兵變後,遂轉頭來攻豐,但無奈,因為各種原因,也許是實力不濟吧,反正是沒有打下來。
由此,劉邦便開始了各種認大哥劇情。先去找了陳勝的部下,而後又去投靠了項梁,直到再次整合了一萬多人,遂又回攻豐縣。
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史記·高祖本紀》
然而這一次,雖然劉邦實力強橫,卻不知道為何,關於此次攻豐結果,史書中卻沒有任何顯示,甚是奇怪。
而按照《史記三家注》中的注釋:
集解徐廣曰:「表雲『拔之,雍齒奔魏』。」
此戰,雍齒是跑路去了魏國,而豐縣遂降。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劉邦是怎麼處理豐縣的這群人的?
尤其是說句不好聽的,假如豐縣叛亂之事就是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一手操控呢?又該如何呢?
史書在這裡的刻意無記載,都在某種程度上了說明這段歷史的特殊性。
劉邦帶兵去了豐縣,卻不顯示任何結果,為什麼?
如此,筆者推斷唯一的可能就是,豐縣子弟和劉邦和談了。或者說,本身雍齒就只是他們臨時推出來對抗劉邦的,而此時見到劉邦勢力越來越大,自知再內鬥下去也沒有什麼結果了,所以,雍齒逃走,豐縣子弟遂與劉邦和談。
而劉邦呢?他又能如何?面對自己的親族,他還能怎麼辦?
接受和談唄,由此的結果就是,王吸等一眾豐縣子弟遂徹底加入到劉邦麾下。
所以,關於王吸到底有沒有參與豐縣事變,至少筆者是無法判斷了,然而,無論如何,他身上的豐縣子弟標誌,卻是永遠也消除不掉的。
而豐縣子弟及其附屬的核心,毫無疑問就是劉太公劉煓了。
故而,史書在這裡選擇了刻意忽視,那就當豐縣事變沒有發生,大家還是一家人吧。
但是,還會是一家人嗎?
其實,僅從劉邦早年離開豐縣獨自在沛縣發展的這件事來看,就能說明劉邦本人和豐縣劉氏宗族的隔閡。
而這種隔閡,更是伴隨了劉邦一生。從後期的封侯中也能明顯看的出來,凡是沛縣子弟的,一律食邑都是普遍很高,而豐縣子弟,那就是普遍的低了。
好了,下面看王吸的其他經歷:
至霸上,為騎郎將。《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從豐縣事件後,王吸便一直在劉邦麾下,而從其擔任的職務來看,還是很重要的。
朗將,秦朝官職,主宿衛。
所以說,朗將,也算是劉邦的親衛軍統領之一,而在劉邦攻秦之時,王吸就已經是這樣的級別了,由此也可看出其人的能耐,作為豐縣子弟,卻能擔任這樣的職務,真是不簡單。
入漢,以將軍擊項羽。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這就是王吸在楚漢時期的記錄了,一句話,很簡單,以將軍擊項羽,沒有參與其他對諸侯戰爭,那就是沒有去大將軍韓信那裡,而是一直在劉邦身邊,只參與了對楚之戰。
或者說,此時的王吸可能還有另外的一件事要做:
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 《史記·高祖本紀》
當時,劉邦才剛剛抵達咸陽,平定三秦,便突然下達這樣的命令,讓薛歐和王吸兩位將軍迅速出關去沛縣迎接劉太公呂雉。
而從陝西到今天山東需要多遠的距離呢?我們現在人都很清楚,很遠,那麼劉邦會不清楚嗎?
另外,你都準備和項羽開戰了,你的老父親卻還在沛縣,你早幹什麼去了?
所以,現在回想起豐縣事件,當時劉邦與劉太公所屬和談的條件之一,就應該是讓劉太公繼續留在沛縣,不得參與軍中事務,而豐縣子弟則盡皆跟隨劉邦征戰天下。
然而,劉邦成為漢王后那麼長的時間裡,卻並未接他的老父親,偏偏這個時候接,大家不覺得的奇怪嗎?
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此時恐怕並不是劉邦想接,而是劉邦麾下的這兩位將軍強行要接,為何?
因為這兩位將軍都是豐縣子弟,所以他們很清楚,當劉邦從攻入三秦那一刻起,就已經和項羽在實質上開戰了,如此,尚且還在西楚腹地的劉太公,便是要危險了。
故而,或許正是這兩位將軍的強行請戰,才迫使劉邦不得不下那樣的命令,但是,劉邦自然也沒按什麼好心,如上述記載,西楚聽聞消息後,隨即派兵進駐陽夏,然後二將軍遂不得前進。
為什麼西楚就知道的這麼快?
真的就沒有貓膩嗎?
至於之後的事,我們就無法探知了。
總之,無論如何,王吸是功臣這毫無疑問,但同時,豐縣子弟對於劉邦的幫助也絕對不少,所以,王吸才能作為豐縣子弟的代表,成為大漢開國第一批封侯中的十位封侯之一。
當然,還要多說一句,王吸還是漢庭十八功侯之一,排名第十四。
而關於王吸在封侯之後的事,則也無法尋找了。
元年,哀侯瞗元年 。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漢孝文帝元年,王吸病逝,漢庭為其謚號,定侯。
定:大慮靜民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純行不二曰定。《逸周書》
以上,就是清陽侯王吸的一生。
下圖右二位置,即為《史記》司馬遷撰·裴駰集解·1656年汲古閣版中關於清陽侯王吸的記錄:
推薦閱讀:
※《武神趙子龍》趙子龍有什麼成就?
※想起了大司馬桓溫
※《資治通鑒》中的歷史第二卷【三】:論功行賞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為何冷落秦瓊尉遲敬德,重用李靖、李勣?
※浪漫者的血,流成現實者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