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觀察】經濟風向要變?是你想多了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按照國人習俗,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新年才算過完,歡聚最後一晚,此日過後親人離別各自奔命。
然而,春節期間,任勞任怨的人民公僕們卻一刻也沒閑著,一方面忙著走基層與民同樂,一方面夙興夜寐籌劃投資大事,還要不辭辛苦頻繁在電視上露臉,苦口婆心宣貫國家政策,弘揚社會正能量。身為這個國家的主人,有公僕辛勤如此,你們由衷的感覺到幸福了嗎?呃,還是繼續姓曾?
不扯淡。隨著三月上旬全國兩會臨近,一月上旬以來的各省市自治區兩會陸續落下帷幕,2017年度經濟工作的雛形正在清晰浮出水面。而此時,官媒不失時機的帶來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來看中國海關總署網站發布的一月份全國進出口數據報告。
2017年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8萬億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9.6%。其中,出口1.27萬億,增長15.9%;進口9111.7億,增長25.2%;貿易順差3545.3億。隨後按慣例濃墨重彩的分析佐證經濟好轉的各方面原因,字數所限筆者不一一列舉。而一貫善於錦上添花的各路『專家』們迅速跟上,紛紛表示一月份外貿數據雙雙超預期,經濟出現回暖雖在『意料之中』,但回暖力度之大則在『預期之外』,樂觀情緒洋溢在粉白的嘴臉上。
低迷的2016經濟陰霾似乎被一掃而光,2017開局之月全國形勢一片大好!然而此時從全國各省市兩會傳出了一則令人頗感意外的消息。儘管一月份經濟呈現回暖跡象,但各省地方財政收入狀況卻不容樂觀,除海南省、黑龍江省尚未公布2017年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目標外,其餘29個省份中有13個下調了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目標,佔去了將近半壁江山。9省市與2016年度增速目標持平,而上調增速目標的只有7個省市。
有沒有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的詭異?經濟數據風光靚麗,為啥還要下調財政收入目標咧?明顯不利於『集中精力辦大事』嘛。再聯繫到春節後央行的一系列市場公開操作手段,上調逆回購和常備借貸便利SLF利率,表徵著資本市場利率收緊,此時筆者腦殼突然一激動,莫非真的要更弦易轍,壓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減少貨幣投放,調低財稅收入藏富於民?並進一步調結構轉方式拉動內需?但隨即冷靜,四十年的社會閱歷馬上狠狠嘲笑了自己腦熱下的智商,怎麼可能嘛?名利雙收的投資好事兒,豈是各級政府和國企可以輕言放棄的?
筆者曾在1月17日撰文《16萬億投資去槓桿,抱薪救火鬧哪般?》中闡述到,跨入2017年,全國新一輪的大範圍、大規模投資又將啟動。進入一月份,全國多數省份的2017年重大項目投資計劃密集出爐,數額從千億到萬億不等,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領域的項目投資,佔據了重要地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經濟藍皮書》預測,201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高達67.1萬億元,名義增長8.9%,實際增長8.7%。而基建將繼續成為穩定投資及穩增長的主要力量,投資增速將保持在20%左右,整體規模預計在16萬億元。
而根據陸續閉幕的各省兩會傳遞出來的信號,為保證不低於6.5%的GDP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從未被真正冷卻過。如果按照2016年GDP總量74萬億,2017年投資67萬億粗略一算,投資佔GDP之比已經超過了90%!冰涼的數據勝過任何華麗麗的粉飾,甚至直接戳穿了某些謊言!
但凡對中國經濟結構稍有了解,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略加關心的國人都知道,始自2016年的『十三五』期間,最亟需解決的問題就是修正2003年以來經濟增長對投資過於依賴的問題,降低財政收入,實實在在為企業和個人減稅後盤活存量資金,完善社會保障,解除國民消費後顧之憂,以扎紮實實的內需作為經濟導向,這才是逆全球化國際背景下民族的根本出路!
綜觀全球,發達國家的投資佔GDP比重一般在15-20%,即使是發展中國家,也不過20-30%。而歷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帶給人們的深刻教訓是,當一個國家持續多年投資佔GDP比重超過40%,必然導致產能過剩帶來的利潤下降企業破產,之後銀行壞賬暴增引發債務和金融危機!這個從未失效過的鐵律,會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投資經濟面前失效嗎?
再來看一組統計數字。2006年是『十一五』開局之年,投資佔GDP比重已經高達51%,這個數字在2010年的『十一五』末,急劇上升到69%,而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9.65萬億,同年GDP總量68.91萬億,投資佔GDP比重87%!而根據上文推算數據,2017年將毫無懸念超過90%!
