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不再上班?
10多年前,99%的中國人不知理財是何物,也沒聽說過「財務自由」的概念。
而今天,正如不少普通百姓也能張口就來什麼GDP、CPI一樣,不管是情感作家還是八卦寫手,隨便寫點啥東西都能脫口而出「財務自由」四個字。
許多人也隱約意識到理財的最終目標就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但力哥在工作和生活中發現,絕大部分中國人對財務自由的認知,依然存在三個巨大的誤解。
1
你以為財務自由是一個客觀的數值
朋友,財務自由是一種主觀的心態
許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觀點:認為我只要賺到了多少多少錢,就能實現財務自由了。
錯了。
決定你是否已經實現財務自由,取決於三個因子的綜合互動。
一是你過去積累的存量財富有多大。
二是你未來錢生錢的速度有多快。
這兩者共同構成了財務資源的供給曲線。更通俗地說,就是錢生錢的本金有多少,效率又有多高。
三是你對物質的慾望有多大。
更準確的說,是你對理想中的生活狀態的預期,以及這樣的生活狀態需要你每年花費多少錢,這就是你的財務資源需求曲線。
如果是一個生活在西部農村的年輕人,現在已通過勞動積攢了50萬元,可能他真的就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儘管在一線城市居民看來,50萬可能只夠買個廁所。但因為他可能物質慾望很小,當地物價也很便宜,他也沒有買房負擔,甚至可以自己種糧食吃,很可能每年花2、3萬就能維持日常生活了。所以50萬的存量金融資產足夠他在當地悠閑自得的生活了。
前兩年,力哥還聽過一個極端的新聞故事,說上海有一對小夫妻,宅得一塌糊塗,平時也沒啥交際應酬,頓頓飯自己做,幾乎從來不下館子,也不要孩子,也不買車,平時也很少買衣服,房子是爸媽給的,不用還貸。
當然,他們也不工作,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下載各種免費的影視綜藝看,居然兩人一年生活支出連2萬元都不到!
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後就抨擊他們,說年紀輕輕不工作不奮鬥不賺錢,依靠爸媽坐吃山空,這樣的人生有什麼價值?
儘管力哥也不認同這種生活方式,但人家就是這種價值觀,人家這樣過日子,既不違反法律,也不違反道德,不買車還減少尾氣排放呢,自己家燒飯吃得更健康呢,人家也不給社會增添什麼負擔,人家就是這樣清心寡欲,不想整天打雞血去奮鬥,去公司搞複雜的人際關係,還要被老闆訓話,太累了,每天網上追追劇的日子很開心呀,礙著你什麼事了?
事實上,如果人家爸媽留了兩套房子,一套自己住,一套賺租金,只要租金收益超過他們的日常開支,就算他們不怎麼懂理財,其實也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
所以決定一個人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三個要素中,起到關鍵作用的是第三個——你的物質慾望有多大。
這不是數學問題,而是心態問題,不是財富規模大小的問題,而是價值觀取向的問題。
我們許多人對理財最大的誤解,就是只會滿腦子想著給自己的財務資源供給曲線做加法,卻從來沒想過是不是也可以給自己的財務資源需求曲線做減法。
理財也好,工作也罷,最終目的是希望自己能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當你手裡的財務資源一時半會沒辦法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態勢的話,那適當降低你的心理預期,一樣可以增加你的幸福感。
這種做法,你可以稱之為loser的阿Q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無能者自我麻醉的心靈雞湯,但是——
~真~的~很~管~用~
2
你以為收入高於支出就能實現財務自由
朋友,你是不是忘了先扣除通脹準備金
許多人計算自己是否實現財務自由的演算法是:假如我每年要花10萬元,我現在已經積攢了200萬可生息的金融資產,只要保證每年能獲得5%的投資回報率,就能賺到我要花的10萬元,那我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可事實上你只是實現了當下這個時間點的財務自由,你沒有實現永續的財務自由。
所謂永續的財務自由,就是你這點錢永遠能夠跑贏通脹,不管未來物價如何上漲,你的生活水平都不會下降,直到你活到100歲,1000歲,10000歲,都不會下降。
