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怎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叛逆期會比較長?

本人女,23歲,現和父母一起生活在上海。

父母在27歲生下我的時候,應該並不會想到,這個從出生開始就體弱多病的女兒,會給他們帶來這麼多的麻煩和苦惱。沒錯,我就是那種叛逆期特別長的小孩。

1994年的冬天,在我出生的那個季節里,父母在國營企業做的風生水起,因為是研究生畢業,又是做的科研開發,在別人的眼裡,我的父母掌握著一門了不起的謀生工具,未來前途無量。而我的出生則徹底改變了這一個局面,從小因為過敏性體質和先天性哮喘而飽受病痛折磨,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媽媽,很難再和從前一樣把人生的重心置於工作,而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帶我求醫問葯,希望來年我的身體能好轉一些。而在此同時,我的父親被單位公派到上海周邊的一個小島上長期出差,不僅收入日益減少,也無法常常顧忌家裡的事情。

我的記憶里,從幼兒園開始,我就屬於很叛逆的小孩,因為長期咳嗽,喉管一直腫大,我常常難以下咽一些別的小朋友很容易吃的東西,甚至每天吃藥也會讓老師非常頭疼,因為我吞不下普通大小的藥片和膠囊,再其次,因為我的哮喘,午睡躺平會特別難受,所以我也常在午睡時間和鬧脾氣。為了逃避吃飯,吃藥和午睡,我甚至在幼兒園裡砸過小朋友的凳子和飯碗,為此爸媽也跑了幾次幼兒園,後來上了中班之後,我幾乎都沒有再去過幼兒園。

身體到了快上小學的時候奇蹟般的恢復了,雖然我依舊不能吃小朋友們喜歡的糖果,汽水,冰激凌,但就每天去上課,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新的叛逆問題又出現了,橫空出現在家裡的鋼琴,成為了我和父母常常發生衝突的原因。這裡要提一下的是,我的父母,用現在的話說,屬於狼爸虎媽的類型,尤其是我的父親,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毛病甚至現在都沒有改掉。因為練琴偷工減料,因為還琴的時候被老師批評,我幾乎是三天一頓小打,五天一頓大揍沒有停過。越是打我越是不想練琴,一想到一會兒爸媽下班後恐怖的眼神和揚起的巴掌,我真的很想從家裡逃出去。

再後來上了小學,父母剛剛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住房之後,經濟狀況開始每況愈下,國營單位的勢頭被海外引進的外資企業蓋過了風頭,好多產品都被進口產品所取代,單位不得不關掉了幾個廠子,裁減掉一部分的員工。因為我爸媽學歷高,工作也比較勤懇,因而在大清洗之後留在了單位,但卻要從最基層的工作開始做起。這一個階段,家裡的氛圍一直都比較緊張,父母常常為了一些小事吵架,也因為我的學習問題對我大打出手。

舉兩個至今印象還是很深刻的例子。我上了小學之後,我們還是吃在和我們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外婆家裡,有一天晚飯,因為家裡的熱水器壞了,爸媽直接就在外公外婆的面前摔了碗,場面非常緊張,當時什麼都不懂的我只顧著吃飯,卻被我爸甩了一個巴掌,我爸當時說的話,可能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要不是因為要養你,我和你媽至於這麼苦嗎?」聽了這句話的老媽彷彿也深表認同,最終雙方的矛頭都開始指向我,彷彿家裡熱水器壞了是因為我的原因。第二個例子,發生在學習課桌前。當時我被要求一定要在學校的晚托班把所有的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做完,回家要做額外的補充練習,那天學校的作業特別多,帶了兩本回家後,爸媽的臉色已經不太好看,但還是堅持讓我完成課外作業再睡。課外練習里有一題「請用比喻句描寫清澈的湖水」,我寫下一句,「清澈的湖水彷彿孩子的眼睛一樣」,當時自己還為這個答案竊喜不已。但老爸堅持說我說得不對,讓我繼續回答,直到有他認可的答案為止,其實即便是現在的自己,也難以想出更多的答案了,更何況當時自己還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實在答不出來,迎接我的又是父親的巴掌,我現在還記得父親厚厚的鏡片底下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和一下一下不停落下的巴掌。

要說我爸媽是不是真的有虐待傾向,這一點小時候可能有這種想法,但現在是極力否認的,因為一方面,父母能在他們的年代獲得這種學歷,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遠比我受到的嚴厲得多,但當時又不太好的境遇讓他們產生了,女兒必須要比當時的他們更優秀才會有幸福生活的想法,因而就更加嚴厲了一些。從我爸媽對待我從小生病的這一事實來看,他們對我做的這些其實都是對我的愛和負責,這一點我是無法否認,而從小挨了打我也從不討饒認錯,而是喜歡反抗還嘴,我比別的孩子自然也就更多的挨打。