在此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按照當前的投資增長速度,投資佔GDP的比重將在未來幾年內迅速超過100%,屆時整個國民經濟將會全部是投資,而沒有消費,這將是多麼壯觀銷魂、多麼詭異驚悚的一幅畫面!但請捫心自問一句——只有投資沒有消費,這種經濟體亘古以來存在過嗎?而如果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現象的話,那麼中國經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立竿見影,而且還名利雙收,這是所有政府青睞投資的原因,況且簡單易行,提高稅收+舉債籌錢,然後就是花錢誰還不會嘛?但民主監督完善的國家,政府投資從來都不是率性而為。縱觀古今中外的盛世年代,社會重大固定資產投資也從來都是慎之又慎,需要充分考慮政府財政盈餘、企業民生生存狀況、投資回收期限等一系列限制因素,君不見,秦築長城、隋修運河,都是利國利民的千秋偉業……
投資就需要錢,就需要舉債透支信用,債務風險也就始終不離須臾,關於這一點,筆者在1月23日撰文《2016經濟數據面面觀》中曾經闡述:但凡投資就需要貨幣,就需要舉債。中國的債務結構和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不同,西方是政府債務重企業一身輕,而我們恰恰相反,政府債務數字活潑潑輕描淡寫,地方政府債務可以任性剝離,但2015年度非金融企業債務是105.6萬億元,約佔GDP69萬億的153%,這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中央三令五申的『三去一降一補』中的『去槓桿』,就是對債務危機如影隨形的未雨綢繆!但是瀕臨換屆的那些各省部大員、國資委高官和國企巨頭們,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而GDP增速,對所有完全市場經濟國家,都不是可以提前預定的,而是在經濟發展中隨時修正錯誤、一個完整財年後才最終水落石出的客觀數字!但對中國政府而言,卻一切盡在拿捏說一不二,宛若如來佛手心中的孫大聖。這一點從2020年GDP總量較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可見一斑,20年白雲蒼狗盡在掌握哇!而究其根本手段,不外乎牢牢把握投資增長這一不二法寶。
讀懂了這一點,央行春節期間短暫的對商業銀行變相加息,似乎更像是一場來去匆匆的新春時裝發布會,註定瞬間即逝而非常態!在美元上漲短期受挫的國際大背景下,抓住稍縱即逝的人民幣止跌機會短期內加息,不過是降低資本市場潛在風險的作秀之舉,國家和央行更想通過這樣一種惺惺姿態,以及所帶來的放大效應,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誤以為貨幣政策要收緊。穩定了人心就是服從兩會和19大換屆的維穩大局是不是?
而骨子裡呢?擅長蓋房子和搞基建投資的地方政府,對老本行依舊是念念不忘,宛若白首之約的老情人!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和數字觀察,這一點根本不需要懷疑。那麼回到標題,什麼時候才可以判別經濟風向真的要轉呢?筆者認為三點足矣。
首先是讓投機者感覺到沒有機會,鼓勵人們通過辛勤勞動創造財富,而不是天天做夢資產增值不勞而獲。具體實施起來更簡單,順應美元加息下各國貨幣加息維護信用的潮流,通過提高人民幣一年期存貸款利率,主動壓縮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泡沫。而不是欲拒還迎的尤抱琵琶半遮面,一方面高喊去庫存,一方面渴望不明真相接盤俠高位入彀,之後關門打狗,表現在股市就是先炒高泡沫後收割韭菜。筆者承認,資本加息的過程肯定痛苦無比,可『壯士斷腕』不恰是政府的鄭重承諾嗎?任何時候行此壯舉都痛苦,都不晚,可是最怕的就是一直找借口拖延。
其次是真正意義上的調節經濟結構,通過實實在在的降稅舉措讓利於民,讓利於企業,讓艱難經濟環境下的國民有能力消費,讓企業存活下去,並進一步引領金融資本和社會人才流入實體農業和工業製造業,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而不是像某些地方政府降稅喊得震天響,而實際財政稅收卻遠遠高於GDP增長速度,挖空心思的去榨盡最後一個銅板。
最後一點就是壓縮體制內開支取信於民。拒絕秀低調,真真正正的把降低財政收入預期落地踐行,主動壓縮行政和事業、國企等體制內編製,把體制內外工資收入拉到同一水平線上,否則體制內工資待遇遠高於體制外,社會各色人等一定是趨利避害,熱衷進體制尋避風港,而沒有人願意去企業搞科技研發,和從事各種創造財富的勞動,從而造成誰都想參與分配財富而不是流血流汗創造財富。不用過分美化考公務員多麼辛苦,本質上也是一種投機行為而已!而這就需要通過制度建設引領社會資源,這才是政府需要干、也是民間翹首企盼的正事兒。在此有必要對體制內朋友們說聲抱歉,敬請理解對事不對人而已。
總結。不行春風者永遠不配祈盼秋雨。做好以上三點,經濟想不振興都難。而熱衷空喊口號打太極,實實在在的事兒都不想做,從上到下瀰漫著熱衷投機帶來的資產增值狂熱,就註定了資產泡沫終將破滅後的一地雞毛,最終結果不那麼如人意之時,自然不能只抱怨本屆群眾太不給力。
阿甘看天下,不說違心話,原創文章出自公眾號『阿甘看天下』ACM_KAKA22,關注並點擊右上角頭像,可以查看歷史消息。另:如果公眾號發生意外,請加個人同名微信號『自由的阿甘』ACM_KAKA22,方便繼續交流。(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推薦閱讀:
※撫順民族官微:投資650w的「回民風情街」改造項目預計今年7月份基本完工,8月份試運營
※中國有嘻哈對產業帶來了哪些啟示?
※自由的阿甘 2016 年 12 月 19 日的文章
※iPhoneX銷量大跌與預期相差甚遠,廉價版能否救場?
※4· 主要看臉|網紅經濟,已經大勢所趨?
TAG: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