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怎麼辦?

有一次坐火車卧鋪,有個大約兩三歲的小男孩兒,白天就很鬧騰,爸爸媽媽講道理拿玩具哄威嚇什麼辦法都用了,不管用。

到了半夜,孩子哇哇地哭,他爸陪著哄著都不管用,急得直接用手捂住孩子的嘴。整個車廂都很安靜,我相信大家都被吵醒了,但沒人抱怨。因為大家都聽得到孩子在被捂住嘴後發出的嗚嗚聲,這爹都急成這樣了,誰還忍心苛責。

每個帶孩子出過門的爸爸媽媽們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難題,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起來,除了「觀眾們」鬧心,更鬧心的就是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了。

皮亞傑著名的「三山實驗」,很好地解釋了孩子們會肆無忌憚在公共場合哭鬧的部分原因——它證明了2-7歲的孩子正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這裡的以自我為中心並不是指自私,而是指他們過度關注自身,從而難以理解他人的不同觀點,也很少會顧及他人的想法。這也就能夠讓人理解為什麼熊孩子會突如其來地哭鬧了,因為ta不開心/不被理解/不被滿足,ta也無法顧及到這是在哪兒,周圍有誰,因為在那個當下,他們能關注到的只有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所以,有時候,不是孩子有意要為難你,而是孩子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孩子情緒爆發的當下你需要怎麼做

1.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若孩子在公共場合不只是小哭小鬧,而是動作和言語上都已引起了路人的側目,你可能下意識會覺得他們正在對你評頭論足,或者認為你是一個糟糕的家長,這讓你感到很尷尬,恨不得找個地洞帶著孩子一起鑽下去。

這時候你要告訴自己:如果你試著想像別人在想什麼,95%的時間,你會想到一些消極的東西。那是因為每當我們自己消極的時候,我們就會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理解為消極的。所以,不要讓周圍人的眼光激化你的情緒,而要把這一刻的關注集中在你的孩子身上。

另外,當你真的很生氣時,你需要先把自己從困境中拉出來。要知道生氣時的你,智商會下降30%,在激動的情緒下你其實無法解決任何問題(Mill,n.d.)。

你可以做一些事情讓自己平靜下來,比如深呼吸、看一看周圍的色彩,或者在心裡默數,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冷靜,這樣才能讓你更有效地和孩子溝通,並且思路清晰地為孩子提供幫助。

2. 幫助孩子找到行為的誘因

哭鬧可能是被許多不同的事情觸發:離開熟悉的環境、商場里哭鬧著要買玩具、在遊樂場不肯走等等。哭鬧不是一種很清晰的表達方式(儘管有時候只是一種吸引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我們需要把孩子的哭鬧理解成對一種情況的反應,而此時孩子自己並不能很好地表達並且處理這種情況,那我們就要幫助和引導他們來處理,比如:問問ta現在的感受,ta需要什麼等,傾聽孩子的感受。找到誘發孩子哭鬧的誘因之後,再「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3. 帶孩子離開眾目睽睽之下,切斷情緒的來源

有些家長可能會忍不住當著眾人的面就開始大聲訓斥起自己的孩子,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在其他路人面前展現自己作為家長的權威,但事實上那些路人的看法對你和你的孩子來說真的毫無意義。也許因為你的音量和氣勢,孩子會給你暫時的「表面上的和平」,但事實上孩子此時會因為被當眾指責而感到丟人,內心其實充滿了抵觸、懊惱甚至憎恨的情緒,這種強烈的情緒會立刻形成一個屏障,你的大道理講得再多ta都再也聽不進去。

下面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借鑒:

「我年幼的女兒在公共場合哭鬧的時候,我會把她帶到人稍微少一點的地方,這並不是為了找個沒人的地方來責備她,而是帶她離開那個讓她情緒激動的場合,給她時間冷靜。在此期間,我會在她身旁但不與她有任何互動也不讓她參加其它新的活動,因為她此刻的任務就是找到一種方法來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個方法實施起來前幾次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但是,不到一個星期,這個『控制自己』的時間就會明顯縮短。」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孩子在公共場合下的情緒大爆發?

行前預先做好準備

除了掌握一些孩子情緒爆發時的應對策略外,做好出門前的準備也能幫助你減少孩子哭鬧的可能性。在出門前,和孩子說清楚我們要去哪裡,去做什麼,大約需要多久,並一起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然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做好相關的物質準備。

例如,帶孩子去參加同學聚會前,先跟孩子說清楚聚會大約持續多久,問孩子當ta覺得聚會無聊的時候,ta想做什麼,比如帶一個ta喜歡的玩偶或者幾本ta平常愛讀的繪本。

平常別被孩子帶跑你的節奏

其實處理孩子哭鬧的大部分工作都應該在家裡進行,如果你的孩子在家裡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減少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可能性。就算在公共場合哭鬧,他們也會在短時間內讓自己平復下來,因為你的孩子將能夠依靠他們的情緒調節技能來平靜自己。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脾氣時,如果你總是屈服於孩子的慾望,孩子就會意識到,淚水或尖叫會讓ta得償所願,當孩子掌握了這種「規律」,ta就會一次比一次哭鬧得更厲害。

父母要學會不要被孩子帶跑你的節奏,也就是不要孩子一發脾氣就給ta想要的東西。對於那些不危險的突發事件,甚至有時我們可以完全忽略這些行為,把所有父母的注意力都收回去,因為即使是消極的注意,比如訓斥或試圖說服孩子停止,也會強化他們這種行為。

Lopes博士說:「即使發脾氣達成小算盤只有50%的可能性,這種間歇性的強化也會使他們非常紮實地掌握這種行為」( Mill,n.d.)。

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他們還小,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以及自己的好奇心。而熊孩子後來不熊了,多半是背後有耐心的父母,一點一滴,教會他們遵守公眾秩序和社會規則。

孩子規矩的建立最終責任仍是在父母身上,你讓孩子看到怎麼樣做人做事的態度,孩子便像一塊明鏡如實反射出你的樣子。

VX搜索:jiazhangkoudai


推薦閱讀:

男朋友不喜歡我哭,任何時候我哭了他會生氣,聽見我哭聲很煩躁,我該怎麼辦?
親人去世哭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哭?
電影起跑線看哭了我自己
明知道哭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還是會哭?
歌手為什麼會在演唱會上哭?

TAG:教育 |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