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工業人才培養的實施(搬運)
作者: 薛毅
內容提要
三一學社是抗戰中後期主管全國工業建設的資源委員會選派的31名赴美國實習人員組成的學術團體(31人僅為資源委員會派遣的第一批,而之後國民政府各部門先後派遣千餘名工程師赴美進行實習,其中九百多人歸國參與建設)。該學社的成立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關係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中國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這次赴美實習,從標準的制定到人員的選派,從實習的內容到管理的方式,與傳統的出國留學模式有明顯的區別。三一學社的成員雖然不多,但他們後來大多成為國內工業部門不同專業領域造詣頗深的專門人才,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國內一些新興工業或工藝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日後中國(包括台灣地區)工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次選派人員赴美開啟了中國工業技術及管理人員赴美實習的先聲,為進一步發展中美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
三一學社 美國 實習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和美國共同反對日本法西斯侵略戰爭,開始結成同盟的背景下,中美關係日益密切。1942年,國民政府主管中國工業建設的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資委會)在會本部和所屬企業選派了一批人員赴美國的工礦企業,分別在機械、化工、冶煉、電工、礦業、電力、工礦管理等部門進行實習。這批實習人員出國前組建了三一學社,以利於在美國實習期間工作上互相切磋和砥礪,生活上互相關心和幫助。第一批赴美實習人員雖然人數不多,實習時間僅為兩年左右,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成為中國工業不同專業領域內造詣頗深的專家學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國內一些新興工業或工藝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為20世紀中後期中國(包括台灣地區)工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鑒於國內學術界對此研究尚未引起重視,成果不多①,本文擬對三一學社成立的背景、經過,相關人員赴美實習的內容、意義及影響等做一研究,期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關係研究之拓展有所助益。
首先有必要介紹一下資委會和三一學社。資委會是國民政府屬下的一個專門負責工業建設的部會級機構,它的前身是國防設計委員會。該機構自1932年在南京成立至1952年在台灣撤消,先後隸屬於國民政府參謀本部、軍事委員會、經濟部、行政院。初成立時,該會是一秘密機關,僅有31名員工,下轄一家企業;抗戰勝利後,該會擁有數百家大中型企業,近30萬員工。中國的石油、金屬礦開採和冶煉、鋼鐵、電力、煤炭、機械等行業中的絕大部分企業都在該會領導之下。三一學社成立於1942年5月31日。因為資委會選派這批赴美實習人員為31人,出國時間1942年為民國三十一年,「乃將成立日期定為5月31日,社名為三一」。②另外,此時擔任資委會正、副主任的翁文灝、錢昌照分別是資委會的前身———國防設計委
==========================
① 相關成果主要有程玉鳳、程玉凰編著:《資源委員會技術人員赴美實習史料———民國三十一年會派》(上),台灣「國史館」1988年版。薛月順:《資源委員會的人才培訓———以電業為例》,台灣「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5期;程玉鳳:《從技術轉移看資源委員會的人才培訓———以「三一會派」為例》,台灣「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0期。
