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三星S8配塞音質完勝EarPods的秘密只有1個!

iPhone7/8和三星S8買哪個?無疑是貫穿整個2017的旗艦PK大戲,除了顏值、屏幕、拍照、續航等方面之外,音質也是一個重要部分,而對於隨身音質影響最大的耳機,蘋果依然保留了2012年開始發售的EarPods,三星則是在收購AKG之後利用其音頻技術實力重新優化了配塞,推出了由AKG代工的IG-955。

上半年S8發售之初,IG-955評價出奇的好,甚至有人出4/5百人民幣單獨收,而EarPods的聲音則完全被獨立發售的藍牙版本AirPods所掩蓋,畢竟果粉不差錢,而且從iPhone7開始砍掉耳機口也明顯意味著蘋果試圖普及藍牙的想法。經過實際音質對比,雖然兩幅耳塞調音都是明顯側重低音,但IG-955的清晰度、彈性明顯好於EarPods。

肯定會有不服氣的網友會說:EarPods單元直徑13.5mm,比S8配塞大多了,這麼大直徑的動圈單元低音效果肯定很棒啊!沒錯,無論IG-955還是EarPods,都用了動圈單元,後者的單元直徑也確實更大,但單元直徑和低音音質並無法劃等號,以低音澎湃而深刻著稱的森海塞爾旗艦耳塞IE800僅僅採用直徑7mm的微動圈單元,卻一樣做出了震撼的高素質低音——單元直徑大,只能說明更容易做出量感足的低音,但光有量,沒有質,就不能稱為真正好的低頻,轟隆隆的一團意味著細節缺失、層次感全無。

而IG-955在低音設計上的關鍵則在於單元數量——1枚11mm直徑,1枚8mm直徑。可能單拉出1枚動圈單元低音不一定能PK過蘋果,但雙動圈的組合效果往往可以1+1>2,收益最大的便是低頻。

雙動圈——即使單元不大,低頻量依然有保證

動圈單元發聲原理十分簡單,線圈經通電後產生磁力,與單元內部的永磁體產生吸引或排斥,帶動振膜振動發聲,對低音來說,鼓動空氣的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低音的量,所以動圈單元直徑大意味著振膜面積大,鼓動空氣就更多,低音一般而言也會更足,而雙動圈則是有兩個振膜在鼓動,理論上也能增加鼓動空氣的量,產生更多低音,問題在於直徑過大的雙動圈太占空間,易造成腔體過大、佩戴不適,所以儘管IG-955做了妥協,其體積還是明顯大於單動圈的EarPods。

從上圖IG-955的腔體外殼可明顯看出內部一大一小兩枚動圈單元

通過堆單元造成低頻「量」足的極致例子是JVC在數年前推出的FXZ100/200系列入耳,作為雙動圈入耳的鼻祖,JVC在2011年推出了採用兩顆微型高清碳素振膜的動圈耳塞FXT90,更奇葩的是兩枚單元採用上下一體並列式排列的方式,調音風格居然是偏清亮的風格。

第一次試水之後,後續推出的FXT100/200為了提高低頻表現力,採用了三動圈設計,兩枚超微型動圈依然是上下排列,再增加第三枚標準動圈單元與之平行排列,以加強低音效果,實際低頻量感完全可以用誇張來形容。

雙微型+1標準的「三單元」動圈FXT200,來自「地外科技」JVC

雙動圈——揚長補短,減少失真,達到高「質」

除了量感,失真是更重要的環節,光有轟隆隆的低音,就會發生「掩蔽效應」,影響中高音,失去清晰度,IG-955的兩枚動圈,小振膜瞬態反映快,大振膜低頻能量強,有相互配合,協同完善高中低三頻的均衡度,聽感上不會顯得過悶。上述的JVC FXT90通過納米碳素塗層增加中高頻的分析力,而國產1More的雙單元同樣激進,分別使用了多層陶瓷單元和航太金屬單元,利用不同的振膜剛性和單元排列方式實現「分頻」調音:陶瓷單元負責高頻,航太金屬單元負責中、低頻,所以這款耳塞並非一味只有低頻,其解析力和均衡度都能達到符合價位的水準。

除了上述千元內的耳塞,也有相對高端的雙動圈:典型如天龍推出的50周年新品,售價1280元的C820。這款由兩枚11.5mm動圈單元組成的入耳式耳塞,相對兼顧了大直徑驅動單元和HiFi級低失真效果。單元採用前後放置,以增加進氣量:

為均衡低音效果,C820還通過分離導線、聲學埠優化來二次調音。由於低頻本身就是空氣能量帶動的效果,所以腔體外殼調音成為最直接有效的避免低音過多的方法,手頭有EarPods的朋友會注意到耳機外殼上有透氣濾網,目的就是為了平衡低音,如果把手堵住濾網,聽感會明顯變悶。

所謂的聲學埠優化,說白了就是增加若干「出氣口」,收斂低頻

作者:林實工


推薦閱讀:

全能-SONY WI-1000X無線降噪入耳耳機測評 外觀篇
聲音上敢說黑科技?,1MORE三單元頭戴式耳機評測
帶上它在哪裡都是皇帝位-冰豹ROCCAT Khan AIMO RGB耳機試用
#082. 為了讓你選耳機不再看評測,「選耳機」寫了221篇評測
耳機有哪些產品特點?

TAG:耳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