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戰略步槍」 | 晨楓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近來,QTS-11單兵綜合武器系統火了,還有人直接稱其為戰略步槍。作為對新裝備的自豪,這麼稱呼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戰略武器是可以對國家戰略目標直接產生影響的武器系統,連殲-20戰鬥機也只是准戰略武器。QTS-11作為戰略武器,那是誇大其詞了。但這只是文字問題,真正重要的是QTS-11在中國步兵班裡的作用。
——————————————————————————————————————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觀察者網(ID:guanchacn) 作者:晨楓
近來,QTS-11單兵綜合武器系統火了,還有人直接稱其為戰略步槍。作為對新裝備的自豪,這麼稱呼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戰略武器是可以對國家戰略目標直接產生影響的武器系統,連殲-20戰鬥機也只是准戰略武器。QTS-11作為戰略武器,那是誇大其詞了。但這只是文字問題,真正重要的是QTS-11在中國步兵班裡的作用。
讓步兵回歸步兵
中國軍隊曾經有大陸軍主義的名聲,但更確切地說是大步兵主義,因為步兵曾長期構成中國軍隊戰鬥力的絕對主體。因此,中國對步兵武器的重視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很長時間裡,由於國力和觀念所限,中國步兵班的火力搭配並不合理,一方面有兩具40火對反坦克火力高度加強,另一方面步槍手全員突擊步槍化都沒有做到,正副班長配備了56沖,但普通士兵只有56半,40火、56班機的副射手連手槍都沒有,實際上是無武裝的。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步兵的單兵武器配置是以反裝甲火力為最大重點的
那是蘇聯裝甲洪流威脅的時代,也是步兵實際上是野戰反坦克作戰的主力的時代,這樣的火力搭配是有道理的。但在中國陸軍一步跨越機械化、正在進入信息化的現在,尤其是考慮到陸地上受到裝甲洪流式進攻的可能性較低、從空中到裝甲和炮兵的反裝甲火力極大增強的現實,這樣的搭配就很不合理。在這樣的背景下,QTS-11應運而生。這是讓步兵回到步兵的結果。
現代步兵可分為裝甲步兵和輕步兵。前者用於配合裝甲部隊作戰,以搭乘履帶式或者輪式步戰作戰為主,在遇到裝甲火力難以清除的敵人時,下車作戰。後者主要徒步作戰,用於在城鎮、山地、叢林等裝甲力量難以展開的複雜地形作戰,或者作為輕裝快反的第一波為裝甲力量搶佔通道。傘兵、海軍陸戰隊、山地部隊甚至武警都屬於輕步兵。
步戰通常裝備25-30毫米速射炮,有些口徑更大,達到73甚至100毫米,還裝備有反坦克導彈或者炮射導彈。步戰上重火力與反坦克導彈的作用是另一個話題,但步戰火力極大地超過任何步兵班可能徒步攜帶的火力,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裝甲步兵不必過於強調可徒步攜帶的重火力,而是可以依託步戰為機動火力點,下車步兵與步戰配合作戰,攜帶火力以反步兵為主。值得指出的是,下車作戰的裝甲步兵通常不需要遠離步戰作戰,不需要背負給養和野營裝備,這對武器選擇和負重搭配是很重要的考慮。
對步兵來說,沒有什麼是30毫米機關炮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上100毫米加農炮
