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考級培訓:到底是坑爹 還是坑娃?

文/徐小傖 編輯/梁盼

問題

昨晚收工之後看到了何韻蘭老師發表在《中國美術報》上的一篇文章《少兒美術考級:荒唐何時休?》

「有朋友求助,說他6歲的孩子,從小非常喜歡畫畫,但在進考級培訓班半年後,開始拒絕畫畫。我一看他進班前後的作品,就知道問題所在:是典型的模式化考培(烤焙)的結果。幫他轉了學,兩次課就恢復了繪畫興趣,畫得生龍活虎,創意小宇宙大爆發——有如得到徐悲鴻的親臨指導。這類社會現象很普遍,全靠家長辨識。問題在於,這位家長是教育宣傳部門的骨幹,「半專業人士」在這個問題上,都會走入誤區,可以想像,一般人對兒童美術教育的認知是什麼水平。

遍地開花的考級培訓機構巧立名目,費用不斷擴大,收益方層層疊疊,外圍與內圍,皆賺得盆滿缽滿。當教育也成了一項生意,考評通過的首要滿足條件便是費用——這種考級「體系」,不但與公民素質的要求對立,和國家人才培養目標背道而馳,也直接傷害、干擾了那些默默耕耘於藝術教育的機構與老師。美術考級的泛濫——主張藝術教育以功名為航標、聘金錢當推手——蒙蔽的是人云亦云的家長,危害的卻是天真無邪的兒童。

早在2011年,60多位專家和政協委員就聯名提案交全國政協,建議取消少兒美術考級。據我所知,文化部相關領導也不贊成考級,各地教育界,反對考級的聲音,亦前赴後繼,始終未歇。廣東省教委曾明令規定,反對14歲以下的兒童參加考級,禁止帶著「規範化」的幌子,去干預少年兒童的創造力。教育部更是直接強調,兒童畫不考級,考級不許加分。

美術創作具有原創性、多樣性、個性的特點,尤其是少年兒童美術,更不能要求千人一面。「層層加碼、有模有樣」的美術考級制,對藝術本身而言是荒謬的,對孩子藝術感是一種扼殺,對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束縛。

然而,少兒美術考級能如此大行其道,歸根到底,還是利益使然——考級已然形成一個龐大有序的利益鏈條,反對考級的單位和老師反而會遭到孤立,以至於清醒的領導也難下決心——給人一種錯居然也有些道理的荒謬感。

好在,也有堅持「正確」,不搞荒謬的榜樣——廣州少年宮美術學校就曾拒絕25萬元的分成費。時至今日,考級仍在漫延,甚至有人還想打「中國特色」的牌,登陸「國際市場」。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已經是很大一批人和單位的生財之道。」

————著名畫家:何韻蘭

上面的事情,讓我想到我的一個朋友家裡孩子,他們夫妻二人都是政府公務員,大兒子起初因興趣使然學鋼琴,他們也很支持,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卻開始厭學。夫妻二人輪流監管,孩子不練就會挨打,練不好還會挨打。練琴的歡樂日卻變成了受難日。

「你看著我可愛,我看著你可怕。」

這對夫妻並未及時找到原因——不像何老師文章中那位家長。那位家長用孩子更易接受的方式,調動其積極性,非常好。但這卻為中國家長的一種普遍缺失——「只要我認為是為你好,不管你是否喜歡、是否接受,都必須執行。」

核心問題

1.美術課的課時從初中開始就被「更重要」的科目霸佔,造成現今中國文盲不多,美盲遍地。全民美育的不足,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趕上發達國家水平。

2.縱然美術考級培訓班說得天花爛墜,但家長不買單,它也沒有生命力。

短期看,它依舊有行之有效的解決之道。

解決方式

第一,忘記自己比孩子更有經驗,尊重孩子的感受。以此為前提,才能感受到孩子的真實需求。一定要順著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用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及時對階段性進步給予鼓勵。若出現問題,則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溝通,助其建立自我認同感與自信心。屆時,孩子定會勤學苦練。

第二,給予孩子試錯的機會,家長一定要摒棄「贏在起跑線上」的錯誤觀。要告訴孩子,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起點和中途領先或落後,都是暫時的,後勁足才是王道。不要撲風捉影就堅信自己找到了證據,認為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以我近10年淺薄的美術圈工作經驗來講,絕大多數畫家從小就喜歡繪畫,家長也給其創造了條件。其中一位畫家,從小在牆上畫畫,但他的父親不僅不指責他,還很支持:每過一段時間重新粉刷家裡的牆壁。時間久了,他也不忍心總是辛苦父親,便開始認真地在紙上創作了。

第三防忽悠大法——別偷懶,快速奏效的多是弊大於益的。

化肥超標的果蔬長得快,卻容易傷身;

有的人,拿瀉藥當減肥茶喝,那並不會讓人變瘦,反而會讓人更加難受(瘦)。

昨天下午我剛剛去參加中國藝術權利榜10周年的頒獎儀式,兩位獲獎嘉賓,一位是策展人,他說自己像貧下中農一樣幹活;另一位是做自媒體的大學老師,他也說自己經營得很苦逼。我從官媒的記者到自媒體工作者,壓力翻了好幾倍,對此深有體會。

作者徐小傖出席中國藝術權利榜十周年頒獎典禮

世界上沒有快速成功的法寶,一切都需要腳踏實地,干出來。

所以,對於標準化、流水線的美術考級培訓,家長只要記住,招生老師即便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能保證我家孩子入學後只佔便宜不吃虧。如果它如此宣稱,那這事百分之兩百不靠譜。真正可靠負責的老師,絕對不會給予任何一個孩子,他一定會成功的保證,只會因材施教,引導孩子釋放其創造力。

結語

現在社會上很流行關於心理創傷和原生家庭的文章,即3歲看到老。

我多次嘗試去探究重口味藝術家的內心,發現很多問題發生在他們生命的初期。古今中外都有因為心理健康問題而自殺的藝術家。每一個身位父母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走上那樣的道路吧?

新生兒為什麼要哭泣,因為其在出生前,被緊緊包裹在溫暖安全的子宮裡——對於他們來說那就是永恆。但突然被送到一個全新的世界——陌生的、乾燥的、不再被緊緊「擁抱」著的——他們不適應。他們還不是一個「熟練」的孩子,沒有安全感。

你是他們的唯一,請別讓孩子在這個溫柔和殘忍並存的世界裡,孤立無援。還他們一個明媚的童年,讓他們能用美好的回憶,抵禦一生跌宕起伏的考驗。

關於美術考級培訓,你願意相信一個陌生的「專家」,還是自己親手創造的生命?


推薦閱讀:

談談對班委的培養(隨談)
紙膠帶也能做出創意畫,家裡的新裝飾
教育的分類
認真地做一個父母
兒童防止性侵口訣,兒童性侵日均發生7起,是性教育的缺失?-社會

TAG:藝伴美術生 | 繪畫基礎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