上了初中以後,無非還是因為學習的問題和父母三番五次的大吵大鬧,起因也無非就是因為一次默寫沒有滿分,或者是作業上多了兩個叉,因為父母日常一直逼得很緊,我倒是很少在大考上掉過名次,但即便如此,父母給我灌輸的概念一直都是,我的學校比不上別人的,我讀的並不是民辦或者是重點的學校,要是放在中考考場上,我依舊比別人落下了一大截,因此,我很少受到誇獎,甚至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別的親戚誇獎我,也會受到我父母的制止。

然後說說初中叛逆的事情,因為處在三觀形成的初期,對外界事物充滿探索的慾望,而父母卻只把我禁錮在學習的框架里,我的叛逆也開始多了花樣。離家出走什麼的是家常便飯,但每一次都會被當天找回來;故意在長輩面前和父母對著干,但父母並不會估計誰的面子,該打的還是會打。最過分的一次,應該是中考前二模數學發揮失誤,因為害怕父母責怪,一次性吞了一瓶安眠藥自殺,但當時去醫院洗了胃之後也沒有死成,住院期間,我爸媽還帶來了我所有的課本和輔導書,並且要求我在一天之內背出陳涉世家。

高中如願以償的考進了重點,開始了寄宿生活。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這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的約束和管教,來到一個即便做錯事也沒有人打我罵我的環境,這種自由的感覺是從未有過的,所以沉迷於各種社團和校園活動,再加上,上了市重點以後,確實發現新的競爭環境和原來不是一個level了,優秀的人太多,所以成績下滑的很快。原本以為過上寄宿生活後,就能脫離父母的管教和打罵,當時的我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因為重點幾乎每個月都在考試,因而當不太好的成績傳到父母耳朵里的時候,周末回家就變成了三國大戰。在別人眼裡看來,已經上了高中的女兒應該不能再輕易打罵了,我父母卻用更極端的方式來管束我,例如把我綁在凳子上用皮帶抽,或者是把我的頭悶在被子里綁起來不給水喝,當然,這種比較極端的方式會出現,也是因為我會去反抗,父母打我我不再是坐著不動,我會逃會還手,用當時的我所知道的最惡毒的語言去攻擊我的父母,然後惡性循環下,方式方法就越來越粗暴。其實,說實話,每一次我都沒有服軟,都是父母看到我不肯服輸卻又心疼想想還是算了,這種悲愴的勝利根本沒有讓我在叛逆的道路上有所回頭,反而越走越遠,以至於直到現在,已經過了青春期很多年了的我,覺得自己依舊沒有走出叛逆父母的怪圈。

情況在高三有所緩和,高一高二兩年的寄宿生活讓我該玩的該瘋的都也過癮了,自己也知道,我的父母和別的父母不一樣,沒錢卻又嚴厲,所以我必須要成功,要擺脫這種束縛,只能靠好好念書考上好的大學。事實證明自己雖然瘋玩了兩年,但小時候的底子還是不錯的,沒過半個學期就後來居上,後來在整個高三過程中,我也從沒掉出過文科班的前20%。看到我認真讀書,家裡也很少為了成績的事情再有不愉快,但並不意味著新的矛盾就不會產生。

當時的文科班裡有一些藝術特長生,他們只要通過藝術類考試,就能獲得加分,輕而易舉的考上我要很努力才能考上的學校,說實話心裡不羨慕是不可能的。當時的我成績不錯,覺得自己只要再努力一點也能考上這樣的學校,但父母卻一直不停的給我潑冷水,他們不停給我灌輸的想法就是,我未來的路他們已經給我規劃好了,我應該考怎樣怎樣的學校,讀金融會計之類的專業,這樣以後就業也方便,說出去也好聽這種之類的,我想考的學校就我現在的成績肯定考不上的,我的高中雖然是重點,但比起四大名校還是差得很遠,自己應該腳踏實地。逢年過節的碰到親戚,也總對外說這是我的想法。

為了這件事情,家裡也起了很大的爭執,對父母的認識在那個時候開始發生扭曲,從小什麼都要讓我做到最好的父母,我都做到給他們看了,即便過程曲折,但我依舊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了他們的目標。現在的我想要做到最好,父母卻一直在否定的能力和努力,讓我覺得,我的父母可能根本就不想讓我最好,他們只是想讓我按照他們的想法生活罷了。對於獨立意識很強的孩子來說,意識到父母可能是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大的打擊,所以當時也不願意輕易的妥協。最終在長達半年的僵持下,決定雙方都退一步,我選擇父母給我安排的學校,但專業,我想要讀我自己喜歡的專業,我的理由是,我去了稍差一點的學校可以做雞頭不做鳳尾,但專業關係到我將來一生的職業發展,我不能選擇我討厭的事情去做一輩子,所以最後選擇了英語專業,即便現在踏上工作崗位,我依舊沒有後悔當時的決定,這可能是我在叛逆期最成功的一次反抗。

