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的兒子穿200元的鞋,這家富豪的錢都用哪兒了?
霍啟剛前兩天在自己微博放了一組照片,他和太太郭晶晶帶著大兒子做公益。
郭晶晶霍啟剛大兒子只有4歲,一開始還很害羞,在爸爸媽媽鼓勵下漸漸放開了。
霍啟剛說,希望他學會「助人的樂趣」。
很快有網友發現,這個富4代寶寶腳上穿的鞋,大概200多。
但也有人覺得這雙鞋貴了。給孩子買鞋幾十塊錢就好。
可很快有媽媽反駁,覺得現在普通人家給孩子買鞋也是一兩百。
關於這個話題,網友們熱鬧的爭論了很久。
其實200元的鞋子,對於霍啟剛和郭晶晶這樣億萬富豪家庭的孩子,根本不貴。
作為豪門媳婦,郭晶晶不像很多女星嫁入豪門後就開始過奢侈生活,經常炫富。郭晶晶生活上也是出了名的節儉,一家人在她的帶領下,過得很接地氣。
有一年,她和丈夫的閱兵觀禮著裝照,就因為「節儉」成了一個熱點。
她手上拿著的這款小號白色Longchamp,市場價450元左右...
頭上的髮飾,5元……
還有網友拍到過,她在小攤上給兒子選很便宜的衣服。
霍啟剛的生活似乎也不奢侈,被拍到過親自挑選打折的麵包。
幾年前,霍家因爭產風波鬧得不可開交,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霍啟剛和郭晶晶帶著兒子搬出了豪宅大院。
搬家當天,霍啟剛自己背著編織袋搬家,郭晶晶則幫忙搬別的生活用品。
搬家全程只有兩個保姆照看寶寶。
這對夫妻還經常被拍到在平價超市購物。
穿什麼品牌的衣服,吃山珍海味還是粗茶淡飯,在經濟上,對於富裕的家庭根本不是個問題,他們本身並沒有太在意,只是個人選擇的問題。但是,他們在一個方面花錢是非常捨得並且很是注重的——那就是孩子的教育。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Heckman的一個研究曾做過測算:
0-3歲,教育投資1元,回報是 18元;
3-4歲回報是 7元;
小學回報是 3元;
大學回報是 1元。
可見,在教育上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之一,並且越早越好,我相信每一個當媽都會關注子女教育問題,明星更不例外。
前段時間看新聞:郭晶晶兒子上幼兒園了,是一年學費14萬的香港寶山幼兒園,被譽為幼兒園中的哈佛,這個幼兒園裡的學生都大有來頭,有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女兒,跳水王后伏明霞女兒,豪門媳婦徐子淇的女兒等等。
並且郭晶晶的公公霍震霆也曾經透露:只有一歲多的小朋友也要上好多課。
最近幾年,各種真人秀節目里,我們驚訝的發現:黃磊女兒黃多多一口純正的英文,華誼兄弟老總王中磊兒子威廉弟弟的英語水平被稱為專八。
黃磊女兒上的是北京私立匯佳學校,王中磊兒子上的是北京德威國際英語學校,據說,王菲的兩個女兒都在這所學校上過。
還有馬伊琍文章的女兒,陸毅的女兒,鄧超的兒子,讀的都是上海宋慶齡國際幼兒園。
趙薇更豪了,為了女兒到香港面試,特地花了1億買了學區房,簡直就是她演的電視劇《虎媽貓爸》現實版。
有段時間,我一個在北京的朋友憂心忡忡的跟我吐槽:她準備斥資買學區房的決定,要知道,她閨女還沒上幼兒園,而年輕媽媽已經開始為了將來早做打算。就不難理解,在新一輪暴漲的房價里,學區房何以成為各個城市領漲者的原因。
我那個女友,屬於經濟條件很好的一群;至於明星,就更是收入巨高的少數派,其實,無論普通人還是明星,教育問題上,現在全中國的家長們都四個字:不惜重金。
從明星的天價幼兒園和各地的天價學區房,我想到在美國遇到的一些90後們。
香港天價寶山幼兒園
A姑娘,是我在一次派對上遇到的。
穿著普通,英文狂好。在接待中國訪美的一個團中,她受邀成為翻譯,這是一個訪美公務團,需要和美方開專業的會,現場口譯,姑娘利落靠譜的完成了任務,完了還特別謙虛。
姑娘的爸爸是著名企業家,家境優渥。高一時,姑娘想學希臘文,就去英國學了一年;高三時,想學拉丁文,又去學了一年;後來,她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通知,哥大是多難進!但是她竟然拒絕了,然後,選擇了杜克大學。她最近她的興趣是:英國文學。
B姑娘選擇的是國際關係,待人接物不浮不躁,一說起專業知識頭頭是道:這位學霸的名言是:我壓力還是挺大的,因為母語不是英語,而且我們專業的白人都好拼,所以自己也不能放鬆。
寫到這兒,一定有人說:美國孩子比中國孩子幸福多了吧?美國學生應該不會這麼拼吧?
