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這輩子就愛醫生這一行

一直的慣性理解,選擇學習臨床醫學的根本是幫助別人,不論是小病小災,還是救死扶傷,但是聽了些同學的反饋,學醫初衷是多種多樣的,共同經歷漫長的學醫路,最終大家共同幫助病人

一名內科住院醫生說:被家人「圍攻」學醫並非自願

那年高考結束之後,我在家人的輪番「圍攻」勸說之下,「半自願」的選擇了學醫。

就是這樣,我一開始被人逼上梁山,後來又不得不努力學醫準備就業,從被父母綁架到被「體制」綁架。在這種情況下,我考到了美國當醫生。

如今我是美國某醫院的一名內科住院醫生,我學醫就是為了我的病人。

一名急診科院醫生說:一部電視劇讓我對醫生神往

我學醫,是因為一部電視劇。那年暑假閑來無事,偶然看到了江口洋介、松雪泰子主演的《救命病棟24小時》,第一集的內容至今記憶猶新:江口洋介飾演的醫生搭上一架飛機,半路中有人突發急病需要救治,只見醫生將一支普通的筆,乾脆利索的扎進患者的咽喉部位,打開氣道,保全了患者性命。

這一故事情節現在看來很老套,但在當時,卻讓年少的我腦子一片空白,只是反反覆復回蕩著一句話:原來當醫生也可以這麼帥。江口洋介遇事果敢、舉止瀟洒的詮釋一名醫療工作者,我竟不由自主地心馳神往。就這樣,我選擇成為了一名醫生。

一名肝膽科醫生說:我要更好地照顧親人

我是單親家庭,那年高考時,媽媽正好生病住院,我到醫院去照顧她。她閑來無事,就喜歡看科室里的醫生工作。高考以後,班主任讓我們填志願。媽媽對我說:「兒子,如果沒有特別想學的專業,就學醫吧。」

其實,她不知道的是,我選擇學醫,是希望好好照顧我的親人,用所學儘力為他們減輕病痛。從醫學生到醫生,一年又一年,學完一本又一本書,看著目標一步步接近,直至成為醫生。這大概是我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一名婦產科醫生說:醫學世家讓我被醫生「同化」了

我學醫是受周圍人的影響。我家裡的親戚都是醫生或者醫療工作者,從太爺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再到父親、母親、姑姑、舅舅、姨丈……家裡四代行醫,對我的影響著實不小。

從小到大,我就被家裡的醫生們「同化」了。聽家裡人講,我小時候過家家,就在學爸爸的樣子,給小狗做「傷口消毒」了。上初中時,媽媽幫我補書包,還順帶教會了我怎麼縫傷口。

現在,我是一名美國婦產科男醫生,因為他們都覺得,幫產婦生孩子是一項「體力活」。

醫學生總會經歷的那些事!

1、學醫經濟上負擔重,兼職時間少

醫學院5+年,課業繁重,學費較高,而且實驗費等支出不算少;與時間相對寬鬆的文科專業和熱門的計算機建築等專業相比,兼職時間較少,可供選擇的兼職機會也不多。

2、學醫過程時間長,強度大

5+年是臨床醫學打基礎的時間,每門功課的課本都很厚,像是高三生活的昨日重現,如果想要順利通過各學科的考試,平時一定是不敢懈怠的。大學最後一年去醫院臨床實習,同時要準備論文/考試/就業,具體的強度因實習醫院而定。

3、也許要到大齡男、大齡女才能談戀愛

戀愛需要時間和物質投入,這兩點,相比其他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生面臨的困難都會更大一些。如果另一半能理解這個職業,能理解另一半門診時沒空接電話,手術時不方便接電話,下夜班時睡覺沒聽見電話;能理解另一半談專業時滔滔不絕,對時髦話題完全插不上話……那戀愛結婚也就是一個小問題。

人生總要經歷,不忘初心,這輩子就愛醫生這一行


推薦閱讀:

如何正確的閱讀USMLE考經(beta版)
我能參加USMLE考試嗎?
參加USMLE考試,需不需要砸鍋賣鐵?
眼球在正中間的時候,各個眼外肌的功能?
美國醫生是怎樣煉成的(1)

TAG:USMLE | 醫生 | 醫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