② 程玉鳳、程玉凰編著:《資源委員會技術人員赴美實習史料———民國三十一年會派》(上),第126頁。
=============================
員會初成立時的正、副秘書長。「資委會1932年11月成立時僅有31名職員」。①取名三一學社也有紀念資委會的前身———國防設計委員會最初創辦時僅有31名職員的意義。
三一學社成立於1942年5月絕非偶然,該社的成立既有內因,又有外因,與當時國內國際形勢密切相關。時任資委會正、副主任的翁文灝、錢昌照早年分別留學於比利時和英國。翁文灝原來是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錢昌照回國後曾先後擔任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和教育部常務次長。無論是國防設計委員會時期還是組建資委會之後,翁和錢都是該會的實際負責人。他們兩人一貫主張:「要辦現代工業不能事事由自己的科技人員摸索前進,而必須付出相當代價,從國外工業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技術,經過消化,然後再謀進一步的發展。」②1935年4月1日,國防設計委員會改組為資委會後,其經營範圍主要是全國的重工業。抗戰爆發後,資委會轉移到重慶辦公,致力於在抗戰後方發展工礦企業。從1938年底至1941年底,是資委會戰時企業活動迅速擴展的時期。資委會通過獨資經營,與四川、雲南等地方實力派合營,參與投資而不主辦等形式,在西南、西北等抗戰後方建起了大批工礦企業,從而大大增強了中國堅持抗戰的實力。抗戰勝利前夕,資委會所屬單位已達130家,其中115家是生產企業,其餘為服務和管理機構。這115家生產企業包括冶煉、機械、電器、化學、煤礦、石油、銅鉛鋅鐵礦、鎢銻錫汞礦、金礦、電力等工業企業。隨著資委會所轄企業的迅速增加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技術和管理人才匱乏的問題
===========================
===========================
日益突出。儘管資委會視人才為事業之靈魂,吸收了一大批有志於工業救國而又學有專長的人才,並委以重任,但由於企業發展迅速,經營範圍不斷擴大,中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仍然十分缺乏。每新辦一家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便層出不窮,難以解決。例如甘肅油礦局的石油探采提煉技術、中央電工器材廠的變壓器設計製造技術等。這些重要的技術難題大大影響了企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
1941年初,美國在遠東推行的綏靖政策因日本軍隊在亞太地區的擴張而開始發生變化,同年3月11日,美國國會通過了《租借法案》。該法案的主旨是,如果同盟國家的防務對美國具有重要性,美國總統在援助這個國家購買或補充軍事裝備方面,擁有廣泛的處理權。15日,羅斯福公開發表聲明,表示美國將全面援助英國、希臘和中國。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後,美、英等國與中國結成同盟共同對日本作戰。美國為了促使國民政府加緊抗戰以牽制更多的日軍,先後給國民政府提供了幾筆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在此背景下,資委會不失時機地提出了選派中高級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赴美國實習的議案。
截至1942年初,資委會所屬的工礦企業分為工、礦、電3個系統,共108個單位。其中工業方面「共有41個單位,內中冶煉工業11個單位,機械工業5個單位,電工器材事業8個單位,化學工業17個單位。礦的方面,共有43個單位,內中管理事業,如鎢、銻、錫、汞等17個單位;生產事業,包括石油、天然氣、鐵、銅、鉛、鋅等26個單位。電的方面,共有24個單位」。①而在此時,資委會已著手規劃戰後中國的工業建設計劃。在這個規劃里,「其中關於工的部分,第一為鋼鐵工業,希望戰後可達相當的產量。第二機器工業,著重在原動機、工具機、機車、車輛、汽車、船舶、飛機,及農業機械與紡織機械等。第三電器工業,我們的電工器材廠,最少應使發展到像德國西門子廠的規模。無線電機廠,最少應使發展到如美國R、C、A廠的地位。