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億人口,竟然90%的人不了解複利!

絕大多數人認為獲取成功的先決條件是有一筆不錯的啟動資金,要有比較好的人脈資源以及超出常人的能力,其實並非如此。即使你的起點很低,只要你有清晰自己的人生計劃和長期堅持的耐心,複利會使你走向真正的成功。

愛因斯坦曾經講過:複利是人類的第八大奇蹟,你如果現在利用1萬元投資股票,假設每年獲利30%。30年後你現在的1萬元就變成了2620萬元,每年股票收益30%你覺得難嗎?

看了剛剛我上面的圖表,不知道投資者會作何感想?是不是有一種感覺,自己堅守自己的操作思路,自己也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呢?根據上述圖表, 有幾點啟示:

1、投資複利效應魅力無窮,要學會投資理財;

2、投資的時間越長,複利越高,收穫則越大;

3、我們要早些做複利有關的投資,畢竟人生有限,越早投身複利,我們就會越早成功。

4、原來自己也是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的。

一、複利的效果

以理財舉例,比如你現在往銀行存入100元錢,年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無論您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利息,本息合計是一樣的,全是110元。但到了第二年差別就出來了,如果用單利計算利息,第二年的本息合計就是120元;可複利就不一樣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計成了121元已比單利計算的多了1元錢,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點,年限再長一些,差距之大可想而知!(複利公式=本金x(1+利率))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它顯示了複利效果的威力。傳說西塔發明了國際象棋而使國王十分高興,他決定要重賞西塔,西塔說:「我不要你的重賞 ,陛下,只要你在我的棋盤上賞一些麥子就行了。在棋盤的第1個格子里放1粒,在第2個格子里放2粒,在第3個格子里放4粒,在第4個格子里放8粒,依此類推,以後每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都是前一個格子里放的麥粒數的2倍,直到放滿第64個格子就行了」。國王覺得很容易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國王就發現,即使將國庫所有的糧食都給他,也不夠百分之一。因為即使一粒麥子只有一克重,也需要數十萬億噸的麥子才夠。儘管從表面上看,他的起點十分低,從一粒麥子開始,但是經過多次乘方,形成了龐大的數字。

二、算算你的人生投資何時翻翻

金融學上有所謂的「72法則」,用「72除以增長率」估出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複利的結果。舉例來說,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年利率9%,要想計算本金翻倍的時間,使金額滾存至200元,就利用「72法則」,將72除以9(增長率),得8,即需約8年時間。雖然利用「72法則」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當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72法則,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

了解了複利,再利用72法則,我們就可以輕鬆算出自身價值何時翻倍。舉例來說,張三和李四同時大學畢業,張三在內地家鄉找了份工作,而李四則南下深圳求發展。兩人找到的工作薪水一樣高,都是年收入3萬元。張三身處經濟發展速度為1%的內地,要翻一番需要72(72/1)年的時間,而在李四所處的深圳,收入按3%增長,因此,收入翻一番只需要24(72/3)年左右。開始時的一點點投資,經過利滾利的發展後,差異如此之大,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投資的微妙。仔細再想想,這樣的投資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經典的縮影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擁有良好基礎素質、條件的年輕人,「複利型」的職業規劃,是成長之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不但對這個年輕人本身,更對他的家庭以及他將工作的企業都非常有價值、有意義。

三、複利人生的三特性

要想擁有複利型的人生,參照已有的觀點,我認為必須具備三點:首先,是目標導向性。我個人認為複利思維是以最終結果為目的的,它要求每個有理想的人都要有清晰的目標,而且要可以量化,讓計劃的執行者可以明白自己每天的任務,以及在計劃中所處的位置,今天的事情要今天做完。

其次,越早越好的時效性。複利的作用需要在時間的隧道中發揮作用,如果行動過晚,時間很短,那麼複利的作用不會太明顯。所以凡事最好有了計劃,儘早行動。執行力很強的人往往會提前行動,爭取時間。有了目標,沒有了時間的話,複利一樣無法發揮作用的。所以有了目標,還要有時間,最後最重要的就是做了。做的不到位,最終目標一樣無法實現的。

第三,長期維持的趨勢性。有評論道:「我們每人每天都有一筆不菲的投資基金,誰都不多不少,那就是時間。時間一樣,關鍵是你把它投資在哪裡。有的人把時間撒在了學習和工作中,有的人把時間撒在了家庭中,有的人則把時間押注在混沌當中。似乎這一天的投資不足以決定什麼或者改變什麼,但是如果是兩天、三天、四天……或者一直持續70年,那麼,當初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會像被施展魔法似地發生,而施法者正是複利。

這有點像中國人的養生,二十歲時看上去人人身體都差不多,但為什麼最後有人活到70歲,而有人卻活到90歲呢?就是每天一點小努力,一點小堅持,比如早睡半小時,少用一根煙、多笑一次、多鍛煉20分鐘……一直堅持,壽命自然會多二十年。

要說明的是,複利只是一個中性詞,是褒是貶取決於使用者。使用的目的不同產生的結局可想而知。每天固定的投資額經過長久的持續,就會像雪球一樣滾起來。十年寒窗所回報的不僅僅是考進一所好的大學,而且會是更多:好的工作,待遇,認識更高層次的人,接觸更高的工作層面。而這些又會給你更體面的生活和更寬廣的見識,簡言之就是良性循環。而當初把時間荒廢在吃喝玩樂中的人,可能(不能說絕對)獲得的回報是為生活四處奔命,而在為糊口而忙的時候卻已經已無暇顧及自身的進步和長遠規劃,追不上前進的腳步了。簡言之就是惡性循環。」

李嘉誠先生從16歲開始創業一直到83歲時,白手起家67年,家產就已達260億美元,對於普通人這是一個天文數字,是不可想像的,李嘉誠也曾一度成為世界華人的首富。但是我們仔細來算,如果我們有一萬美元,每一年複利達到24.7%,用同樣時間,就可以做得同李嘉誠一樣出色。猛然看,一年24.7%的利潤並不高,我們也許會在一兩個星期的時間裡獲得比這高得多的收益,但事實上,成功的艱難不是在於一次兩次的暴利,而是持續的努力與保持。

每天我們的人生都有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每天睡覺之前都反問一下自己:這一筆投資大部分都用在我所追求的目標上了嗎?又堅持了多久?

