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ICO,暴富的遊戲還是虛幻的泡沫?

來源:蘇寧財富資訊

作者:薛洪言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

隨著加密數字貨幣的火爆,基於區塊鏈的代幣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募幣)開始走入大眾視野。

現實世界中,我們有企業首次上市募資的IPO,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區塊鏈創業企業則可以通過ICO,向早期愛好者發行代幣,獲得事業的啟動資金。

事實上,以太坊便是ICO的經典案例,通過ICO募集資金,並一步步發展成世界第二大區塊鏈,以太幣的市值也達到250億美元,所有的ICO參與者,只要拿得住,都致富了,也算親身參與了區塊鏈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之後,更多的加密數字貨幣通過ICO取得成功,ICO也就逐漸成為了最受追捧的投資數字貨幣項目的方式。

不過,站在現在這個時點,看著新的ICO項目依舊層出不窮地冒出來,對於ICO投資前景,筆者要潑很多冷水了:ICO也好,IPO也罷,投資這件事,講究的是時機,時機不對,什麼都是錯的。

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可能已經過去了

你沒看錯,概念剛火,但很可能區塊鏈ICO的風口期已過,因為打造生態圈已經越來越難。

代幣的價值本質上取決於所在區塊鏈的生態圈,只有打造一個強韌的生態圈,代幣才有上漲的空間,以太幣ETH與以太坊的共榮便是經典案例。但以太坊的成功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已經很難被複制。

以太坊的理念產生於2013年,就當時而言,基於圖靈完備的虛擬機和對智能合約的全面支持仍屬於突破性的創新,使得以太坊佔據了區塊鏈2.0的認知標籤;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本身就是天才開發者,從比特幣社區成長起來,以太坊的理念也吸引了世界上頂級的一批開發者,以太坊區塊鏈有很多極具創新性的設想,有可持續的長遠發展規劃路線。以太坊於2014年進行ICO,2015年區塊鏈正式運營,2016年初就贏得主流社區的認同。

加密數字貨幣具有典型的馬太效應,強者恆強。自2016年以來,行業內頂級的人才都在幾個頂級的區塊鏈中,大的礦池也只挖幾個主流的數字貨幣,大的場景也只願意和已經成功的區塊鏈合作。對於新的ICO項目,只能以犧牲去中心化和區塊鏈安全性為代價,不走尋常路,代幣發行容易,卻大大稀釋了代幣的長期價值。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非POW共識演算法影響去中心化

POW(工作量證明機制)共識機制,基於節點算力分配記賬權,是公認的達成區塊鏈去中心化特徵最有效的機制。即便存在電力和能源浪費的問題,比特幣、以太幣(現階段)、萊特幣、達世幣、Zcash、門羅幣等市值靠前的幣種都採用POW機制,而瑞波幣定位於聯盟鏈,所以未採用POW機制。

正因為採用了POW機制,這些競爭幣和山寨幣才能在數以千計的加密數字貨幣中脫穎而出。

要採用POW機制,需要得到礦工們的支持。問題是,礦工們的計算資源有限,忙於挖那些市值高的主流數字貨幣,無暇顧及層出不窮、且沒有價值保障的ICO代幣們。得不到礦工們的支持,沒能採用POW機制,便不得不採用各種POS和類POS共識機制,結果又帶來了中心化或弱中心化問題(即易被操縱)。

一個具有中心化特徵的區塊鏈自然難以建立起完整的生態圈,無他,用中心化的區塊鏈去取代中心化的機構和業務模式,多此一舉。

(2)代幣預挖打壓升值空間

既然得不到曠工們的支持,索性也就通過預挖的方式把代幣一次性發行完畢吧。況且,採用挖礦發行的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期多在百年以上,絕大多數ICO項目也沒有這個耐心和信心存續百年之久。另外,ICO項目要構建生態圈、實現遠大理想也需要大量啟動資金,而資金只能來自ICO代幣銷售,自然是賣得越多越好,一般佔到代幣總量的50%-70%左右。

問題來了,代幣或在ICO階段被售出或被創始團隊持有,聚集在少數人手中,便產生了天然的巨庄。對於存在大莊家的投資品,理性的投資者自然不敢碰,代幣只能在一個小圈子裡流轉,缺乏升值空間。反觀一些真正做起來的預挖型加密數字貨幣,在早期多會採用免費送幣的方式把代幣分散化,用戶基礎大了,交易便活躍,幣值自然也有了升值空間。