第四化學工業,特別注意酸鹼肥料、煉油、煉焦、橡皮、紙漿、水泥等。關於礦的部分,我們戰後應以鎢、銻、錫、汞及油、煤、鐵、鋁為中心生產工作,其餘銅、鉛、鋅等,因資源不足,恐難作大規模的發展。關於電的部分,擬在重要區域,設立電氣網,在政治、軍事、交通、經濟中心點,設置電廠」。①儘管這一時期因抗戰的需要,資委會所屬的工礦企業從數量上有較大的增加,但技術和管理水平仍遠遠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煉油和管道輸油技術,變壓器的製造,絕緣器材的製造等。發展工業的前提之一是需要大批不同方面和層次的人才。對於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主持資委會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錢昌照提出:「各方面可能造就的領袖人才,在國內應予以種種機會,參加設計,增進經驗,必要時派往國外考察接洽。其次高級管理技術人才,應按時選派出洋考察或實習,以求深造。」②由此可見,選派高級技術管理人員出國考察或實習,既是資委會事業發展的當務之急,又是戰後重建家園的必要準備。
二
所謂實習,顧名思義為實地學習的意思。實習與通常的出國留學和考察不同,留學為赴他國求學,主要為了接受教育;考察主要是觀摩,不參與實際操作和練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法、蘇等歐洲國家先後捲入戰爭的旋渦。而美國本土基本未受到戰爭的破壞,它的工業又居於世界領先水平,是當時中國政府派遣實習人員的理想國家。於是,從1941年秋季開始,「資源委員會開始與美國各主要工業生產者接洽,期能獲其允許我方之技術人員進入其工廠實習,俾從實際之訓練(PracticalTraining)中學得更精湛且最新穎之技術與經驗,以因應急切之需要」。①資委會聯繫赴美實習事宜主要通過該會國際貿易事務所紐約分所。該所的負責人先後為尹仲容和陳良輔。正值選派人員赴美實習事宜進行之時,由於日本偷襲珍珠港而美國對日宣戰,中美成為對日作戰的盟國,從而加快了赴美實習的進程,「美國廠商多應允我國派員前往實習」。②至此,資委會選派技術和管理人員赴美實習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關於選派實習人員的資格,資委會提出「至少必須具備以下三項條件:一、大學工業科系或相關科系畢業。二、中、英文程度均佳。三、工作經驗至少在5年以上」。③關於實習的科目、既要考慮資委會所屬工礦企業的急需,又需兼顧美國能夠提供的條件。為此,資委會初步提出了需要實習的7大部門26類,即:
一、機械部門(包括工具機、汽車發動機、電焊、紡織機等4類);
二、化工部門(包括氮氣製品、煉焦、化工機械、染料等4類);
三、冶煉部門(包括鐵合金、合金鋼等2類);
四、電工部門(包括變壓器、蓄電池、絕緣材料、無線電機及零件等4大類);
五、礦業部門(包括煉銅鉛鋅、洗煤煉焦、石油開採、石油提煉、管道輸油、油田地質等6大類);
六、電力部門(包括水電土木工程、火電機務工務、電氣網電務管理、電氣網業務管理、電氣網電站管理等6大類);
七、工礦管理部門(包括人事行政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銷售管理等)。
對於選派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赴美實習事宜,資委會十分重視。1941年9月21日,資委會為此專門發出通知,要求各單位根據有關條件,儘快推薦最優秀的人員,同時要求每名出國實習人員需有2名導師,雙方共同商定實習內容和程序,並呈報資委會審核。
由於各單位在事業發展過程中都有一些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急需解決,所以對選派高級人員赴美國實習十分積極,儘管實習費用主要由本單位支付。不久,各單位推薦出符合條件的人員共計84人上報資委會。經過資委會有關部門認真審核,又經國民政府經濟部長兼資委會主任翁文灝和資委會副主任錢昌照審查批准,「其獲選者共計31人,分別為機械4人,化工4人,冶煉3人,電工6人,礦業6人,電力6人,工礦管理2人」。②(三十一人僅僅只是資源委員會委派的第一批人,之後各個部門先後派遣了1000多名工程師赴美實習,除百餘名留美外其餘九百多位先後回國,為我國先後兩朝、海峽兩岸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鑒於這是資委會選派的第一批赴美國實習人員,不僅對以後選派人員赴美實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其中相當數量的成員日後為中國工業的現代化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有必要對這31名首批赴美實習人員及其在國內的導師做一簡介:③
