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保持不焦慮的經驗可以總結成4個詞:捨棄、看透、冷漠、躲藏

這是 新世相(thefair2) 的第 228 篇文章

生活是不是忙碌瑣碎,由環境和遭遇決定;但面對這種生活焦慮不焦慮,通常由性格決定。

世界之流的速度已經變化,不管是誰,現代生活正毫不回頭地碎片化,人們不可避免越來越忙碌,需要同時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

無人不焦慮,也是因為「焦慮」沒有準確定義。因此,人們把所有難以明確定義的難過、慌張和無助都稱作焦慮。而無論是誰,生活中都面對大的或小的意外,這是生活的真相。

因此,通過改變生活化解焦慮是很難的;在這種情況下,要盡量做到不焦慮,需要性格上的技術——更好地面對不變的環境的技術。

相比之下,我是人群里生活比較忙亂、但比較不容易焦慮的人。趁著假期,簡單寫一些經驗。

倒不是因為我面對的世界更完整、更簡潔或更容易。曆數工作十幾年的經歷,無論媒體工作還是創業,相對都是焦慮的高發領域。

焦慮高發領域有三個特徵:1,同時面對更多事,像破房子,四處漏水;2,經常面臨突髮狀況,隨時感到前途莫測;3,這種的處境短期不會解除。

拿創業舉例,無論是創始人還是在創業公司,都需要面對不規範的分工,同時解決多個問題;計劃性弱,需要隨時調整,隨時完成;這種狀態又很難看到結束之日,往往持續幾年,其間面對外人意想不到的挫敗,大的到公司生死,個人安危,小到一個項目成敗,一個朋友離合。《創業維艱》里有一句話被傳得很廣,「在擔任 CEO 的 8 年多時間裡,只有 3 天是順境,剩下的 8 年幾乎全是舉步維艱」。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是用了誇張手法,9 月 30 日是我辭職創業一周年的日子,我回頭仔細算了一下,真正感到「順利」的時間特別少,那幾個瞬間太明顯,我可以板著手指數出來,加起來恐怕也就不到一天時間。

用這三個標準去考察,你會發現焦慮面前人人平等,絕大多數人都在不同環境裡面臨相似處境。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盡量不焦慮?

我把自己盡量不焦慮的經驗總結成了 4 個詞:捨棄、看透、冷漠、躲藏。

第一個詞是捨棄。

捨棄並不完全等同於流行的「斷舍離」,但它們部分重合。我理解的捨棄,是善於挑選一段時間、一個場景內的主要目標,然後把跟目標無關的因素忘記。時間和場景變換,主要目標會變換,這時候就要看情況是否調整主要目標。

最典型的場景是工作和娛樂的變換。在工作狀態下忘記娛樂,在娛樂狀態下忘記工作,這就是捨棄。如果事情非常多,場景變換非常快,那麼這種捨棄的節奏也隨之加快,但不管是多麼微小的間隙,都要捨棄次要目標,尋找主要目標。否則,兩個不同標準會重疊,你會不知道按照哪個標準選擇,有個精確的說法叫作「心掛兩腸」,焦慮隨之而來。

要做到快速取捨,需要慢慢培養一些明確標準,而防止標準的重疊:什麼事重要,什麼事不重要;什麼事對,什麼事錯。這一點,是我在和導演徐靜蕾聊天時得到的啟發,她說到一個很令人羨慕的思考習慣,是畫一條明確的線,線之上的,不糾結,去做;線之下的,不糾結,不做。當然,這條線並不容易畫,需要價值觀、判斷力足夠成熟,需要長期的總結和訓練。

第二個詞是看透。它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說,面對一個麻煩,尤其是急切的時候,絕不為其中無法改變的部分費神,只關注其中可以解決的部分。

已經發生或必將發生的事實不可改變,為它付出任何精力都是損耗。最典型的例子是「遲到」這個場景,我見到太多人,在約會、會議、趕飛機即將遲到的時候張皇失措,不斷抱怨司機開錯車道,選錯路,或者絕望地思考著後果。但這一切都絲毫不會改變遲到的事實和它的後果。這時候應該做的,是彌補和防備可能的後果,哪怕系好鞋帶以便下車後跑得快一些,都更有用。如果一切都已經於事無補,不如安心看本書,或者處理一些與此無關的工作。記住,不為無法改變的事情傷神,別人可能會因為你這種時候的狀態感到奇怪,但這是這個情景下最正確的狀態。