輕步兵以徒步作戰為主,經常遠離直射火力的支援。在典型作戰環境下,要麼可以呼叫配屬的空中或者間接射擊火力支援,要麼敵我的重火力都不便展開。因此,對於典型輕步兵班來說,自身攜帶大量的反裝甲火力既不現實,也無必要。但徒步作戰的輕步兵不僅要背負武器彈藥,還要背負一定的給養和野營裝備,負擔很重,武器選擇和負重搭配是更加敏感的問題。
榴彈與霰彈
與典型突擊步槍相比,QTS-11屬於新概念步兵武器。傳統步兵武器主要是步槍與手榴彈。步槍通過子彈實現動能殺傷,殺傷效率很高,但需要精確瞄準,差一點點而沒有命中目標,就沒有任何殺傷力。
手榴彈通過彈片實現破片殺傷,爆炸產生的很多破片實際上是浪費了,但只要手榴彈大體落到目標附近,就能造成有效殺傷。四向飛散的破片也可對反斜面或者死角造成殺傷,這是手榴彈另一個很有用的特點。破片殺傷說到底也是動能殺傷,破片好比四散的微小子彈,只需要概略瞄準才是最大的區別。手榴彈的爆炸還有氣浪殺傷作用,但相對來說,破片殺傷是主要的。
手榴彈最大的問題是射程太近,有助跑的手榴彈拋擲才幾十米的距離,實戰中卧姿或者短促躍起的拋擲就更近了。手榴彈也難以準確控制落點。因此,槍榴彈應運而生。
槍榴彈可以用特殊裝置直接從槍口用空包彈發射,現在也有用實彈發射的。但這樣的發射準備時間長,瞄準粗略。另一種發射方式是用專用的管式發射器,最流行的可直接掛在突擊步槍槍管下,在不佔編的情況下就使得步兵班擁有不錯的「遠程」破片殺傷火力。
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通常懸掛在槍管和前護木下方,為了不過度增加系統全長,影響使用,發射管長度必然有限,使得初速較低,不僅射程有限,也導致彈道彎曲,影響精度。
攜帶掛裝了M203榴彈的M4A1步槍是伊拉克戰爭中美軍的「標準像」
另一種步兵武器是霰彈槍。槍口射出的不是單一的子彈,而是一束高速彈丸。霰彈的特點介於子彈和榴彈之間,既有槍彈便於瞄準和迅速發射的特點,又有榴彈只需要概略瞄準的特點。不過彈丸很輕,減速很快,而且彈丸束隨著射程增加而迅速發散,霰彈槍只適合近戰使用,因此警用多於軍用。
結合現代火控和先進榴彈,霰彈槍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槍榴彈取代。比如說,以激光測距儀的測距信息作為輸入,用膛口編程線圈實現裝定,火控系統可以使得榴彈在指定距離上定時空爆,產生相當於霰彈的作用。這還解決了霰彈槍射程有限和不能間接射擊的問題。
激光測距儀還直接用於指引激光制導武器,或者用於標定目標的精確方位,引導間接射擊火力的打擊。也可以通過數據鏈,將目標方位上傳到上級指揮信息系統。與晝夜使用的觀瞄光電系統整合後,數據鏈還可以上傳音頻、視頻和圖像信息,成為單兵戰場偵察系統。雙向的數據鏈則可以下傳目標信息,為步兵指引目標,引導步兵作戰。
另一方面,採用沿槍管全長的上置式槍榴彈發射器可以減少發射管長度的限制,提高初速、射程和精度,相應降低對口徑的要求。火線與瞄準線更近,不僅瞄準精確,也減少榴彈發射時的槍口跳動。較小口徑、較輕的榴彈降低榴彈的重量,增加了攜帶量。
試驗中的理想單兵武器系統(QICW)
由激光測距儀實時測距、火控系統實時裝定、定時空爆的高初速、低平彈道的智能榴彈在不小程度上改變步兵作戰的典型樣式,智能榴彈可以穿牆後爆炸,在敵人頭頂爆炸,飛進射孔爆炸,直接打在敵人身上爆炸,傳統的掩蔽方式的防護作用將受到極大的挑戰。
這樣的先進槍榴彈與傳統突擊步槍相結合,正是單兵綜合武器系統的基本思路。結合數據鏈、熱像儀和其他先進技術,單兵綜合武器系統大大突破了傳統突擊步槍在殺傷機制和信息化方面的局限,有望引發步兵革命。