這
31
位赴美實習人員先後畢業於國內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北洋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唐山交通大學、山西大學、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焦作工學院、光華大學等。個個學有專精,一般有5—10年的工作經驗,年齡最小的28歲(魏重慶),最大的45歲(孫健初),平均年齡約30歲,均是男性。顯而易見,選派這樣條件的人員赴美實習,可以達到一專多能,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的效果。
根據資委會的安排,這批實習人員的實習時間一般為2年。每名已確定的人員在赴美實習前須在導師的指導下預做詳細而周密的實習計劃,內容包括實習程序,實習工礦企業的名稱、地點,實習的內容,實習的時間安排,參觀相關工礦企業的時間安排等。包可永在為中央無線電器材廠工程師薛炳蔚擬訂的《赴美實習無線電機及零件計劃》中,實習內容包括主要科目和附屬科目兩類;主要科目又包括製造技術和廣播收音機之製造兩方面的內容。其中僅廣播收音機之製造的實習內容就包括收音機電路之設計,收音機上各零件裝配布置之設計,大量裝配收音機之工作法,收音機上各色零件之製造方法,收音機上各色零件製造之設計,製造收音機零件所需工具及工具機之徹底認識,製造收音機零件所需材料之徹底認識,製造收音機零件所需重要材料之製造等。來自電力部門的6名人員的實習計劃則更為詳細具體。①為了防止意外和預留選擇的餘地,一些準備赴美實習的人員在選擇實習工礦企業時,分別填寫了多項志願。各人根據本專業現實和發展的需要,以月為單位,填寫了詳細的實習和參觀計劃。31名人員的實習計劃經資委會正、副主任批准後,通過資委會派駐美國紐約的主要負責採購物資和接洽技術合作的專門委員陳良輔與美國有關的工礦企業聯繫。
由於此時美國與中國已成為盟國,選派人員赴美實習不僅是中國發展工業,提高工業技術和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時也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美國方面認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教育這一代的青年中國人,哪一個國家就將由於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的和商業的影響上,取回最大可能的收穫,並進而能夠達到控制中國發展的目的。所以,美方對於有關接洽實習的事宜十分配合,各方面的工作進展特別順利,
在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的情況下,資委會於1942年4月20日通知各有關單位,要求赴美實習的人員於5月20日前後會聚資委會辦公所在地———重慶,接受翁文灝和錢昌照的召見。在這31名赴美實習人員會聚重慶期間,「咸以此次奉派出國,負有學習新技術以報效國家之重任,且機會難得,為切磋學術,交換智識,提高研究興趣,以吸收最新學術,發揮實習功效起見,乃成立三一學社」。①
1942年5月31日上午9時30分,三一學社成立大會在重慶資委會中央無線電器材廠會議室舉行。到會的有翁文灝、錢昌照及資委會各處室負責人、導師代表、社員等共計約60人。大會推舉謝佩和為臨時主席。在成立大會上,翁文灝和錢昌照先後講話以示祝賀。東道主中央無線電器材廠專門為三一學社成立大會設計製造了紀念章,上刊「三一」兩字,「象徵三一學社及純潔和平,保持青年精神等意義」。①並贈送給全體社員。通過社員投票,大會選舉謝佩和、邱玉池、王端襄為學社幹事,李彭齡、王平洋、葉樹滋當選為候補幹事。
成立大會還通過了《三一學社社章》。《社章》共有8條。關於成立三一學社的宗旨,《社章》規定:
「本社以互相交換智識,提高研究興趣,吸收最新學,促進我國國營重工業之建設為宗旨。」社章中提出恭請資委會正、副主任為該社名譽社長、副社長;聘請資委會各處室負責人、本社社員之導師為名譽社員。關於社務,《社章》提出實習人員到了美國之後,