截至2017年6月末,在Coinmarketcap有統計的加密數字貨幣已經達到950種,還不包括已經夭折的貨幣和很多ICO貨幣。

加密數字貨幣又是個典型的馬太效應市場,兩極分化嚴重,各種資源向已經成功的大區塊鏈集聚,不得不說,區塊鏈ICO已經過了風口期。

缺乏實質創新的ICO項目全靠理想在支撐

整體錯過了風口期,項目本身夠強也是可以的。問題在於,現階段絕大多數ICO項目都缺乏實質性創新,多是採用拿來主義,把比特幣、以太幣、瑞波幣等幾個主流的區塊鏈的優點或特徵進行簡單重組(很多僅局限於白皮書設想上),再用遠大理想扯個大旗,便出來融資了。而這些理想,通常看上去都不能落地。

比如:

有的ICO項目立志改造國內公立醫院低效率的運作模式,想把病歷、處方甚至各科室內部終端診療系統統統搬上區塊鏈,打造一個透明的醫療體系;

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國內商品流轉的溯源機制,積累大量商家和用戶,構建流量平台,大有再造一個阿里巴巴之勢;

有的ICO項目想打造全球統一的數字資產發行與交易平台,實現數字資產的跨境無障礙流通;

……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但站在ICO項目投資人角度,真的能充分認識到這種遠大夢想背後的極低概率嗎?先不說創始團隊的構成單一,基本都是程序員;也不說募集的區區幾千萬資金,如何去和頑固的沉珂頑疾抗戰;單是那份想在兩三年內便改變世界的「夢想」就足以讓理性的投資人望而卻步。

問題在於,被一夜暴富深深刺激的ICO圈新晉韭菜們,有的是勇氣為夢想買單。目前,國內ICO項目籌集計劃多在2000-4000比特幣左右,按照比特幣2萬元單價計算,募集資金約在4000萬-8000萬元之間。而ICO代幣量佔比通常在50%左右,這意味著區塊鏈項目ICO階段本身估值在8000萬-1.6億元之間。

ICO投資者的「樸素」想法是在不超過3年的時間內幣值可以增值10-100倍,以50倍計算,意味著該項目在3年左右估值要達到40億-80億之間。

不得不說,這可能算另一個夢想了,屬於投資人自己的夢想。

潛在隱患突出,非專業人士不要參與了吧

上面所講的,主要還是針對勤勉努力的區塊鏈創業團隊而言。事實上,這個行當多的是圈錢的人,很簡單,募集資金後不作為,讓代幣自生自滅。有良心的,持有募集來的比特幣和以太幣,等著幣值上漲,賺錢後套現,把本金還給ICO階段投資人,大家一拍兩散,和平散夥;沒良心的,把錢揮霍掉(所謂的基於多重簽名的資金託管來保證專款專用,聽聽就得了),你們投資失敗,大家一拍兩散。

還有更厲害的,打著ICO的幌子搞加密虛擬貨幣傳銷,搞起了龐氏騙局,和P2P火爆時e租寶們打著P2P的幌子搞「互聯網理財」如出一轍。相比P2P行業當時20%的年化收益率,打著ICO幌子行傳銷之實的傳銷項目可以打出200%甚至2000%的收益率,再加上巧舌如簧的宣傳,誘惑性更大,危害也更大。

不少人想問:怎麼區分一個ICO項目是正常的項目還是傳銷?潛台詞是,我不參與傳銷項目就是了,ICO這個暴利遊戲還是值得參與的。這麼想的話,上面那麼多話真的就白寫了。

先說怎麼區分,典型的傳銷其實不難辨別,如發展下線、繳納入門費、團隊計酬等特徵。但問題在於,在ICO階段看上去正常的項目後期也可能演變成傳銷項目,沒法從根本上杜絕。況且,就現階段的區塊鏈ICO而言,即便是正常的項目,風險也是極高,非專業人士,真的建議大家不要參與了。

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就發家致富了呢?呃,你如果還堅持這麼想,當我啥都沒說吧。


推薦閱讀:

學會布局比會做波段重要的多得多!全是資金背後的故事!
關於若飯以及其他一些幣圈的感想
我們來談談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未來的發展趨勢
悖論:不認可加密貨幣,卻又要對其徵稅?
實幹打破非議!——國產信任聯盟鏈「公信寶」

TAG:數字化貨幣 | 比特幣Bitco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