其實不是。
首先美國也有學區房之分,只不過沒那麼虛高。
我住的區域附近,就有很多華人在那裡買房,因為學區好。而美國孩子的課業不像中國孩子那種抄N遍的繁重,他們從小被培養了一種自我規劃的習慣。學校講究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學期開始,你這一學期需要看的書,做的實驗,都要一一規劃好。
很多中國孩子到了美國大學,開始不適應「散養」,躲在房間玩遊戲,一學期下來,口語也沒練好,什麼也學不到。
美國富二代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在學校課堂上看起來並么有太多區別,但是區別卻在課堂之外,富裕家庭的孩子課外可有私教,可以出去跟家人出國旅行,可以有各種興趣愛好等等,這種見識,也是同樣寶貴的學習。
比如北卡富人區的貴族高中,就有3個室內體育館,劇院,游泳館,網球場,橄欖球場,棒球場,這樣的學校里,你常常能看見很多顏值又高身材又好的高中生,良好的教育從小就開始了:常年健身,令他們線條優美;溫和禮貌,也是好教養的表現。
美國的名校申請,是標準精英教育。像哈佛和耶魯這樣的學校,在考核申請時,也會參考學生的家庭背景和過往經歷,從小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優勢,這個時候就凸顯出來了。
同樣是富有,土豪和精英之間的區別,不在於誰的房子大,誰的車子好,誰的資產多,而在於後代的教育。一些美國著名的家族,成員都是名校畢業一大把的,甚至有專門的家族教育基金,保證這種優良的傳統,一代一代繼續下去。
此前,騰訊娛樂有一篇竇靖童的訪談,裡面說到上學,「竇靖童一直上的是國際學校,李亞鵬為了讓她讀名校北京四中,曾經苦等校長三小時而不得,後來歷經種種曲折成行,但是竇靖童僅僅上了一年就決定放棄,轉而去美國學音樂,如今則是放棄音樂學校。」
這篇訪談里,有兩個亮點,一是竇靖童的性格為啥不是叛逆而是溫和?而是竇靖童為啥可以想退學就退學?
在美國接觸過這些90後們,無一例外倆特徵:一是教養良好彬彬有禮。二是沒有什麼人過度追求奢侈品,反而花費很多精力在學業上成為學霸。要麼就是花費很多精力在自己的興趣上,比如前面學希臘文的A姑娘。
想一想可以理解,就像竇靖童,雖然爹媽離婚了,可是在一個充分實現財務自由的家庭里,她接觸的人,都沒有什麼攻擊性和企圖性,她為啥要叛逆呢?