1、凡在同一地點之各社員應至少每月集會一次並將集會情形寄交本社。
2、本社每年舉行社員大會一次,並得隨時舉行臨時大會。
3、本社彙集各地社員集會情形以及各種消息,每3個月即發通訊刊物1期。
4、其他適合本社宗旨之各項工作。
至此,資委會派赴美國實習的首批人員成立的三一學社正式成立。
三
從1942年5月至1943年1月,31名赴美實習人員分批輾轉來到美國。據孫運璇回憶:「這趟美國之行,雖然是坐飛機,卻整整費了3個月。他們沒有噴射機可坐,坐一種叫Flyingboat的飛機,因為顛簸如船而得名,機上沒有座椅,只有一個網袋可供乘客坐,飛起來乘客頭暈目眩,很不舒服。他們從重慶起飛到昆明,沿著西康飛越8000多公尺高的喜馬拉雅山,接著繞道7個國家,遠至印度、中東的伊拉克、埃及,更到非洲的蘇丹、黃金海岸,才轉到南美的巴西,3個月後到達美國的佛羅里達。」①赴美途中,孫運璇在黃金海岸因被當地蚊子叮咬得了惡性瘧疾,發高燒到攝氏40度,身體忽冷忽熱。冷時,蓋幾層厚毯子都不夠。美國軍官命令他在軍營住下,治好了才能去美國。②由此可見,在戰爭年代赴美實習的旅途並不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孫運璇的赴美經歷只是31名實習人員的一個縮影。
早在三一學社成立前夕,翁文灝就於1942年5月5日指派資委會駐紐約的專門委員陳良輔擔任這批赴美人員的實習監督,負責赴美實習人員的接洽和實習、參觀事宜。這批人員抵美後,一般都先要來到資委會駐美國的辦事機構所在地———紐約,一方面向美國國務院辦理外籍人員申報及免役手續;一方面向美國軍部與各廠礦聯繫辦理入廠實習准許證。其中不少實習人員還「利用在紐約這段時間,先至各圖書館或其他機構,查閱美國最近工業發展進步情形之資料,藉以補充學識,增廣見聞,俾作為進廠礦實習前之準備」。③
在紐約經過短暫的停留,辦理完相關的手續,這批人員陸續進入美國無線電公司、田納西流域管理局、威靈頓邦浦機械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克明斯發動機公司、奇異公司、太平洋電燈電力公司、邦拿維電力公司、西屋公司、伍特華調速廠等企業實習。
需要補充的是,資委會中央電工器材廠派來美國接洽技術合作的工程師林津、單宗肅,技術人員褚應璜和該廠自費赴美深造的副工程師俞恩瀛等4人經有關部門申報,批准成為該年資委會派赴美國的實習人員。
三一學社的成員出國前都具有較紮實的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赴美實習有明確的目的,針對性強。為了使這次實習取得預期的效果,他們在各方面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所以,他們一進入實習的工礦企業,隨即根據預訂的計劃,按部就班的開始了現場實習。
按照資委會的設想,三一學社成員赴美實習的時間一般為兩年。其間大部分時間分別在各自相關的工礦企業主要生產部門和環節實習,少部分時間到美國其他同類或相關的工礦企業參觀考察。從現存的資料來看,三一學社的成員在美國的實習是緊張充實而富有成效的。僅以葉樹滋為例,他於1943年1月31日離開紐約,2月1日到BuffaloFoundryandMachineCo.報到,上午被安排到該公司TestingDepartment實習,當天下午即隨同該部門職員開始實驗AtmosphericDoubleDoubledrumdryer。從葉樹滋在美實習日記和有關報告可以看出,他的實習內容是經常更新的。①
根據資委會的規定,三一學社成員在美實習期間,每月必須將實習內容和體會寫成書面報告呈報資委會。實習報告又分為工作月報與技術報告,前者內容主要是實習狀況及心得體會,按月上交;後者系帶有學術研究性質的專題報告。實習人員將上述報告完成後首先寄給資委會駐美國代表陳良輔,然後由陳良輔根據內容轉寄資委會或相關工礦企業參考。實習報告的內容和價值,成為資委會稽核考評三一學社成員的重要依據。這些實習報告短則千餘字,長則數萬字,多數用英文撰寫。1944年1月,陳良輔將三一學社成員在美實習期間撰寫的部分報告選編了一本《資源委員會派美實習人員總報告》,收錄了36篇文章。現將文章目錄照列於下:
《資源委員會派美實習人員總報告》目錄
工業部分
機械
對我國將來工具機製造方策管見………………………………雷天覺
工具製造之我見……………………………………………………韓雲岑
貢獻於負責計劃戰後柴油機製造廠者數點………………………江厚淵
關於戰後吾國設廠自製汽車引擎之幾點零星意見………………劉曾適
