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世界簡史(19) 伊斯蘭崛起(上)

沙漠部落

自從古波斯帝國征服新巴比倫之後,美索不達米亞的閃族人便被波斯統治了將近千年。然而,南方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地區環境惡劣,因此波斯並未進入這裡,一些游牧的閃族人在這裡自由生活,這就是阿拉伯民族(又稱貝都因人)。

雖然阿拉伯馬的品性極其優良,但沙漠中生存更主要是依靠駱駝。駱駝大約在距今5000~6000年前被馴化,成為沙漠中運輸和作戰都不可缺少的工具。依靠駱駝和椰棗,阿拉伯人在極其嚴酷的自然環境里生存下來。由於資源匱乏、生產力落後,早期的阿拉伯社會是較為原始的氏族部落體制,每個人都必須全力為本部落爭取利益,因此好戰和劫掠之風盛行,尤其是強烈的復仇意識,使得不同部落之間有時為了一點小事就釀成武裝衝突,甚至演變成長期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氏族部落之間不可能建立統一領導,隨時都會為了爭奪資源爆發戰爭。

在半島以北,隨著波斯帝國開疆拓土、亞歷山大遠征印度等一系列活動,到了羅馬時期,橫貫亞歐大陸的貿易活動已經相當繁榮,商旅在印度與羅馬之間不斷穿梭。而當羅馬和波斯之間爆發戰爭時,一部分商隊便繞道南方的阿拉伯半島和紅海,從而把外部文明帶入阿拉伯。到了薩珊波斯和拜占庭爭霸時期,半島地區除了原始的多神崇拜以外,猶太教、基督教都已經流行起來,尤其是猶太教一神崇拜、建立政教合一民族國家的觀念,逐漸進入阿拉伯人的思想。同時,這也使得阿拉伯民族跳過了工業技術,從原始游牧業直接進入商業社會,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觸發阿拉伯由蒙昧時代向擴張時代演變的導火索,卻是半島南部的一個小衝突。

葉門之爭

在穆罕默德誕生前不久,亞歐大陸中部是由拜占庭的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和薩珊波斯的庫思魯一世(531-579年在位)兩位帝王統治。兩國之間長期交戰,既有宗教信仰、個人野心等因素,也有經濟原因。拜占庭為首的西方對東方的香料、絲綢有大量需求,但卻沒有什麼東方感興趣的物產用於交換,因此只能用金銀支付。由於波斯壟斷了東方的貨物供給,拜占庭不得不高價從波斯購買,金銀財富大量流向波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拜占庭除了與波斯進行戰爭之外,還嘗試開闢其它的貿易通道,一條關鍵路徑就是通過阿拉伯。

不同於半島中部的大片荒漠,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葉門是一個水草豐盛、盛產香料的地方,同時也是重要的貿易中轉站。印度和東南亞的貨物可以從海上抵達葉門,然後可以通過紅海、或者是阿拉伯半島西部的沿海地帶(稱為漢志地區)北上,到達西奈半島,進而通過埃及或者巴勒斯坦地區運抵拜占庭。因此,這一路線對拜占庭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紅海西岸的非洲是衣索比亞的阿克蘇姆王國,這是非洲最早的基督教國家,也是拜占庭的天然盟友。在拜占庭的支持下,衣索比亞人於525年佔領了葉門,給拜占庭的經商活動帶來極大助益。575年,被放逐的葉門王室後裔向波斯求助,波斯乘機出兵葉門,趕走衣索比亞人,將這條商路據為己有。此後,阿拉伯半島的貿易一落千丈,剛剛學會經商致富的沙漠部落們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然而,這時已經接觸了外部文明和財富的阿拉伯人已經不可能退回到原始游牧狀態,只能團結起來尋求變革。在這一背景下,穆罕默德出現了。

穆罕默德

麥加位於漢志地區的中部,是阿拉伯商路上的交通樞紐,也是阿拉伯的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麥加境內的「克爾白」天房自古以來就是多神教的聖地,供有各部落的偶像和聖物黑石(一塊隕石),吸引各地的多神教信徒前來朝覲。一個叫古萊什的部落從440年開始就佔領了麥加,並脫離游牧生活,以經商為生。古萊什部落逐漸分化成多個家族,其中最有權勢的是伍麥葉家族,還有一支相對較小的哈希姆家族。

