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真的是關羽所殺嗎??
討董聯軍遇上了董卓手下一員大將華雄,連斬數人,異常勇猛,無人能敵。
此時關羽主動請戰,溫酒斬華雄。
何為溫酒斬華雄?在十八路討董聯軍中,當時沒有一人是華雄的對手。此時關羽溫了一杯酒。 等斬了華雄回來,酒還沒涼, 片刻間讓華雄人頭落地。
然而史記記載,斬殺華雄的並非大名鼎鼎的關羽,而是另有其人。這位蓋世英雄是誰呢?他是如何斬殺華雄的?
反董聯軍自成立以來,不是想著怎麼打敗董卓,而是人人各懷鬼胎,想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想著自己盡量的能撈好處。
就在各位將領忙著爭權奪利的時候,孫堅挺身而出,主動帶兵征討董卓。
盟軍里也就只有孫堅跟董卓見了幾仗。 孫堅當初起兵討董,殺了荊州、南陽兩地的地方官之後率兵前進到大魯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與袁術相見。
袁術就與孫堅兩人聯手,表奏朝廷拜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但是這時候的朝廷是董卓的朝廷,對於袁術的推薦,朝廷肯定是不會同意。所以也可以講是袁術自己任命了孫堅 做了破虜將軍、領豫州牧的。
所以孫堅就在魯陽修整部隊,厲兵秣馬。初平元年在魯陽稍修整了之後,孫堅就準備出兵討董。
出發前派部將去催促軍糧,為此他在魯陽城東門外聚合官署設帳飲酒,給他的部下送行。
董卓一聽說孫堅要起兵,就派大將胡軫出兵赴魯陽迎戰。
孫堅正在和部署飲酒談笑,胡軫的先遣騎兵突然襲來。孫堅命令部隊整頓陣容,整齊隊伍不得妄動。自己呢,依然是飲酒歡歌,談笑自若。
敵人的騎兵是越來越多,孫堅才慢慢的起身離開席位,引導戰士們有條不紊的進入城內。
古籍中記載,孫堅跟部將說了:向堅所以,不既起者,恐兵相踏籍,諸君不得入耳。
孫堅之所以敵人來了沒馬上站起來,就是怕一站起來了一撤軍進城,大家相互踩踏。那樣的話死者無數,那咱們就全都回不去了, 所以慢慢悠悠的。士兵們一看,主將如此談笑自若, 大家也就不慌了,按秩序排隊進城。
董卓大將胡軫一看孫堅兵馬整齊,紀律嚴明,鬥志旺盛,不敢攻城就撤兵離去。
所以說孫堅也可以講是唱了一出空城計。
初平二年,孫江率豫州兵十萬,向梁東進發,輾轉攻打洛陽,不料被董卓的部下徐榮包圍。 徐榮那也是一員大將,打了孫堅一個措手不及;而孫堅的豫州兵,大部分都是臨時招募的,戰鬥力不強,全軍潰散。孫堅只帶了十幾個騎兵突圍逃出。
孫堅平時愛帶一頂紅頭巾。這東西太鮮明,梁東突圍的時候,由於情況緊張,情形十分狼狽, 只好脫下這個頭巾,讓親信祖茂帶上吸引敵人。
那個時候你想,也沒有照片,也沒有畫像;一般人也不認識孫堅長什麼模樣。大家就都認準了紅頭巾開始追,孫堅這才有機會從小道逃出重圍。
祖茂可慘了。董卓的騎兵窮追不捨,搞得狼狽不堪,幾乎無路可走。到最後祖茂心裡一想, 得了我也別犯傻了,這麼追下去,也沒有個頭。心生一計跳下馬來然後就找了個墳頭。 墳頭上面有個木樁,就把這個紅頭巾帶到了木樁上面,自己趴在草叢裡面不動。董卓的騎兵遠處一看,就以為是孫堅,再次追過來把這個墳頭團團包圍。走到跟前一看,沒有孫堅,就是一個樹樁這才撤兵而去。
孫堅遭此大敗,幾乎喪生;但是戰敗後的孫堅並沒有灰心。他一路搜集散兵,進佔陽人,準備伺機再戰,一雪前恥。 與此同時,董卓派遣大軍追擊而至,誓要將孫堅趕盡殺絕。然而正是在此戰中,孫堅斬殺了董卓的悍將華雄。孫堅是怎麼戰勝董卓大軍的呢?
董卓聽說孫堅要佔據陽人,就派胡軫為大都護,呂布為起督,帶五千人迎擊。然後胡軫和呂布中間關係不和睦,大軍里也有很多人討厭胡軫。
等部隊離陽人城還有幾十里的時候,天已經很晚了,士馬勞頓,應當駐軍休息。按照董卓預先制訂的作戰計劃,也應該住宿休息,養精蓄銳,然後進兵,天明攻城。
但是諸將都討厭胡軫,想要敗壞他的事,不想讓他成功。所以呂布這幫人就說了,陽人城中 敵兵已經逃跑,應該快點追趕,尋求戰機,否則就沒機會了。
胡軫傻不拉幾的就下令率軍連夜進攻。
到達陽人城下,城中守衛嚴密。
(那孫堅能白給嗎? 前些日子又吃了虧 )偷襲不可能成功!
這時候的董卓軍,饑渴困頓,士氣低落,加上在夜間,沒有塹壕工事防禦。將士們剛剛卸甲休息,呂布又派人傳播謠言,說孫堅城中將士乘夜來襲。軍眾黑夜當中不明真假,所以是驚亂奔逃,棄盔甲失鞍馬,十分狼狽。
而孫堅乘勢出城追擊,胡軫全軍潰敗,部下大將華雄被孫堅所殺!!!
所以說呀,華雄是被孫堅的人給斬殺的,跟關羽一分錢關係沒有。
這就是小說跟歷史之間的差別。
羅貫中老先生為了渲染小說的精彩程度,加大了對關公的人生色彩描寫。三國演義,是一本千古名著,但是最好是讀完小說之後再去了解一下真實的歷史情況。兩者融會貫通,才會有更大的收穫!!
主編:何長明
副編:童雲霞
推薦閱讀:
※「男神」大太監——曹操祖父曹騰
※關羽傳
※張方講三國,約嗎?
※淚痕漫評三國 士大夫與宦官之爭
TAG:三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