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朝花夕拾話《遇見》(上)

說明:本文是一篇形散神也散的隨筆文章,隨意而寫,沒什麼邏輯,私貨較多,讀者慎閱。

由於很多種原因促使自己寫出了校園科普小說《遇見喜歡數學的女孩》,或許我早想寫一本這樣的書了。

如今大學題材的小說不少,但講的故事離現實生活顯得太遠了,我看討論考試題都比很多小說寫的現實。在動筆之前雖然列了一個草稿式提綱,但寫到最後已經與原計劃相差太遠了。很多想法是在寫作過程中產生的,而寫到最後時又多了一些想法,但沒法改了,也就那樣。

其實,大學裡的故事數不盡,道不完。有些是自己經歷的,有些是聽朋友說的,有些是在網路上流傳許久的。不妨講個經典故事,關於代數幾何的。T大很多工科生大一會修一門基礎課:幾何與代數。我考證過這門課原來名字叫「代數與幾何」,因為課程大部分內容講線性代數。後來估計是「代數幾何」這門數學分支太火爆了,為了避免產生誤解,改成了幾何與代數。關於代數幾何的另一個笑話來自中關村圖書大廈,當年我曾看見數學區中有一個書架上面貼著「代數幾何」四個大字標籤,然後細看,發現書架上擺著大量線性代數、解析幾何和微分幾何教材。網路上也流傳著類似經典代數幾何故事,比如數學系某學霸看GTM52那本代數幾何很吃力,然後被一個工科生bs了,數學系的看線性代數與解析幾何都這麼費勁,太弱了。這個代數幾何段子的人物設定有好幾種版本,我選擇了一種寫進《遇見》。應該說,遇見里類似段子典故很多,只是並不是所有地方都細緻展開,比如俯卧撐、很黃很暴力等。

有人說,一本小說想要獲得生命力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與同類書相比有自己的特色;

2、記載著特定的文化內容,反映了同時代歷史的行程。

如果滿足這兩點,即使文筆辭藻未必華麗、暢達,但仍有其價值。我想《遇見》應該做到了1點和2點。寫完遇見1.0版本後,圖靈叢書重磅推出了島國一位程序員寫的《數學女孩》一二冊,這位作者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但是,也許因為文化背景差異吧,兩本書的文風差異很大。關於歷史的行程,我在寫遇見時從兩方面構思,一是歷史事件,大學生們都愛指點江山,談古論今。所以在書里簡單寫點,比如長平之戰和諾曼底登陸等。如下圖:

下組圖則是小說之外的番外惡搞(有點長,不喜可跨越之):

那麼「今」呢?另一方面,本著河蟹原則,寫今必須慎重。《遇見》里重點寫了游恭王府,講了1998香港金融保衛戰的故事。帝都景點N多,為何選中恭王府?歷史的行程,那段時間是王書記打虎記時期,寫恭王府,借古喻今。至於1998香港金融保衛戰,以史為鑒,算是2015股災後的反思。但是,遇見中講述這段故事,確是大部分涉及匯市的,而不是股市,何故?RMB匯率的事,不能直說,否則zz不正確。

寢室夜話學術大討論那章偶爾提及打撈沉船計算問題,實際上暗指DFZX輪事件。寫G.I.Taylor利用量綱分析法估算第一顆原子彈當量,除了展示物理思維外,也暗示TJ港爆炸事件。

人物是小說的靈魂。我最初以為人物最難寫,等到實際動筆時發現未必如此。現實這位老師已經提供了大量形形色色的人物,性格,語言,愛好等。我只需適當分類,再進行人物融合,就出來了。除了男主角張辰(這是筆名)外,《遇見》了出場最多的人物分別是:藍明月、楚千羽和周老師。與其說這是三個人,不如說是三類人:藍明月class={某類學霸},楚千羽class={某類學神},周老師class={某類大學教師}。

