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類型這麼多,你該玩哪一個?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建盞因宋代鬥茶之風的盛行應運而出。建盞所燒瓷為黑瓷,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產於建州建安縣而得名。
建盞與點茶
建盞本身的設計,無疑是為了適應點茶法而生。它分為敞口、撇口、斂口和束囗四大類,傳世以及出土最多的是束口碗。
束口碗口沿以下1~1.5厘米左右向內束成一圈淺顯的凹槽,便於點茶時掌握茶湯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湯外溢,俗稱「注水線」。
建盞的胎體厚重、釉面花紋變幻莫測以及對茶湯的保持溫性好,適應鬥茶需求,一時成為皇族、士大夫、文人墨客追捧的點茶珍品。
建盞種類
陶瓷界目前把建盞的釉面花紋種類大致分為六類:烏金(紺黑)、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和雜色釉。
其中,烏金、兔毫占宋朝早期建盞的大多數,油滴和曜變皆為日本舶來語,中國古代文獻未見記載。
烏金
這是建窯較典型的釉色。
烏金釉有的表面烏黑如漆;有的則黑中泛青,即所謂的「青黑」;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醬黑色;成熟時期的烏金釉釉層普遍較厚,「色黑而滋潤」,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現出莊重素雅之美。
2、兔毫
黃庭堅的「兔褐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寫的便是建盞中的兔毫,兔毫是建窯最典型且產量最大的產品,以至人們常常習慣以「兔毫盞」作為建盞的代名詞。
兔毫盞有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因其釉面紋理絲絲柔長如兔毫而得名。
3、油滴
油滴是僅次於曜變的建盞珍品,燒制難度極大。
所謂「油滴」,是指在烏黑的底釉上散布著無數具有金黃色或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斑點,故又有「金油滴」、「銀油滴」之分。這種斑點多為圓形,大者直徑為三、四毫米;小者僅一毫米,甚至細如針尖,形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
4、鷓鴣斑
鷓鴣斑是建窯產品中較為名貴的產品。"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
它形成是浮萍機理,釉面斑點是由許多小斑點拼合而成。小斑點像浮萍在釉面上漂游,隨機而遇靠在一起,組合成許多形狀不一的大斑點,斑點內的結晶物質沒有連成一體,是分散的,所以有肉眼可見的溝紋。
5、曜變
「曜變」是指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則的圓點,也就是耀斑,曜斑廣佈於建盞的內壁,並隨所視方向的移動而變化,垂直觀察時呈藍色,斜看時閃金光,彷彿置身於浩蕩宇宙之中,周圍是無數璀璨的繁星。
變斑建盞燒成的偶然性居多,千萬分之一的概率,目前僅存的三件曜變斑建盞分別珍藏在日本靜嘉堂文庫、藤田美術館和龍光院,被日本視為國寶。
6、雜色釉
雜色釉是由建窯黑釉「窯變」所致,釉面紋理變化多端,除上述五大類釉面紋理之外,還有一些雜色釉面,如柿紅色、赤紅色、灰白釉、芝麻花、結晶冰花紋、龜裂紋、醬釉(醬綠釉、醬黑釉、醬黃釉)等。
建盞的製作工藝難度在於「燒」,不同於景德鎮青花是畫者的藝術。燒制建盞,是對溫度的掌控,在土與火的交融過程中,變化隨時都在發生。稍不留意則全軍覆沒,從如今建窯遺址碎片成山中可見難度之大。
建窯與點茶法一樣,盛於兩宋,衰於元。建窯隨著元代中後期景德鎮五彩瓷的登場,趨於衰落而漸漸停燒。但建盞釉彩以其特殊的絢美,永遠定格在歷史,並隨著如今我們對中國藝術的重視,建盞也將再起輝煌。
參考資料:
《宋代點茶與建盞》,邱月微 采編,《茶》2013年109期。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並請註明出處。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眾號(hcyd321),或小懂個人號(hyn361),隨時隨地提問哦!
推薦閱讀:
※偷得浮生半日閑,悠悠歲月一壺茶
※紫砂的所謂內幕(四)微商的影響
※小談紫砂收藏及升值(下)
※「鐵壺(或者銀壺)煮水的沸點較高」有何依據?
※中國古代茶具的演變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