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影《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從未停止

片名為《革命之路》不完全是因為主人公住的那條街道叫革命路,大部分的中國觀眾都是把這部劇當做一部講述婚姻危機的感情劇來看的,電影通過一個家庭中的情感問題隱射政治。故事時間安排在1955年美國,時代背景是二戰後的美國進入快速的經濟復甦,擁有私人轎車和洋房的家庭集聚上升,大部分的美國人都已跨入了中產階級的行列。但就像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去上班路上的這段情節,人來人往的車站和辦公大樓,看似井然有序的人潮個個都是衣冠楚楚卻面無表情毫無生氣,其背後是人在社會大機器里喪失自身,找不到生活的意義。一個四口之家,有房有車有收入,一個看上去非常符合現代幸福生活的結構,為什麼要去巴黎?女主角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去那裡,想要過一種有希望有價值的生活,當她在自家門口丟垃圾的時候回想當初他們剛搬來的時候臉上的微笑難道不是洋溢著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要去找那個有激情有價值的人生,這個問題本身是從哪裡來的呢?當男主角最後因為工作升遷放棄了去巴黎的想法,而且在後來莫名其妙的說出自己有過外遇,女主角卻表現出極其冷漠的態度,根本不在乎,這都能忍你們還吵什麼,所謂革命總是有人順從有人反抗,只有一個被電擊的瘋子是支持她的,還有瘋子那令人異樣的大笑。在物質條件越來越繁榮的同時,根本問題在於,人們創造了一個體制來反對人自身,即人的異化,如果革命只是財產的轉變,那就是對革命的背叛,真正的革命在於人的解放,也就是馬克思所說的:「人的全面發展」。在之後60年代到70年代的美國引發一場文化運動「新左派運動」,也有叫「文化反叛運動」,內容過於龐大就不展開了,1962年以《休倫港宣言》正式掀起美國新左派運動的開始,主要批判壟斷集團和金融寡頭利用手中權利,向公眾兜售和灌輸它們的價值觀念。運動包括:種族歧視問題,民權問題,政治權利不平等,等等,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靜坐,罷課,遊行,騷亂,搏鬥,爆炸,等衝突持續,所謂革命之路一直都在進行之中。再說到本片上映於2008年12月,美國在2006年到2009年爆發了次貸危機波及全球,更有後來因希臘而引起的歐債危機,至今尚未完全恢復。貨幣作為國家信譽和契約精神的象徵,不經有點諷刺的意味。

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齊美爾,的代表作《貨幣哲學》在肯定現代貨幣經濟,給社會物質文明發展,科學技術等方面帶來的全面發展的同時,批判將人工具化,抵制貨幣在思想文化領域對人的侵蝕。現代社會貨幣經濟體系下,需要一個高效率,精確化,可計算,可約預測的體系。而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是沒有辦法被精確計算,(個人認為現代經濟學將人視為工具化的方式是反人類的,所謂匯率,股票,債券,本身就是一堆爛賬,受天災人禍,政治和權利博弈的因素所影響的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可預測的範圍類似於現在的天氣預報,只能在部分領域和範圍內做到準確,要不然就不會有金融危機了。)人的獨特性的一面越來越看不見了,你的學習,你的工作,你的技能,你能否完成你的工具屬性才是重要的,由於一切都是可以有價格的,也就是可以被替代的。50年代在西方開始流行的搖滾樂,原本就是一幫社會底層的人群,對社會不滿,張揚反叛,基本都是吸毒人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非主流人群,由於受到大眾對文化反叛的關注照樣被包裝上市,發唱片出專輯,被商業化盈利化而妥協,體制本身有其不合理的合理性。充斥著生活中的新聞傳播,廣告,電影,宣傳,營銷等方式,已經從滿足人的需求變成創造人的需求,我記得某個美國人說過,客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跟多的時候是有了某個東西人才發現自己有這個需要,所謂被創造出的美麗神話。在此之下人的價值觀和慾望本身都已經被根本的修改了,金錢成為人們僅存的普世價值。甚至人的情感婚姻,所謂丈母娘是導致房價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雖然是個笑話吧,別人問你的時候都是:「你做什麼工作,收入多少,有沒有存款,開什麼車,住什麼房」唯獨沒有你自己。以及現代家庭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男人賺錢養家女人操持家務的結構,因為其結構自身存在問題,女性為爭取權利與社會地位逐漸開始走向工作,逐漸取代傳統結構,越來越先進的思想和技術,餐廳,外賣,乾洗店,還可以雇鐘點工,婚姻結構從依附變為相互選擇,當然不是全部,跟重要的是我們似乎都變得跟自由了。每一個渴求的人生目標無論是偉大的事業,美好的愛情,崇高的理想,都不是任何時刻都可以被期待和追求的,但是金錢卻是隨時隨地可以被追求的,出賣勞力,出賣智力,出賣身體,只要你願意。人們相信金錢是萬能的就如同相信上帝是萬能的一樣,每個人都可以已上帝的名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謂顧客就是上帝相信所有人都聽過,人們有了跟多的自由和選擇後,人們越來越主張個性,但個性的方向卻是越來越相似,個人與社會的交往,友誼,婚姻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的關係,而貨幣金錢時代,人們可以跟容易的跟換具體的依賴對象,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出現問題,他們發現實質上誰也不依賴,他們只依賴自己。貨幣成為個人生命中不受條件限制的目標,貨幣成為所有價值的絕對充分的表現形態和等價物,超越了客觀事物的多樣性,達到了一種抽象的高度。貨幣本身是沒有倫理內涵的,金錢只有價值的多少,沒有對錯的問題,現代人解放了貨幣,卻沒有解放自己。

? 對於人為什麼要找意義,簡單的說就是要找安全感,而在社會意識形態中,人的行為往往都是喪失自身的,理所當然的,未經反思的,「別人如何如何」,「大家如何如何」,「他人如何如何」,這樣才能感到自己的選擇,自己的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安全的,被認可的,是正確的,其實是一種逃避,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這個「別人」,「大家」,「他人」,卻不見了,你只有自己為自己承擔責任。人與社會都在變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問題是回到人本身,如何實現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永遠都是一條革命之路,最後引一句蘇格拉底的話:「未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全民小鎮?
近期的一點感想
于小彤近況如何?
最酸爽的勞動:我陪日本鬼子挖化學炸彈
從司馬懿的書說起

TAG:電影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