沒有什麼懸念的,肯定是考上了那個學校,進了班以後,因為英語本來就是強項,再加之作為上海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本來就有的優勢就更加體現出來了,我的大學本科在學習上沒有太大的壓力。加之我對自己其實要求不高,中國的大學嘛,能過就行,我的家庭不會供我出國念書,我自己也不想在國內讀研浪費青春,所以成績一直不溫不火的,沒有大的差池,但也沒有特別優秀,學習之外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學校學生會和興趣社團上,在這兩個團體中,我看到了自己從不知道的潛能,發現自己其實不是個適合搞學習的人,動手能力,統籌能力以及對新事物接受的能力都是同齡人里比較好的,這不僅讓我在這些平台上收穫了很多,也讓我對大學畢業以後的工作生活產生了很多的嚮往。

另外,這個階段的父母,其實工作和各方面還是比較順利和寬裕的,用我爸媽的話說,雖然不算榮華富貴,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家裡的用度都是比較寬鬆的,也很少因為錢的事情發生家庭矛盾。

大學期間我的叛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過分的投入於學生會和社團的活動,周末常常不回家,也常常在外留宿,父母覺得女孩子常常不回家是很沒有修養的行為。我的態度就是先斬後奏,大不了回家再吵。二,追星。當很多男孩家長頭疼於遊戲和網癮的時候,女孩子的家長聽到這兩個字,也會是臉色大變。我追星追得很過分其實也不至於,但在父母眼裡已經有些不可理喻。我是這樣的,其實從很小的時候就很喜歡一個韓國組合,但小的時候課業緊張,不像大學有很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時間,所以也就是買買專輯聽聽歌,偶爾,父母會把他們的演唱會作為考試成績優秀的獎勵,讓我去看一看。大學之後,因為各種活動越來越多,我雖然很少去外地,但基本只要是那個組合來上海的活動我基本都會全程去追。全程的意思是這樣的:行程確定之後,我會和小夥伴聯繫黃牛做團票,然後大規模製作周邊和應援禮物。他們來的那天我會去機場接機,拍很多的照片,然後接機完成之後我會和一起追星的小夥伴直接去附近的咖啡店,把照片導出來,修好發到微博上。然後活動當天,我會在門口給來看演唱會的粉絲分發粉絲應援物,這個基本會耗費大半天的時間,然後和黃牛拿完票子之後,進場館看演出,看完演出之後回家修圖發圖,基本沒睡兩三個小時又要出門去送機。

對於我的追星問題,我對父母一直很坦誠,因為我覺得自己也是成年人了,在沒有影響學習的情況下,這最多也就是看起來瘋狂了一些,然而比起很多每一場活動都要追,甚至跟機跟酒店的粉絲來說,我已經是很收斂了。但父母為了這些事情還是再三的和我大吵,甚至也做過為了不讓我出門而把我綁在家裡的行為。而因為追星畢竟是需要本錢的,我在平時為了父母多給一些零花錢會很乖很聽話,但又為了出門追星表現的特別暴躁,這種反差是讓父母更加生氣的原因。

大四一年,追星追得尤為頻繁,可能是一方面想到畢業工作後就沒有這麼多自由安排的時間,想趁著這個階段好好的再瘋一把。另一方面是,找工作初期的不順利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壓力,自己只有在追星的時候才能讓自己暫時遺忘這些不愉快。所以,顯而易見的,工作還沒穩定,卻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追星上,這一點讓父母非常的不滿意。再加上那段時間自己確實是壓力非常大,就像個火藥桶一般一點就著,往往父母還沒說幾句自己先發飆了,自己也知道很多事情是自己過分了,但這種容易衝動的情緒卻沒有辦法控制,所以家裡又恢復到初中那種基本天天都在吵架,然後打罵的那種狀況。

事情一直都沒有好轉,因為7月,剛畢業的我,被當時已經和我簽完勞動合同的公司辭退了。從小因為成績優秀能力優秀,從來沒有對自己的才能產生過懷疑的我第一次開始害怕了,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就像父母說的那樣沒用,是個只知道追星的太妹。這一個階段,想要從家裡逃跑,因為覺得無顏面對這麼多年來用心培養我的父母,也擔心父母看到我如今的落魄會是多麼的失望和厭惡。

