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悲憫、迴避型人格障礙和社交恐懼

今天看葉辛的演講,他說起知青下鄉坐的是綠皮火車,我想起了爺爺。對我的爺爺奶奶我沒有什麼感情,尤其是爺爺,我說過許多次,他是中國版的李溫克(Rip Van Winkle),一生都在流浪、逃離家庭,直到現在他年事已高,再不能遠走,他才回家。看到葉辛這位爺爺輩的作家,我就聯想到了爺爺,葉辛說他們那個年代知青下鄉坐綠皮火車,我想到我的爺爺奶奶行將就木,可能這一生連綠皮火車都沒坐過,想到這裡我心裡就十分悲戚,我並不深愛他們,甚至對他們不以為意,為何會悲傷?不知道為什麼我最近漸漸的對血緣血親重視,我發現我似乎是深愛我的親人的,但是我的好友卻難以理解這種感情,最近我們經常為我對親人的愛產生爭執,從昨天就開始了冷戰,我想我大約是敗給了米姆(MEME)。

以前的時候,我寫的東西從不明確指名事件,那時候只想自我表達,不在意別人是不是懂我,總是喜歡寫架空的世界,對現實生活不予理睬,這兩年文風開始偏向「流水賬」,以前的「浪漫」風悄然而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願意被人了解。

坦白講我現在的室友是優秀的,我從她那裡學到了很多,看得見的是生活的基本技能,而那些文化方面看不見的也是比比皆是。和她聊天我很累,今天聊了兩小時腦袋都疼了,因為我在不斷的思考,今天的收穫之一就是關於我的迴避人格障礙和社交恐懼。我在看《開講啦》這類演講節目的時候發現演講者、提問觀眾的眼神都是非常堅定的,面對人群和攝像機沒有任何的恐懼,而我卻不是這樣。先不從心理學或者醫學的角度定義迴避人格障礙和社交恐懼,我在社交的過程中確實展現出受虐傾向,並且不喜歡社交。在人多和陌生的場合我盡量沉默,單獨和幾個同齡的熟人、陌生人交流起來沒有障礙,對於初次遇見的非同齡陌生人會有恐懼感,尤其是如果對方年長、擁有社會話語權的時候,我完全不能自如的交流,只能公事公辦的完成工作,沒有辦法進行生活或者思想的交流。而在結構化面試和演講這類場合中,一般會出現發抖的狀況,極其緊張的時候能感到自己在發抖,但好在頭腦還能進行清晰的思考,語言表達也不會有大的障礙。

我想關於輕微的社交恐懼和迴避型人格障礙,也許很多人都有,但是我相信我們不是沒有社交能力的,只是我們更希望對方主動進行社交,不然我們會覺得累或者恐懼。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迴避型人格的特徵定義為:

避世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願捲入他人事務之中。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盡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誇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迴避型人格。
推薦閱讀:

當一個女生在滿是男人的力量區做訓練時,你在想什麼?
關於死亡
不完美的成功——評《做事的常識》
小能熊日報「第十四期」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