570年,穆罕默德誕生於麥加的哈希姆家族。穆罕默德6歲時便成為孤兒,生活貧困,無力上學。12歲時開始加入商隊經商,25歲與赫蒂徹(一個富裕的40歲寡婦)結婚,生有六個子女,但只有一個女兒法蒂瑪活到其父死後。據傳穆罕默德40歲時受到天啟,創立了伊斯蘭教,宣布安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本人是他的使者。穆罕默德先是在親友當中私下傳教,獲得了一小群信徒(包括他的妻子赫蒂徹、堂弟阿里、好友阿布·伯克爾),然後開始公開傳教,並獲得更多信徒(伊斯蘭教的信徒被稱為穆斯林)。正如耶穌遭到猶太長老的迫害一樣,穆罕默德和其信徒也遭到了以伍麥葉家族(其首領是阿布·蘇富揚)為首的多神教麥加貴族的迫害。然而,穆罕默德並沒有像耶穌一樣束手就擒,而是設法逃離麥加。

62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城外遇見了幾位來自葉斯里卜城的朝覲者,並向他們傳播伊斯蘭教。其後兩年,葉斯里卜兩次派使團前來拜訪穆罕默德,並邀請他遷移過去。穆罕默德欣然同意。622年9月24日,穆罕默德和阿布·伯克爾一起騎著駱駝來到葉斯里卜,此地隨後改名為麥地那,意為「先知之城」。這次遷徙在伊斯蘭歷史上稱為「希吉拉」,標誌著伊斯蘭進入一個新紀元。因此,這一年,而不是穆罕默德創建伊斯蘭教之年,被定為伊斯蘭教曆元年。

在麥地那,來自麥加的移民稱為「遷士」,本地居民稱為「輔士」,雙方不分階級、地域、部落,被共同的信仰團結在一起。麥地那成為伊斯蘭教的根據地,並被建成一個政教合一的公社,而穆罕默德就是這個公社的最高領導,集宗教權威和行政、軍事、司法等世俗權力於一身。穆罕默德還和最重要的戰友結成姻親,他本人娶了阿布·伯克爾的女兒(阿伊莎,時年9歲)和歐麥爾的女兒,而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奧斯曼和堂弟阿里,這四個人後來在穆罕默德去世後相繼成為阿里發。

穆罕默德在掌握了麥地那的局面之後,就開始以武力還擊麥加。從624年開始,穆罕默德率軍襲擊麥加的商隊,並與阿布·蘇富揚領導的麥加軍隊進行了幾次戰鬥,還消滅了麥地那境內堅持信奉猶太教的部落。但總體來說,此時麥地那對麥加並不佔優勢。628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城外的小鎮侯代比亞與麥加貴族們簽訂了為期十年的停戰協定。利用停戰時期,穆罕默德征服了麥地那周邊的多個猶太教部落,伊斯蘭力量迅速壯大。630年(侯代比亞協定簽訂僅兩年後),穆罕默德就率大軍前往麥加,麥加措手不及,束手歸降,阿布·蘇富揚率眾歸順伊斯蘭教。穆罕默德搗毀了天房內的偶像,但保留了天房本身和黑石,將它們作為伊斯蘭的崇拜中心,而歸順的古萊什貴族的地位也被保留下來。

在伊斯蘭的力量震懾下,631年,阿拉伯各地紛紛派代表團前來麥地那,表示歸順。至此,伊斯蘭已經基本統一整個阿拉伯半島,然而穆罕默德的抱負還不止於此。當他認為阿拉伯的力量已經凝聚起來,便著手進攻強大的拜占庭,但此時他的身體狀況已不允許。632年,穆罕默德在最後一次朝覲麥加之後,與世長辭。在他去世前,已經看到阿拉伯由鬆散落後的部落群體變為一個團結在伊斯蘭旗幟下的強大國家,並且準備好進行對外征服。

伊斯蘭教

在當今世界幾個主流宗教中,伊斯蘭教是創立時間最晚的,也是擴張速度最快的。它和佛教、基督教等其它宗教相比,有很多不同之處。

在這幾大宗教中,穆罕默德是唯一一個在生前就取得了世俗和宗教雙重最高領導權、並且生平事迹有著詳細記載的創始人。耶穌和釋迦牟尼都是流浪的賢人,只宣揚其宗教思想而無任何世俗權力;摩西大約是一個部落領袖,但其生平事迹已非常模糊,而且也不曾主導戰爭。而穆罕默德做得比他們所有人都多——他不僅建立了宗教理論,而且還通過戰鬥創建了一個國家。