大的一層則是,從總體上認清麻煩不斷是自己人生的常態,並且為此做好一切心理準備。不要為「麻煩出現」這件事耗費心神,不要懊悔,不要嘆息不幸——除非這種懊悔和嘆息是策略性的,能帶來幫助。這樣,你可以冷靜對待任何麻煩,並且用最快的時間決斷最好的應對方式。

第三個詞是冷漠。這一點包含在上一點裡,但值得單獨拿出來說。

冷漠主要是對自己而言。很多焦慮的來源,是「太愛惜自己」。而化解這個焦慮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簡單地問一句」有什麼大不了的「。從戰術上把一切自己無法改變、必須承受的後果看成「沒什麼大不了的」,在我看來是問題發生後唯一正確的心態,它有些自欺欺人,因為很多後果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破產,甚至死亡。但假如你曾經試過多問幾次自己這個問題,你會發現世界變得不那麼可怕了。人可以承受絕大多數壞事,並且能夠度過絕大多數危機,失戀、失去工作、失去財產都是並不致命的麻煩,更不用說你面對的大多數麻煩根本到不了這個層級:諸如一件工作沒有做好、丟了一個錢包這種小事,不是無法彌補的過錯。大多數情況下,都還來得及。

還要記住一點:有些痛苦根本無法解決。這也是冷漠的價值:不要呵護自己脆弱的幻想,要讓自己承認這個事實。接受它然後想想怎麼辦,反正你早晚要接受。

第四個詞是躲藏。要給自己準備一個隨時可以躲進去忘記一切的庇護場。

關於這一點,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說得很詳細,那篇文章叫《我面對吵鬧生活的一些生存竅門》。簡單來說,就是給自己尋找一些可以快速進入又快速出來的狀態,這些東西可以是一本小說(比如古龍小說)、一個歌手、一些遊戲畫面,或者一個你非常喜歡的人,一段你難忘的回憶,它們的特點是,你可以在耐心就要失控的混亂時刻,花二十分鐘甚至十分鐘躲進去,讓自己徹底放空,享受片刻沉浸,用最短時間給自己吸取最大的耐心和寧靜感,然後出來繼續面對一切。

很多時候,抽一根煙或者塗一次口紅就是充當著這種效果。有些經常焦慮的人喜歡抽煙,有些女孩每天需要到衛生間補幾次口紅,這些小舉動其實就是躲藏,三五分鐘時間,可以積攢很多能量。

一定要有短暫放空的辦法,大多數事情不會被10分鐘耽擱,而這10分鐘卻可以給你帶來處理大多數事情需要的力氣和耐心。

其實,上面四條如果非要簡單總結,那就是「理性」。判斷利弊和得失,判斷後果,專註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對問題產生情緒。

理性的養成不能一蹴而就,但如果不斷提醒自己,你會發現一切都在慢慢變好。生活會仍然一團亂麻,但你面對亂麻會更加鎮定。

最後一個問題是,過於理性的人會不會顯得像台機器,缺少人情味兒,因而生活很無趣?不必擔憂,人天生具有感性和理性交織的能力,根據「捨棄」原則,你有足夠多的場景需要發揮感性的能力,但不要在那些它會讓事情更糟糕的時候使用太多感性。

所以,最後一條建議是,別在對待自己的時候使用太多感性。既然要面對世界冷冰冰的邏輯,適當讓自己變得冷酷一些。

題圖:攝影師 Marta Bevacqua 的作品

讀後思考:

說出你目前的焦慮。說完之後想想它是否可以化解。

原文發表於:我保持不焦慮的經驗可以總結成4個詞:捨棄、看透、冷漠、躲藏

關注微信公眾平台:新世相(thefair2),第一時間跟我們一起改變潮水的方向。

倡導有物質基礎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顧見識與審美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推薦閱讀:

大部分人的焦慮都源於不敢嘗試且害怕出錯
你才二十多歲,為什麼這麼焦慮
帶娃越來越焦慮,是因為你沒有找到有效的方法?
焦慮症心理分析:最近晚上睡不著

TAG: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