中國化工機械工業之展望…………………………………………葉樹滋
電工器材
總論………………………………………………………褚應璜
旋轉電機工廠………………………………………………………褚應璜
開關設備工廠………………………………………………………林 津
電錶電驛器工廠……………………………………………………林 津
變壓器類製造工業…………………………………………………湯明奇
蓄電池工業…………………………………………………………潘福瑩
絕緣材料工業概論…………………………………………………葛世儒
電工器材與工業建設………………………………………………俞恩瀛
總論………………………………………………褚應璜等
無線電機
戰後無線電事業與製造…………………………………王端驤 魏重慶
無線電廠RCA合作的檢討………………………………………薛炳蔚
冶 煉
冶鐵事業……………………………………………………………安朝俊
美國合金鋼工業……………………………………………………吳道垠
化 工
氮氣工業與增加農產………………………………………………惠聯甲
建設染料工業之意義及其應取之步驟……………………………龔祖德
礦業部分
石 油
從中國地理地質說到石油之分布…………………………………孫健初
美國石油事業及中國戰後對石油事業應有之努力………………董蔚翹
油管工程概要………………………………………………………翁心源
石油提煉……………………………………………………………熊尚元
煤洗
煤工業……………………………………………………………俞再麟
煉焦…………………………………………………………………宣 照
銅
煉銅工業………………………………………………………………袁慧灼
電業部分
美國汽力發電廠之趨向及戰後中國建設之意見…………………施洪熙
美國之水力發電事業………………………………………………張光斗
電力系之建立與運用………………………………………………孫運璇
輸電工程……………………………………………………………王平洋
美國台河領域建設局電力業務概況………………………………謝佩和
工業管理
美國之管理統計……………………………………………………李彭齡
TVA
會計部分組織與管理……………………………………蔡同嶼
冶煉(補遺)
戰時美國煉製合金鋼之籌劃及發展概況………………………丘玉池
無線電機(補遺)
英國電子管製造工業之概況………………………單宗肅
這些文章以文字為主,文中附有大量的圖表和照片。通過這些文章的內容可以看出,三一學社的成員在美實習期間,學到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方法,提高了從事研究工作的思維和能力,對當時世界工業發展的水平和最新成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由此表明:「三一人員均能深體抗戰時期出國之艱難,故在美期間皆知認真學習新技術、汲取他人新經驗、拓展新知識,以使返國後,多能發揮所學,為戰時工業建設及戰後複員接收工作,貢獻一己之力,報效國家。」①除了定期撰寫實習報告之外,三一學社的成員在美期間還隨時根據資委會的需要,代為搜集各方面的資料,寄回國內,以供參考。值得一提的是,三一學社中的一些成員在美國實習期間,對美國工礦企業的生產工藝還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建議,甚至成功地進行了一些發明創造,對實習企業作出了貢獻。例如王端驤在實習期間發明了一種可供電話使用的電子混合電路,他將這項專利賣給了RCA公司。「這使得美國同事們知道,一個實習的中國工程師也能發明而得到美國政府的國家專利,不免刮目相看」。②
在美實習期間,三一學社的成員十分注意把美國的科學技術與中國的現實需要結合起來。來自甘肅油礦局的孫健初實習期間重點考察了與中國西北地區地質構造相仿的美國California油田。張光斗提出邀請美國TVA幫助中國建設大渡河、螳螂川、龍溪河等水力發電廠,並自願擔任聯絡工作。王端驤和魏重慶在實習臨近結束時制訂了一個未來在中國設立無線電廠的計劃,並對戰後中國無線電器材的需求進行了預測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學社成員在美實習期間,十分重視了解美國先進的管理方法。
四
根據《三一學社社章》第六條有關社務的規定,三一學社成員在美實習期間,彼此間為切磋學術,聯絡感情,互相激勵,交換實習心得體會,一般每6個月舉行一次大會。
