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演講開場30秒hold住全場?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要做一個演講,在開場前她打電話問我:大衛,我現在內容都準備好了,就是沒想好如何開場,你能幫我想想嗎?「 這其實不是她一個人的困惑,我之前在演講前思考最多的問題也是開場說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剛開始聽眾的注意力是最不集中的,所以我們要用一個好的開場去破冰。

我知道有些小夥伴是這樣開始他的演講的:大家好,很高興被主辦方邀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這個話題,我對這個主題已經研究十年了,本身從事的工作也和這個話題相關「 ,還有的小夥伴是這樣開場的:「 非常高興來到這裡,我沒有太多準備,所以現在有點緊張」 這兩種開場,一個花半天介紹自己背景,一個為了表示謙虛表示緊張,可能是最常見的開場白了,但是它真的能快速的吸引聽眾注意力嗎?

第一個背景介紹過於常規,而且有的講者會天馬行空介紹很多自己的背景,而聽眾會去想你怎麼還不進入到正題。第二個表示道歉會讓聽眾覺得你沒有那麼的自信。這兩個方法對瞬間讓聽眾對你的演講產生興趣毫無幫助。那麼什麼樣的開場更加快速的吸引聽眾呢?我認為至少滿足兩個條件:調動懸念,建立共鳴。調動懸念可以瞬間抓住所有聽眾的注意力,建立共鳴是讓所有的聽眾開始對你的演講感興趣。有三個技巧可以幫你達到這兩個條件

開場技巧一:提問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TED演講叫《如何和壓力做朋友》,來自斯坦福大學的凱利教授一開始用了問題去開場:我要坦白一個事實,但是首先,我希望你們能夠對我做出一點坦白。只要舉手就好,在過去的一年裡,你們是否有人經歷過相對較小的壓力?那麼中等程度的壓力呢? 誰又經歷過很大的壓力呢?」隨著凱莉問題的遞進,底下的聽眾也開始一個個的舉手,並且過程中發出一陣陣會心的笑聲。凱莉成功的在演講前,用提問的方式調動聽眾的懸念和建立了共鳴,不光了解了聽眾的壓力等級,還通過舉手的方式讓所有的人都參與了一下。這種讓聽眾現場舉手參與的提問非常適合中小型的演講場合,但是,提問前一定要設計一個可以讓大家有共鳴的問題。想像一下,當你問大家一個問題以後,底下沒有幾個觀眾舉手,這會是一個建立共鳴的開場嗎?那怎麼能夠保證問出一個有共鳴的問題呢?有一次,我有一個學員在演講的練習課上是這麼開場的「請問一下,有多少人喜歡玩遊戲的?」結果底下沒幾個人舉手。當我告訴她要問一個都說是的問題的時候,她改變了策略,這麼問的,請問底下有多少人認識一些玩遊戲的朋友?「 她這麼一問,底下很多人都舉起了手,她也成功的和聽眾建立共鳴了。所以,開場前,多去揣摩你設計的這個問題有多少人會舉手來回應你。這會決定開場共鳴的效果

開場技巧二:講故事

講故事是一種很輕鬆的開場方式,它可以引發聽眾對這個話題的好奇,從而調動懸念,建立共鳴。我在給企業做溝通培訓的時候,挑選了這樣一個故事做為溝通話題的開場:「各位同學,記得2013年,我在一家公司做溝通培訓,課程是9:00開始,但是到了時間,卻沒有一個學員來。我很奇怪,以為自己走錯了房間。後來一打電話,才知道,所有的學員都去了另外一個培訓教室。原因在於公司負責培訓的人沒有在郵件中強調是這次培訓是在新的培訓教室,所有的學生以為還是在之前舊的教室上課,所以都去那裡了。所以,各位看看,溝通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有時候甚至會讓我們付出時間成本。」我在課程開場前,用了一個真實發生的溝通的故事,去在上課前告訴學員溝通課程的重要性。學員在演講的開始對主題並沒有一種切身的感受,為了烘托出你要演講的話題,可以先講一個故事,可以是新聞故事,也可以是個人故事去襯托這個主題對學員的重要性,循序漸進。

開場技巧三:幽默

幽默也是最有效的開場方法,因為笑可以帶給聽眾愉悅,迅速在演講者和聽眾之間建立共鳴感。比如比爾蓋茨曾經在一次演講中這樣開場:「我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學感到高興,你們拿到學位可比我容易多了。我值得稱道的也只有被哈佛的校報稱作哈佛大學歷史上最成功的輟學生了。」比爾蓋茨用一個自嘲的稱號贏得了大家的笑聲。還有哈利波特一書的作者羅琳有一次在演講開場也用了幽默,她是這樣說的:「我想說的第一句話是「謝謝」,不僅因為哈佛給了我這樣非同一般的榮譽,還因為一想到今天的演講,我就緊張恐懼、茶飯不思,幾個星期下來竟然減肥成功「。這裡羅琳把緊張這個嚴肅的話題用減肥來弱化,成功的展示了自己的幽默感,和聽眾產生了共鳴。一個好的幽默開場,可以展示你的親和度,讓聽眾放鬆,和聽眾快速建立共鳴,可以說是所有技巧裡面的殺手鐧。但是幽默也是最難練習的,我會在第八節為大家詳細介紹如何設計幽默。

以上就是演講開場的兩個原則:調動懸念和建立共鳴,而在這個原則下,一共有三個技巧:提問,講故事和幽默。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下次演講,設計一個吸引聽眾眼球的開場吧

推薦閱讀:

湛江演講培訓 湛江演講口才|演講故事情節構思的五個步驟
為什麼競聘演講需要表決心
主持人口才技巧
競聘演講:演繹獨具風采的兩種語言
如何擁有一副好口才,讓憋屈的人生大放異彩?

TAG:演講 | 口才 | 演講與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