美國在90年代首先開始理想單兵武器系統(簡稱OICW)計劃,意欲取代已經使用50年的M16及衍生型,在新時代的步兵革命中搶佔先機。但在成本、重量和技術難題的多重障礙下,OICW計劃在投入巨資後流產了。西方各國也相繼啟動了類似計劃,但都因為種種原因而在研發階段就放棄,或者在研製成功後放棄大規模列裝。在這樣的大環境下,QTS-11就格外引人注目。
「未來步槍」的浮沉
在吸取西方經驗後,QTS-11具有相當的特色,但也因此具有一些局限。據說QTS-11的原型與西方設計相似,採用5發彈匣,可半自動發射,但在部隊試用中因為重量太大而受到批評,被迫在即將定型的時候全面重新設計。改進後的QTS-11的槍榴彈發射器部分只能單發裝填,單發發射。這極大地簡化了設計,降低了重量和複雜性,提高了可靠性。單發也便於在戰鬥中迅速根據需要更換彈種。在已經公開的視頻中可以看到,士兵們操持QTS-11時,可以有效地完成各種戰術動作,顯示了QTS-11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突破了單兵綜合武器系統實用化最大障礙之一:重量。
央視報道中部戰區某師偵察情報營使用QTS-11進行訓練,戰士們的動作非常敏捷
對於徒步步兵來說,武器和彈藥的重量是很重要的問題。再厲害的武器,不能攜帶足夠的彈藥的話,也無法實現有意義的戰鬥力。步槍小口徑化的動力之一就是彈藥重量顯著減輕,在同樣重量的情況下,步兵可攜帶的彈藥數量顯著增加。這對自動火力時代的戰鬥中的持久力尤其重要。同樣為約10公斤的話,20個30發5.56毫米北約小口徑彈彈匣與13個20發7.62毫米北約全威力彈彈匣的重量相當,但600發子彈對280發子彈的優越性不言而喻。
據報道,QTS-11的基本重量為5公斤,已知這包括了30發5.8毫米子彈和一發20毫米榴彈,還包括了重量較輕的微光夜視儀,但不清楚這是否包括重量更大的火控系統、衛星定位、數據鏈和熱像儀等。作為參照,美國XM-29的重量為6.8-8.2公斤,包括30發5.56毫米子彈和6發20毫米榴彈。韓國的K-11的重量為6.1-7.2公斤,包括30發5.56毫米子彈和5發20毫米榴彈。重量的上下限應該對應於不同的系統配置水平。以此為參照的話,QTS-11的全狀態重量可能達到6-6.5公斤級。參照QTS-11的基型突擊步槍03式的重量約3.5公斤,也就是說,單兵綜合武器系統的重量代價至少1.5公斤。要達到理想的全狀態的話,重量代價進一步上升到2.5-3公斤。
如前所述,精良的步兵武器系統必須容許徒步步兵攜帶足夠的彈藥才能發揮作用。要在實戰中起到必要的作用,攜帶10發榴彈是最起碼的。中國的20毫米榴彈的重量沒有公布。以南非20毫米榴彈和北約5.56毫米子彈為參照,10發榴彈的重量相當於5個30發5.56毫米彈匣。假定QTS-11與基型03式突擊步槍的重量差為2.5公斤,換用QTS-11外加攜帶10發榴彈需要減少10個30發彈匣以保持步兵的攜行總重量不變,共300發子彈。這是很可觀的。
美軍條令規定的基本步兵載荷是7個30發彈匣、210發子彈,但很多士兵(尤其在阿富汗)會超額攜帶,視體力、行軍距離和其他負重情況,可能帶10-15個彈匣,共計300-450發子彈,外加插在槍上的正反綁在一起的30發彈匣。這已經是極限了。換句話說,這10發榴彈差不多擠佔了基本負重的全部子彈的重量,同時攜帶10發榴彈和200發以上的子彈還要行軍、摸爬滾打則是不可能的。
這個問題對於使用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是一樣的。發射器要增加約1.5公斤,還要加上攜帶榴彈的重量。成本不是問題,美軍配用M4卡賓槍的M203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的單價略超過1000美元,但在部隊的普及度還不及價格超過10000美元的AN/PAS-13。不是用不起,而是扛不動。
以槍為主還是以榴為主?