當然,所謂的永續財務自由狀態也是一個理想化的狀態。
人總有一死,我們自己都不可能實現永續生存,那多出來那麼多錢最後也只會成為遺產。所以當我們已是高齡老人時,沒必要繼續維持永續的財務自由狀態。
屆時,你的可支配財務資源,就算每年逐漸遞減也是非常合理的。
但當我們還很年輕或剛剛人到中年時,判斷是否已實現財務自由,就必須從永續財務自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因為隨著科技飛速進步,你可能還要活很久很久。
力哥曾結合中國國情,做過這樣一個預測:
我認為未來30年,中國合理的年化通脹率,大概率在5%左右,而經過科學理財後,合理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8%左右。這意味著你可以最多拿出3%的投資回報率用於日常生活。
用滿足你當下理想生活所需的年度支出,去除以3%,得到的數值,就是此時此刻你實現財務自由的標準。
當然,正如我上一條說的,這個標準不是死的,而是動態的。
如果未來你的慾望進一步提高了,可能就會重新從財務自由狀態退回到非自由狀態,又或者你突然離婚了,或者生了重病沒買保險,又或者你實現財務自由後無所事事,染上了毒癮或賭癮,那結果都不好說。
另外未來真實的通脹速度和你的投資回報率也都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後者,假如某一年你的投資風格過於激進或投資出現嚴重的判斷失誤,可能會導致本金出現大額虧損,那也有可能使你告別財務自由狀態。
對於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合理的理財方式,尤其是更加偏向保守穩健的理財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就像巴菲特說的,要讓複利產生神奇效果,第一要務就是必須保住本金。
所以財務自由不是一個一勞永逸的概念,而永遠只能是一個現在進行時的概念。
3
你以為財務自由就是人生奮鬥的終點
朋友,財務自由是另一段人生的起點
人群中的大多數,註定一輩子都無法實現財務自由,他們只能被動等待法定退休年齡的到來,但就算退休了,也沒有足夠的財務資源能讓自己的生活隨心所欲。
對他們來說,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活著本身就是一種信仰,至於所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那或許只是騙騙孩子的吧。
但對於已實現財務自由的人來說,他的人生就出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因為他獲得了選擇權,可以不需要為了賺錢而被迫工作的選擇權。
不管老闆把自己的事業說得多麼崇高偉大,也不管你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說得多麼有意義,說到底,你從事現在這份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賺錢。
如果老闆明天開始不給你發工資了,但加倍給你餵雞湯,你還會繼續為了所謂的崇高偉大或者有意義而繼續工作嗎?
恐怕不會吧。
所以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真正崇高偉大或有意義的工作,是不給你錢也願意去做的!
比如說傳教士——沒有一個跑阿富汗傳教,最後被塔利班集體斬首的韓國傳教士是沖著「富貴險中求」去的。
許多人以為實現財務自由以後就可以什麼工作都不幹了,然後自己想幹嘛就幹嘛。
但如果真到了那種狀態,可能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突然變得異常空虛,就像許多老年人在剛退休回到家中的不適感一樣,人生瞬間沒有了目標感,不知道該如何安排時間了。
所以,實現財務自由只不過是你為了賺錢而去奮鬥的那段人生的階段性終點,它更是你不為了賺錢還願意去奮鬥的新一段人生的起點。
當你有一天離開這個世界時,回首一生,發現自己實現財務自由之前那段人生更精彩更有意義,那或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但如果你發現你實現財務自由之後的那段人生更精彩更有意義,恭喜你,你的人生真的圓滿了。
推薦閱讀:
※是誰抽幹了溫州實體經濟的血液?
※大膽:這一次,我竟想觸碰國家葯管規則
※滬指會漲到讓你懷疑人生!順勢才能而為!
※物產豐富的拉丁美洲,為什麼始終發展不起來?
※銀行壞賬不斷攀升 10家銀行違規貸款被罰(配圖)
TAG: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