這裡說說「周老師」,按照自己對小說人物設定:周老師,T大數學分析3任課教師,水平高,說話風趣。簡言之,舉重若輕、高屋建瓴、談笑風生。我能想到的人物是ZJ老師和LSQ學長。我聽過ZJ的課不多,但印象特別深刻。其實,LSQ學長並不認識我,我和學長的數學交流集中在BBS上,彼此的ID很熟悉。算是網友中的熟人吧。事情很巧,我在寫《遇見》時,把ZJ和LSQ融合到一起,塑造了遇見中的「周老師」,而現實中LSQ學長同期正好教T大非Zorich班數學分析課。其實,LSQ學長算是我的半個網路數學老師吧,也是我的偶像,在學校時他在BBS發的帖子我基本都看過(包括水帖)。學長不知什麼原因放棄了出國深造,他自己也感慨過。在我看來,學長的數學天賦也許不及隔壁的YZW、XCY等人,但數學天賦也是很高的。記得寫遇見時,LSQ學長還是副教授,然後現在看,不知何時成了教授。寫完《遇見》後,偶然發現原來LSQ學長已經發了Invent,也算對他的微小貢獻的認可吧。

Drinfeld-Sokolov Hierarchies and FJRW-Theory - Liu, Si-Qi et al. Invent.Math. 201 (2015) no.2, 711-772

下面是LSQ學長的個人主頁,裡邊提供了現實版T大數學系的一些講義、習題和考試題

劉思齊的主頁

當然,主頁里還有其它資料,就不多說了。

大學時代,學霸見得比較多,學神見得比較少。據觀察,學霸類型包括:知識廣博型,勤記筆記型,低調沉默型,人畜無害型(看起來)、沒事喊弱型、意氣風髮型、傲驕型等等。當然,也可能是這些特質的某些組合。人們印象中學霸似乎都是狂記筆記、知識面廣的人,其實不盡然。

藍明月的幾個原型雖然聰慧、勤奮、傲嬌,但都不是知識廣博型,只是為了劇情需要,提升知識面。因為遇見的一個設定是科普書,於是傳達給讀者的途徑要麼是靠人物對話,要麼是靠旁白(實際上書中旁白很少)。

數學是《遇見》這本書的主線,聯繫人物的關鍵。按照小說設定,男主角是選修的數學系跨專業大平台基礎課,但現實中似乎只有隔壁率先嘗試了這種課程設置。小說里的靈感則來自中學實驗班的經歷。至於小說里的那道第二類曲線積分試題,隨便選的,主要為了引出「柯西」積分公式,柯西即可惜,伏筆也。在我看來,《遇見》中的數學,除了第19章後半段和第22章外,其它數學內容都很基本,也就是工科生期末考試水平。但就這樣,N多人表示看不懂,現在的學生數學水平令人擔憂。

小說里也進行了一種教育設想,針對數學分析基礎課程。除了常見的期中期末考試之外,增加了一個數分大作業---小論文。現實中,暫未聽說T大數學係數分課有小論文的情況。

第22章是遇見中的數學高峰,講了FLT的現代證明思路,985數學系大二水平。最初想法,是讓周老師講一堂數分課,以此來刻畫周老師這個人物形象。後來來了靈感,不如讓周老師做一次現代數學科普講座。在思考課程內容時,我列出兩個備選主題:1、FLT;2、Atiyah-Singer指標定理。權衡過後,放棄2,選擇1.理由很簡單,技術方面,科普AS需要引入太多概念,試想讀者若連黎曼曲面都不知道,更別提指標定理中那些概念了。科普FLT則只需要引入少數概念即可。非技術方面,即使在數學系本科生範疇內,FLT也比AS名氣大。儘管FLT的證明難度不知道比證明AS難到哪裡去了,但前者卻比後者容易科普。

在校本科生們讀《遇見》需要一定「歷史」知識儲備。也許你看見young,simple,naive,知道含義。那你知道隔壁圖書館管理員、fine thank you,and U,C語言門,西門烤翅,心橋荷思蛙鳴嗎?還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識得唔識得啊?


推薦閱讀:

數學建模競賽的一些心得體會(關於每年的比賽)
快讀一年級不會做數學怎麼辦?
排列組合初步
奧特曼格鬥進化3的死刑奧特五兄弟怎麼打出C級 ?

TAG:數學 | 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