當你堅持下去的時候,你會發現,即使一點點的投入,也不斷地利複利,進入良行循環當中。即使開始的時候辛苦點、受點挫折也不要緊,坦然面對,要明白最終這一切都會有不菲的回報。 樹立一個端正的態度,設立一個長期可行的方案持之以恆地去做,利用複利的威力,成功會離我們越來越近。

複利的神奇威力、複利的重要性,剛剛已經說過了,然而在股票市場當中,很多人宣稱「不要一夜暴富,要持久的盈利」,但事實上,很多人「暴利」的思維仍在,只不過不再是單個年度的高收益率、「賺100倍」等,而是「35%的長期複合收益率」、「萬倍不是夢」等變形。

芒格說過「既要理解複利的重要性,也要理解複利的艱難」,事實上很多人輕視了複利的艱難,居然有人輕鬆的假設「我只要一年盈利35%,就……」,這明顯是缺乏數學常識,對長期收益率懷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也低估了證券投資的難度。我想很容易有2種錯覺:

錯覺1:只要絕大部分年度「整體」收益率佳,那麼個別年度的虧損應該問題不大;

錯覺2:不出現重大虧損,小幅虧損或者微利的話,其他年度適度盈利,長期收益率應該不錯。

這裡給2個案例,驗證一下這2種錯覺。

先說第1個案例。

情形A:持續盈利15%共10年;

情形B:持續盈利25%共9年,最後1年虧損50%;

情形C:持續盈利35%共8年,最後2年各虧損40%、50%

我們可以看看10年以後,哪種情形會勝出。

結果很有意思,最不起眼的情形A居然勝出了,有輝煌「長期盈利史」的情形B和情形C,因為某一個年度的重大虧損,大大的降低了長期收益率。重大虧損造成的「負複利」,對長期投資的損害是極大的。這也是投資的殘酷之處,絕對要避免「慘敗」、「重大虧損」,風險意識要放在首位,「不要虧錢」作為投資的第1原則。

上面的假設也許有點「狠」,下面再給一個案例,看看「沒有重大虧損」時的情形如何。

情形A:持續盈利15%共10年;

情形B:奇數年盈利25%,偶數年各盈利2%、3%、4%、5%、6%;

情形C:奇數年盈利35%,偶數年各虧損-2%、-3%、-4%、-5%、-6%

這也符合很多人的實際情況,風險倒是「控制住了」,沒有出現重大虧損。情形B有部分年度是微利、情形C有部分年度是微虧。

那麼長期收益率如何呢?

結果仍很有意思,最不起眼的15%的收益率,再次在長期拉鋸戰中勝出,微利的方案次之,只有14%,微虧的方案最差,只有13.8%。這是複利的又一錯覺:表面上不起眼的微利、微虧,累積起來卻對長期的複利有很大的影響。或許有人真的很天才,在牛市熊市均能大賺,但基於數學法則及長期投資的艱難,還有市場運行的非平穩性以及黑天鵝之「必然出現」,我們恪守「抑制虧損」、「平穩複利」這2個目標,並不是口頭上喊的口號而已,而是實實在在的數學法則。在與市場的長期拉鋸戰中,高度重視風險控制,多想想自己可能在哪裡跌倒,多研究一下「負複利」、「微利、微虧過多」的情形,比起憧憬「長期複合收益率達到35%」這樣驚人的目標,是更有意義的。

事實上,從全球範圍來看,保持超長時間的較高複利,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巴菲特的天才已經是很恐怖的長期收益率了,投資大師約翰?內夫在31年投資生涯中的13.7%的長期收益率記錄至今仍沒有基金經理能破。與市場的長期拉鋸戰,對於很多人來說,才剛剛開始而已,未來的投資生涯中,會發現種種難以預料的重大變化、新問題、新事物,常持一顆敬畏之心,深刻理解芒格老所說的「既要理解複利的重要性,更要理解複利的艱難」,深刻理解證券市場「收益率不平穩」。

假設中國未來繼續「國泰民安」,社會穩定,而且有「證券市場長期走牛」的環境,拉長到3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規劃,多想想「複利的艱難」,時刻提醒自己證券市場的結構和收益率的非平穩性,時刻想想負複利的可怕殺傷力,最好在年輕時就想透這層邏輯,不失為一堂較好的思想教育課。上面總結了2個錯覺,其實拉長到30年期的收益率向量,其中的分量有許許多多的組合,更多的人跑不完全場就倒下了。我們常說的「抑制虧損」,還只是最起碼的一課和長期投資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而已,遠遠不是「較高的複合收益率」的充分條件,第2個case就是明證。「如何實現長期複利」 ?這是一個戰略課題。希望每個人都認真思考一下。

推薦閱讀:

9.15午評:水泥的個人看法
今日投資提示(2018-2-7)
第二道金牌,華大特停市場風險加劇
分享的價值 2018年2月23日比特幣行情分析
現金收購資產為什麼不受待見?玄機在這裡

TAG:複利 | 股票市場 | 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