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陪女兒治療情緒病-03

昨天逛知乎。有一個標題是「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不認真對待後代的抑鬱症?」我還回答了一個標題是「學酒店的以服務員作為實習內容的意義何在?」。我覺得後一個標題是前一標題的很好的解釋:小朋友去實習,想不通為什麼要從基層服務員開始做起。我從刷馬桶開始的,刷到一定水平才有資格告訴我的員工,一個不會偷懶的好員工不是好員工,偷得得法與得道,才是好員工的標準。象那些負面的客房清潔的員工,就是純粹偷懶,甚至是職業道德層面的問題了。要想抓得到員工偷懶,如果不經過自身磨練根本就抓不到點子上。我們這一代走的是從裡面走出來的路,而年經人想要的是從外面走進去的套路,這就是我們和00後的代溝。

我們這輩人,大都有自己打拚的過程,好象自己經歷了,總覺得00後,90後怎麼會這麼不堪打擊,甚至有點矯情。我們在一個單位打工十幾年二十年似乎是很正常的,有的還是有國企情結,所以對於小孩做得不開心就不顧一切辭職的,也有過想不通。可是他們這一輩就是這樣自由的啊!被6-8人大人捧在手心,作為焦點長大的孩子,其實更容易有壓力和焦慮,但是社會風靡的鼓勵教育又使他們喪失了更好的抗壓能力,其實他們也是不容易的。

他們看很多書,我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在看瓊瑤和三毛,他們有動漫、腐劇、日系耽美文,有各種衝擊和視野。我們在他們思想成長的時候忙的是事業的壓力,養家糊口、老人的病痛,其實我們學習知識的速度和他們的成長是不匹配的。可能這些也是情緒病的家庭誘因。父母忙於生計,無法顧及孩子的情緒變化;孩子覺得你們不懂,懶得和你們講,你們不理解,不如爛在自己心裡。就是這樣。

有個媽媽對我說,女兒每天對她冷嘲熱諷,覺得家長不愛她,不關心她,使她覺得孩子失去了接收愛的功能。也是在知乎看到的,大約說抑鬱症患者就象身處一片無邊無際的海,好多患者說那個形容很貼切。我們覺得孩子失去了接收愛的功能,可能這正是孩子渴望愛的實際表象。我們已經沒有辦法用我們的感情去感受他們的感知了,只能被動接受,這是我的感覺。

那天我看女兒情緒還好,便和她講,還有很多人不了解情緒病,或者對情緒病還有偏見,事實上我在知乎也看到很多這樣的問題。(背景是別人家的早戀是我們家定義的青春期好感 ,是可以擺到桌面上講而不需要偷偷摸摸的家庭)因此我建議女兒還是較少讓同學知道。她突然很憤怒地講:就是因為你經常提醒我要這麼做那麼說,搞得我每天睡覺前都要反思今天有什麼做得不好做得不對,弄得我晚上都睡不好!我才明白,我們的溝通已經處於這樣的故障狀態。

所以我問醫生朋友,我的目的是想要知道對於雙相患者,究竟家人應該注意什麼。瑩得知情況後,通過自己的學友群里找到了一個專業對口的學長,並給了我聯繫方式。和於醫生敘述病情的過程,也是自己梳理思路的過程,他給我了幾個建議:

  1. 吃藥是一定要有的,所以看醫生是必須的,醫生經過判斷,對於抑鬱或者雙向作出判斷,才能對症下藥
  2. 患者病人感覺明顯好轉後,還是要有鞏固期的服藥,不是自己覺得好就可以停葯了
  3. 對於家人來說,沒有成為公式的交流方式,只能是配合,溝通
  4. 不是85%的人有自殺傾向,那是調研取樣對象範圍內的,還是願意說出來的,也有可能在取樣對象里有傾向但是不肯說的。所以基本上都會有想法,可能有的人不會實施,看程度
  5. 有可能服藥後一段時間患者能從情緒里走出來,但是並不能說因為某個事情就走出來了,走出來是多方面配合的結果
  6. 象我女兒這樣主動要求就醫,配合服藥的,都不算是很嚴重,至少患者本人有治療意願

所以就更覺得「深海」的比喻很貼切。如果她還能漂浮在海面,就遠遠地看著她,在她需要的時候靠近她;一個無論如何想盡辦法要自溺的人,不是「愛」就能拯救一切的。我們要做的是儘可能幫助她改善心境。更重要的是,不要和她一起沉下去。我覺得家長自己的情緒也很重要啊。

寫得有點亂,真的有點亂。


推薦閱讀:

怎麼減肥?——對抗躁鬱症的副作用
我的躁鬱生活
陪女兒治療情緒病-27
陪女兒治療情緒病-16

TAG:雙相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