果然和想像的一樣,當我收拾完東西回到家的時候,我都能從空氣中感到他們對我的失望。每天就是無休止的否定,然後責問我為什麼當時不讀他們為我選擇的專業,如果當時選擇讀金融會計,可能現在就不會這樣,而且當時我父母做出了一個奇怪的決定,他們把我反鎖在家裡,禁止我見任何人,禁止我出去找工作,讓我在家念書,考口譯和教師資格證。當時其實自己真的特別難過,覺得人生最落魄的時候,作為最親的人,父母從未給過一句安慰,反而跟炫耀一樣,覺得我是因為沒有按照他們的規劃才走了下坡路。所以爭吵也是在所難免。一直在家呆了半年多,直到教師資格證的筆試考完,我重見天日,當時沒有別的想法,一心只想找工作,在教師資格證筆試結束的那一個星期里,我一連去了十五家公司面試,當面試官問起我為什麼這半年在家休息的時候,我只能應付兩句說,因為畢業的時候準備出國的,後來因為家裡的情況有變,所以出來找工作。15家公司中,有一半多都給了我offer,但我還是抱著尊重父母的態度回家問了爸媽的意見,出乎意料的是,父母這一次沒有反對我出去找工作,但最終還是勸說我放棄了自己一直以來想做的新媒體的工作,讓我進了一家外資的諮詢公司做項目助理。

好在公司很好,平台很大,對我的發展很有利,同事之間關係融洽,對我很非常照顧和肯定,在公司里我獲得了可能是從小一直渴望從家裡獲得的快樂和肯定。所以,現在也並不埋怨當時讓我選擇這份工作的父母。

但矛盾依舊沒有結束。每當我信心滿滿的開始一天工作的時候,父母會說,別太努力了,你難不成還真打算在這家公司做一輩子?每當我偶爾回家和父母說起未來的職業打算時,父母會說,你那也叫規劃?你養得活你未來的小孩嗎?出門見朋友看電影依舊會被指責女孩子為什麼成天野在外面。見人就說,其實女兒在做的這份工作我很不滿意的,但還是先讓她做著吧。

其實也有很多很多想要反駁的時候,但因為全身心投入工作之後,發現回家後即便父母說的過分,自己也想節省力氣面對明天的工作。但有時牽扯到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是,家裡還是會像颶風掛過一般的大吵大鬧,我依然會歇斯底里的對著打我的爸媽吼著沒有邏輯的話,雖然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但事情和十年前並沒有什麼不同。

我曾經在吵架的時候對父母說過這樣的話,我從沒因為自己要吃香喝辣問家裡多要過一分錢,我也從未要求過你們和別人的父母一樣體貼溫暖,而你們卻一直在要求我比別的孩子優秀,這樣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你們自認為對我的過分保護是對我的人生負責,然後告訴我我沒有辦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們何曾給過我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機會。我的人生終究是我自己的,如果是我讓你們的失望了,那很抱歉,我如今也已經是成年人,我只要對得起我自己就可以了,我不需要為了誰的期待去這麼努力了。一直以來,你們將我對你們不得已的順從當成是你們與我的較量之間的勝利,你們卻從沒想過,這是我對你們的愛和尊重。

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工作了一年以後想要裸辭去讀研,父母來談了一次之後就無條件支持女兒的決定;剛畢業的時候就想結婚,父母雖然不舍但依舊是祝福女兒幸福。我其實可以想像,如果我能夠有更幸福的生活,其實我的父母應該會比誰都高興,但前提是,他們希望我的幸福是按照他們的道路來進行的,不然他們則希望我不幸。

畢業了一年以來,自己其實很少對身邊的那個朋友有什麼特別的羨慕,因為知道那是別人的人生,即便羨慕我也不想成為他們。但看完《東京女子圖鑑》之後卻是非常的羨慕,並不是女主角步步為贏的人生,而是看到女主角無論自己多少歲,都能夠對自己的人生充滿激情,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斷去挑戰的勇氣,是很讓人羨慕的,是這個23歲的我最想要卻也是無法實現的。

常常會想我這樣叛逆的孩子,究竟算不算極端事例,我的叛逆期從記事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絲毫沒有減弱的意思,究竟要過多久自己才能真的從叛逆期里走出來。走出來以後的我,是會反思當年未曾聽從父母勸告而走了很多彎路,還是會如所願所想的一樣,決定自己的人生並獲得成功。

在怎樣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會比較叛逆?電視劇中常常會介紹那些在不完整或者家庭關係極度破裂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往往會比較叛逆。但在別人眼裡看來,我們家雖然並不富有,但夫妻感情和睦,女兒從小就成績優秀能力出眾,家庭幸福,這樣長大的我為什麼還是會如此的叛逆?

所以,究竟還要叛逆多久才能真的長大?


推薦閱讀:

為何現在流行討論原生家庭的傷害?
閱讀在美國
如果孩子告知父母被親戚長輩猥褻,作為父母最好的處理方式是什麼?
「打是疼,罵是愛」的教育到底是對是錯?看看郭靖的經歷就知道了
怎麼陪孩子寫作業?希望這篇專業文章講清楚了

TAG:家庭關係 | 家庭教育 | 叛逆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