可以推測,穆罕默德年輕時的商旅生涯使他眼界開闊,見識到沙漠之外的繁華世界。因此,他主張阿拉伯民族不應局限於在部落之間爭奪有限的本土資源,而應團結起來,向外部尋求生存空間。從一開始,伊斯蘭的使命就是團結教眾一致對外,通過「聖戰」來獲取外界財富。在阿拉伯民族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獲取財富(而不是傳播信仰)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直到後來的阿拔斯王朝,阿拉伯人停止擴張之後,才在被統治民族中普遍推行伊斯蘭教作為思想統治工具。

在建立伊斯蘭統治的過程中,穆罕默德採取非常靈活的手段。例如,當早期伊斯蘭力量還比較弱小時,他希望爭取阿拉伯的猶太教徒皈依伊斯蘭,便採取了一系列親近猶太教的行為,包括像猶太人一樣不吃豬肉、實行割禮、以耶路撒冷作為朝拜方向、與猶太教部落締結互不侵犯條約等。但實踐證明這些做法並不奏效,於是他改變朝拜方向為麥加(但不吃豬肉和割禮風俗被保留下來),並對猶太教部落採取武力征服,不服從的男子全被殺死。另一個例子是侯代比亞協定:當穆罕默德感到伊斯蘭的力量還不足以征服麥加時,他與對方簽訂了十年停戰條約。而此後麥加貴族放鬆警惕之時,他卻在積累自己的力量,並在僅僅兩年後就撕毀協定進攻麥加。穆罕默德的行為成為後世穆斯林效法的榜樣——1993年,巴解組織的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簽訂了奧斯陸和平協定,讓以色列允許他回到巴勒斯坦並得到領土。當阿拉伯世界的記者就此事採訪阿拉法特時,阿拉法特只說了一句話:「侯代比亞」。八年後,阿拉法特就撕毀了協定。

在伊斯蘭的所有鬥爭策略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塔基亞」(Taqiya)法則,就是允許穆斯林在遇到威脅時,可以隱瞞自己的信仰,而且在表面上承認其它宗教,以免遭受迫害而作無謂的犧牲。(《古蘭經》3:28:信道的人,不可舍同教而以外教為盟友;誰犯此禁令,誰不得真主的保佑,除非你們對他們有所畏懼而假意應酬。)——如果我們注意到基督教、猶太教乃至佛教都有很多教徒為堅持信仰而獻身並得到尊崇,就會了解到這是多麼重要的原則性差別。

伊斯蘭不僅是一個宗教信仰,同時也是一套生活準則和政治規矩。由於穆罕默德創教後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下來成為準則,有時這些規定細緻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例如,穆罕默德(出於我們不了解的目的)反對畫家描繪動物和人物,於是此後一千多年裡,伊斯蘭藝術家只能把他們的創造活力應用於繪畫花卉和幾何圖案,形成了獨特的伊斯蘭藝術風格。而穆罕默德本人有多個妻子,其中最小的阿伊莎結婚時只有9歲(雖然此事本質上是政治聯姻),因此今天在很多伊斯蘭國家裡仍然允許一夫多妻制,並且女性最小9歲就達到法定結婚年齡。《古蘭經》中的準則被稱為「沙里亞法」,即伊斯蘭教法,至今仍在一些伊斯蘭國家中實行。

在某些方面,伊斯蘭教也吸收了其它宗教的教訓。例如在基督教中,關於耶穌究竟是人還是神引起了長期的爭論,造成教派分裂。穆罕默德從創教之初就很明確的宣布「安拉是唯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他的使者」,即穆罕默德是人而不是神,因此從根本上消除了這樣的爭議。然而,穆罕默德在一個關鍵問題上並未給出答案,即他去世之後的繼承人和傳位制度。因此,在他去世後才數十年,伊斯蘭教就因為繼承人問題而分裂了,其後果一直延續至今。

關於穆罕默德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觀點。但無爭議的一點是,終其一生,穆罕默德的生活都非常簡樸,與後世哈里發的奢侈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推薦閱讀:

「不頌任何名字屠宰的動物」究竟是不是清真的?
揭露宗教極端分子 卡夫卡斯 的畫皮
談談「斷章取義」
伊斯蘭教有什麼傳統節日?
我心中的古蘭經(164-186)

TAG:世界歷史 | 中東歷史 | 伊斯蘭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