單兵綜合武器系統里的步槍部分並非可有可無,也不簡單為最後防身之用,否則應該使用重量更輕、后座更小的衝鋒槍,或者更加適合近戰的霰彈槍。據報道,QTS-11在設計修改中,實際上放棄了原設計以20毫米榴彈為主、突擊步槍為輔的基本思路,而是以20毫米榴彈補充突擊步槍。換句話說,突擊步槍才是主要的。對於步兵來說,步槍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步槍是萬萬不能的,有槍無彈更是犯忌的。
這些還沒有算入必要的電池重量。在遠離基地的野戰條件下,充電或許是不可能的奢侈,既沒有電源,也沒有必要的充電時間。太陽能電池板不僅有重量和體積問題,受天氣和晝夜影響,還有暴露目標的問題。乾電池成本低,使用可靠,但大量攜帶的話重量不小。阿富汗美軍步兵大量配發夜視儀後,就有這個問題。
QTS-11單兵武器各組件,其中包括電池
重量對輕步兵是大敵。遠離基地、補給不便的輕步兵尤其需要具有較強的獨立和持久作戰能力,QTS-11在各國的步兵綜合武器系統中已經是重量最輕的,但相比於典型突擊步槍的系統增重可能依然是難以接受的。
好在對於裝甲步兵來說,並不需要遠離步戰作戰,也不需要背負行軍裝具,對攜行重量相對不敏感,但QTS-11的其他問題限制了在裝甲步兵中普及。
QTS-11的成本無疑大大高於普通突擊步槍。美國M4短突擊步槍的軍方採購價格約為700美元一支,中國的95-1和03應該更低。有消息說,QTS-11的單價約3000美元,這可能依然過於樂觀了,也或者這只是不包括熱像儀、衛星定位、激光測距儀、火控系統、數據鏈等先進技術的基本型的價格。作為參照,美國XM-29的單價為12000美元,而基本的M4卡賓槍約700美元;韓國K-11的單價更是高達14000美元。
除了武器系統,還有彈藥。有說法中國的20毫米智能榴彈的單價達到上千人民幣。中國製造以價廉物美著稱,但這是有限度的,中國製造的高技術產品並不總能做到白菜價,比如頂級華為手機與蘋果、三星頂級手機相比,價格毫不白菜。另一個參照是國產的精確狙擊步槍,據稱全系統成本曾經達到了26萬人民幣,這還沒有熱像儀,只是配備了微光夜視儀。當然,後來成本下降到14萬。作為對比,英國L96A1狙擊步槍根據不同附件配置,單價在6000-10000美元範圍。
但成本還不是QTS-11大量裝備裝甲步兵的唯一障礙。QTS-11這樣的步兵綜合武器系統是為遠戰設計的,20毫米高速可編程榴彈的初速高達219米/秒,可打擊800米遠的目標,先進的火控則保證了很高的精度。雖然無法毀傷輕裝甲車輛和野戰工事,對集群有生目標和無防護裝甲車輛還是有較好的毀傷效果。但裝甲步兵的主要任務是近戰殲敵,遠戰火力反正可以由步戰甚至坦克提供。
近戰的最大特點是突發性,要眼明手快,最好是只需要概略瞄準就能可靠命中,而不需要精確瞄準。霰彈槍就是這樣的。問題是,QTS-11號稱槍榴霰三合一,但霰彈作用是通過智能榴彈模擬的,並不是真的整合了霰彈槍。智能榴彈的最低安全空爆距離至少在十幾米開外,火控系統測距、計算、裝定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使得智能榴彈並不適宜更近的貼身作戰。更近的距離本來就是手榴彈的最有效距離。問題是,這就不再具備霰彈槍出槍特快、只需要概略瞄準的特點。
無托結構的KSG泵動霰彈槍,在巷戰中非常靈活
警用霰彈槍很流行。入屋搜索時,眼角掃到敵人,就搶先撩過去一槍,否則很容易被動。軍用霰彈槍的使用不如警用,但不是不受重視,而是不捨得放棄久經考驗的突擊步槍。但如果放下突擊步槍情結,霰彈槍在近戰中是有奇效的。在60年代的馬來亞反游擊隊作戰中,英國SAS受命出動。游擊隊領導人Ah Tuck(與馬來西亞著名小吃同名)不僅是能幹的政治領導人,還有一手好槍法,尤其是出槍特別快,手中的斯登衝鋒槍永遠彈上膛、保險打開,不少英軍士兵在叢林中的遭遇戰中死於Ah Tuck的槍下。但在一次叢林中的遭遇戰中,手持霰彈槍的SAS上士鮑勃·特恩布爾對18米外的Ah Tuck搶先開火,AhTuck直到倒下,手中的斯登衝鋒槍也沒有打出一發子彈。在另一次遭遇戰中,特恩布爾也是一槍撂倒對手的時候,身邊的SAS軍官還在摸索著打開斯登衝鋒槍的保險。但這樣的打法很難用QTS-11實現,且不說不能當作真正的霰彈槍在近距離使用,比通常突擊步槍更大更重的體量也使其周轉不開、反應遲鈍。