1943年元旦,三一學社留美社員第一次會議在資委會駐紐約辦事處舉行。會議由尹仲容、陳良輔擔任主席。會議的會期共3天。這次會議討論決定將全體社員按照專業暫分為無線電、電機、電力、化工、礦冶、石油、管理共計8個組,每組設幹事一人。各組內循環通信,每月至少循環一次;每月底由各組幹事將組內活動書面報告資委會駐紐約辦事處,然後由辦事處將各組報告編印成月刊分發各社員。這次會議還決定,辦事處根據各組提出的建議,訂閱一批雜誌,按時郵寄給各組指定的社員傳閱(每名社員的閱讀期限為一個星期),社員閱讀後將應寄回國內的資料圈出,寫明寄交國內工礦企業或其他組織機構的名稱,然後寄還辦事處剪裁處理。社員實習期間所需的參考書通過各組提出,由辦事處統一購買。每月所購買的書目由辦事處在月刊上公布。社員可借閱參考書,一次借閱的期限為1個月。如屬十分必要,書籍可照雜誌辦法圈定裁剪寄回國內。在這次會議上一些社員提出,他們在美國的工礦企業實習期間,一些企業每月給他們的100—150元薪金如何處理?經過討論,社員們提請辦事處上報資委會,將實習所得薪金用作三一學社基金。部分社員還在這次會議上交流了實習報告。①
除了定期的年會,三一學社成員還不定期的舉行過多次技術研討會議,為社內成員深入研究和擴大知識面提供場合。這種會議的參加者不局限於三一學社成員,在美研習的其他工程技術人員也可參加。一些美國的著名學者和專家常常被邀請到會議上進行講演。
從1944年4月開始,三一學社赴美實習人員的實習期限先後到期。經資委會核定,除翁心源、林津、施洪熙、王平洋4人因工作需要延長半年實習期外,其餘人員待實習期滿後一律回國服務。而此時資委會駐美技術團正在美國為尋求技術幫助,考察工業機構忙得不可開交。為此,該團主任王守競、副主任孫拯專門致電資委會,要求延長安朝俊、褚應璜、韓雲岑等13名三一學社成員在美國的時間。經過協商,資委會批准韓雲岑等少數人延期回國,在美協助資委會駐美技術團工作,其餘成員先後按期回國。②
對於三一學社回國人員的工作安排,資委會異乎尋常的重視。每當學社成員回國,資委會高級人員都要親自與之談話,向其介紹資委會的使命及組織狀況,介紹資委會的會計及人事制度,介紹資委會所屬工礦企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等狀況。資委會責成該會工業處專門制定了《赴美實習人員返國後在會工作研討辦法》。該辦法要求三一學社成員回國後先在資委會本部工作4個星期。在此期間,一方面安排他們向有關人員彙報實習心得和美國工業發展狀況;一方面要他們熟悉資委會及所屬工礦企業各方面的工作狀況。同時要求他們對資委會的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這一時期,三一學社回國人員每星期還被安排參觀2—3家工廠。此後,資委會根據本人的志願,與有關單位協商,安排三一學社成員的工作。三一學社成員原派出單位也及早對即將回國人員的工作提前做出安排。甘肅油礦局總經理孫越崎在給資委會的報告中對該局派往美國實習的三一學社成員回到企業後的工作做出如下安排:孫健初主要研究油田地質及檢驗井內石樣;董蔚翹主要研究鑽井及採油工程;翁心源負責輸油工程及主持測量老君廟至蘭州油管線路。①中央機器廠對雷天覺、劉曾適等4人回廠後的工作也提前做了安排。三一學社其他成員回國後的工作也都被相關工礦企業妥善予以安排。
抗戰時期中國與國外經濟技術人員的往來,主要有請進來和派出去兩種方式。請進來的外籍專家主要來自美國和英國,他們的技術專長包括鑽井工程、機械工程、鋼鐵冶煉、電機工程、無線電、機械作業、水力發電、石油提煉等。儘管外籍專家的工資多數由外方支付,但是由於中國的抗日戰爭正在進行之中,人員往來多有不便,無法確保外籍專家的生命安全;加上外籍專家不熟悉中國的國情和工業發展的環境與水平,在華工作的時間較短,若乘海輪僅途中就需花費2—3個月時間,「致每每在我國考察甫畢,即行回國,我國建設實少獲得其實際幫助」。②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期間,資委會為了在抗戰後方發展工業,為了在戰後重建家園,組建三一學社,選派一批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當時科學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未受戰火波及的美國進行為期兩年左右的實習,反映出該會領導人的遠見卓識和非凡魄力。開辦短期培訓班、藝徒訓練班、技術補習學校對於培養中低級人才是行之有效的;而為企業培養高級人纔則需另闢蹊徑。事實證明,資委會從大學畢業後有5年以上工作實踐的工程技術人員中通過嚴格的考核選派出優秀的人員赴美實習,探索出一條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有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出國實習期間,他們學習的針對性強,領悟力高,實習目的明確,有計劃,有步驟,可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收事半功倍之成效。三一學社的成員回國後,皆能不負所望,成為國內工礦企業不同專業領域造詣頗深、多有建樹的專門人才。其中一些成為中國工業發展史上某些方面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例如