而她可以放棄那麼多人求之不得的北京四中,又放棄在美國的學習,因為她有資本,自由的資本,爸媽已經為她奠定好了,普通孩子還是最好不要效仿。她知道自己要什麼樣的人生,可以隨心所欲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並實現自我價值。
比爾蓋茨20歲從大學退學,39歲成世界首富;扎克伯格也效仿了前輩,從哈佛退學,倆人都是書讀到一半,不是他們跟不上,而是他們等不及。
這些牛人在名校學到的,一是資源,就是中國人統稱的人脈。常春藤和一些私立名校,都有校友俱樂部;二是思想上的獨立,進入常春藤,意味著進入精英階層的起點,這些學校的錄取比例很低,學費也很昂貴,學習壓力山大,在常春藤,是全球一群最有天賦的傢伙,在沒有束縛的氛圍中做學問,仰望星空思考未來,思考的問題:我猜,肯定不是三環房價漲多少的問題。
舉例說明:同樣是結婚生子,扎克伯格娶了一個以中國人觀點看,不怎麼好看的華裔老婆,生完女兒立馬捐了400多億美金,稱為了全世界孩子的未來努力。劉強東娶的是網紅奶茶妹妹,結婚懷孕還不定期要發發照片宣傳一下,這種迥然不同的選擇,背後是教育背景的不同,衍生出的價值觀不同。
王朔談到自己的女兒時,說過一句話:我不想讓她成功,成功是什麼?不就是掙了一筆錢然後讓傻逼知道么?優質教育的終極核心,也許並不是教你如何成功,攀升到頂峰,而是如何忠於自己的興趣,在這個領域成為實現個人理想並同時對他人有價值的人。當然,基本能做到這份上的人,也都成功了。
越厲害的人越拼,因為他周圍都是這樣的人,深知實現精神自由的前提是財務自由和遷徙自由;越不上進的人越懶,因為當一個井底之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差不多,就覺得日子過的蠻好的。
所以,這個世界的真相,有時候蠻殘酷卻也蠻勵志的:無論中外,原來那麼多比你有錢的人,一代一代的,都還比你努力啊。
你知道嗎,喬布斯是不許自己的孩子玩iPad的!
工人回菲律賓休假的這一個月,帶狗狗帶得我很幸苦。有時候我真心希望蘋果能出一款狗狗喜歡玩的iPad,那樣我就不用總是要陪他玩啦!
給孩子玩iPad或者打遊戲或者看電視,很多時候是解放父母的好辦法。
例如朋友聚餐的時候,給小朋友玩手機遊戲,他們就不插嘴啦;
例如在家裡加班的時候,給小朋友玩iPad,他們就不打擾你工作啦;
例如小朋友不肯吃飯,你答應他吃完飯就可以玩iPad,他就會快快吃啦....
而且,現在的智能工具還可以給小朋友讀書,教小朋友學習...真棒,對不對?
可是,你知道嗎?喬布斯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們用iPad的。
喬布斯生前有三個年幼的孩子。有一天紐約時報的記者Nick Bilto問他:
「你的孩子們一定很喜歡iPad吧?」
老喬回答:
「他們沒有用過。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聽起來是不是怪怪的?iPad之父居然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用iPad?
無獨有偶。在矽谷,很多高科技公司的高層和工程師裡面,開始流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智能科技產品。
他們甚至把孩子們送到傳統的,完全沒有智能和科技產品的Waldorf學校,在這個學校的校園裡根本就找不到電腦!
有一次3D Robotics (一家機器人公司)的CEO,有5個孩子的父親Chris Anderson在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解釋了為什麼在高科技領域工作的人反而不讓自己的孩子接觸科技:
「我的孩子們抱怨我和我太太對於科技的擔憂過於法西斯。他們說他們的小夥伴沒有這樣的規定...那是因為我們第一手看到了科技的危險。我親眼看到了科技對我的影響,我不希望這些發生在我的孩子們身上。」
很多兒童學家開始呼籲,如果我們在孩子們很小年齡的時候就讓他們接觸科技,也許會讓他們陷入不完整,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生。
在戶外靠親身接觸學到的知識,畢竟是和從百度裡面學到的知識性質非常不同。
也許喬布斯對於他的孩子們的態度是正確的。
美國兒科學會和加拿大兒科組織表示,0-2歲的嬰兒不應該接觸科技,3-5歲的幼童每天應該接觸不超過1小時,6-18歲的孩子應該限制在2小時以內。
接觸超過4-5倍以上建議的時間的孩子和年輕人,經常有很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後果,而且電子產品的輻射對於大腦和免疫系統正在成長的孩子們的影響遠遠大於大人。
也許,當iPad之父都不允許自己的孩子接觸iPad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想一想到底是為什麼
推薦閱讀:
※ACCA F7怎麼學?需要準備多長時間
※怎樣快速有效的學習滑板?
※只要聽一遍就能背下?以後再多的古詩詞要背都不怕
※1到100的100個數字的英文應該怎麼寫?
※沈書涵的學習日誌#week2 - 決定開始一個陌生學科學習前你需要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