近戰中很可能一次遇到兩三個敵人,要求能對多個突發目標接連射擊。QTS-11的單發裝填、單發射擊在本質上也排除了接連射擊的能力。西方同類設計中倒不至於可以像衝鋒槍那樣自動發射,但至少可以像泵動或者槓桿作動霰彈槍一樣,一次裝填多發彈藥後,在簡單動作後就可以迅速擊發。
綜合起來,即使不考慮成本因素,對於裝甲步兵,可加掛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的常規短突擊步槍或許是比相對笨重碩大的單兵綜合武器系統更適合近戰需要的武器。
這樣一來,義大利基於博萊塔ARX160的下掛式智能榴彈發射器倒脫穎而出了
OICW最初是為全面取代傳統突擊步槍而設計的,需要成為步兵班和特種兵(包括傘兵、陸戰隊、偵察兵等)的基本武器。OICW的原意就是理想單兵戰鬥武器。但可負擔性和系統重量從兩個方面使得這個理想不能成真。QTS-11通過單發榴彈而顯著降低了系統重量,但本身增重和榴彈的重量問題依然不容忽視。
然而,單兵綜合武器系統作為步兵信息節點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是這並不依賴單兵綜合系統才能實現。帶衛星定位、激光測距和數據鏈的晝夜觀瞄附件,帶數字火控和可發射、裝定智能榴彈的下掛式槍榴彈發射器,這些技術都可以脫離單兵綜合武器系統而單獨實現,作為現有突擊步槍的附件。先進附件與現有突擊步槍的整合可能不及本質一體化的設計,在成本、重量、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代價,但有可按需要配發和掛裝的好處,可以立刻形成戰鬥力,未免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現有突擊步槍加必要的彈藥已經接近一般步兵的戰鬥負重極限,戰鬥步兵並沒有多餘的體力負載額外負擔,任何增重或者重新搭配都必須慎重行事。
從XM29到K11,重量問題始終困擾著步榴合一單兵武器
這當然不是說QTS-11是無用功。QTS-11的長處在於遠戰火力,這對輕步兵和特種部隊依然有顯著意義,只是全盤換裝不現實。即使有朝一日系統成本通過規模經濟和技術進步得到顯著下降,用得起但扛不動的問題依然存在。但選擇性換裝、加強步兵班火力還是很有價值的,比如四人制特種部隊遠程巡邏分隊、十人制傘兵班或者陸戰隊班有一到兩人裝備QTS-11,其餘人員依然裝備傳統的突擊步槍,並分擔彈藥攜帶,或許可以在火力和攜行性方面取得較好的平衡。
另外,智能榴彈和火控系統技術可以分離出來,形成單獨的班組支援武器。由激光測距儀實時測距、火控系統實時裝定、定時空爆的高初速、低平彈道的智能榴彈對步兵作戰的作用依然是巨大的,應該利用起來。作為班組武器,重量不那麼敏感,甚至可以增加彈匣或者彈鼓,容納5、6發榴彈,提高作戰耐久力。與突擊步槍分離後,榴彈發射器的重量大幅下降,適合單人攜帶。武器與彈藥可佔用傳統步兵班的火箭筒正副射手的編製。榴彈手可配備手槍或者微型衝鋒槍作為自衛,副射手配備突擊步槍,幫著榴彈手攜帶部分彈藥。
XM29過重的結果是美軍把智能榴彈發射器單獨拿了出來,成了XM25
單兵綜合武器系統的最終出路或許在於與外骨骼系統的整合,但這種自然人與機器人的綜合體什麼時候能從科幻走向實用,還是一個大問號。不僅有可靠性、耐氣候性、成本等老問題,如何確保電源重量不導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惡性循環就是一個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單兵綜合武器系統可與F-35戰鬥機相對照,都有良好意願但一廂情願的一面。惡魔永遠在細節之中。QTS-11的惡魔都收拾停當了嗎?至少現在看來還沒有,但QTS-11所代表的步兵戰鬥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值得高度重視。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晨楓,文章於2018年2月17日發表於觀察者網(http://m.guancha.cn/ChenFeng3/2018_02_17_447280.shtml),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TAG:步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