翁心源是中國第一位管道輸油專家;
俞再麟是中國第一位洗煤專家;
江厚淵是中國第一個噴油系統生產組織者,並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代高速中等功率柴油機。
三一學社成員回國不久,中國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在接管被日本長期統治的東北、台灣等地的工礦企業時,俞再麟、董蔚翹奔赴東北,劉曾適、孫運璇、吳道垠前往台灣……他們為戰後中國工業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有的還獻出了生命。孫運璇於1945年9月派往台灣後,歷任台灣電力公司處長、總經理,台灣當局的交通部長、經濟部長、行政院長等職;劉曾適先後擔任台灣造船公司協理、中國鋼鐵公司董事長;蔡同嶼曾擔任台灣造船公司協理、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董蔚翹曾擔任中國石油公司協理、台灣油礦探勘處處長;吳道垠曾任台灣鋁業公司副總經理、台灣煙酒公賣局局長、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總經理、招商局總經理、新竹玻璃公司總經理、台灣工業總會秘書長等職。他們均為台灣政經界之翹楚。他們為台灣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一學社留在大陸的20多名成員在各自的崗位上辛勤工作,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雷天覺、張光斗等先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張光斗擔任過清華大學副校長,龔祖德擔任過上海市科委化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端驤先後擔任南京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厚淵先後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柴油機廠總工程師、國家內燃機研究所所長兼總工程師;俞恩瀛長期在中央電力工業部工作,先後擔任生產司副總工程師、外事局副局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等職。
三一學社成員赴美實習,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成批赴美實習開創了先例,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後,國民政府有關部門多次選派人員赴美實習,資委會所屬的中央電工器材廠一次就選派80多人到美國西屋公司(WestinghouseElectricCorpration)實習。這些人後來大都對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其中一些人的貢獻和影響超越了國界(例如電腦大王———王安),他們的成就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作者薛毅,1954年生,武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李仲明)
推薦閱讀:
※「四大名著」一詞的歷史起源在哪?
※如何評價雪之下雪乃?
※《戲說乾隆》是小說改編的嗎﹖還是歷史?
※多國聯軍空襲葉門的目的是什麼?
※世界史隨筆 第三章 波斯帝國的沉浮
TAG:歷史 | 中華民國19121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