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努力白費!這才是一萬小時定律的正確打開姿勢

Gladwell在《異數》一書中提出了一萬小時定律: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鍊,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這句話完全肯定的句式也決定了其必然會成為一個比較具有爭議性的話題:有人視作真理,有人視作成功學。

有人去嘗試,練習萬餘時,然而並沒有成功,感嘆:偽定律!

然而真的是因為一萬小時定律的問題的么?

我說不一定,很可能是因為打開的姿勢不對。

首先聲明,我並不認為一萬小時定律適用於所有情況所有領域,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人和事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學習意義,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論。

1、沒有方向,什麼風都是逆風

這話不是我講的,但卻是我最想講的。

一萬小時理論的核心是專註,專註一個領域,專註一個方向,專註一個行業。而從來不是簡單粗暴的堆砌時間。找准你要專註的方向,你的專註才有空間可施展,才有資源可積累,不然,談何一萬小時?充分結合自我定位、商業價值、市場機會等諸多方面,進行合理的自我定位,確定適合自己的方向,這是踐行該理論的前提。

沒有方向,就像隨波漂流的小船,刮東風往東走,刮西風往西走,吹著吹著可能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可能正好就被風推到目的地,但我相信,99%的人不會有這樣的幸運。

找錯了方向,一樣是成本。你掃一輩子地也無法成為少林寺的掃地僧(其實人家是武林高手),找到適合自己的有價值的方向,你的專註才更容易產生價值。連方向都沒有,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2、八小時內求生存,八小時外求發展

八小時內是工作,八小時外是自我提升,既然你要選擇相信科學的一萬小時定律,那為啥不努力讓期待的效果來的稍微快那麼一點呢?也就是積極主動一點,工作實踐,業餘抽出時間去不斷學習充電,在自己的目標領域不斷探索。

這其實就是魯迅的喝咖啡的故事,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來學習了而已。道理你肯定懂,不多說,做就是了。

3、不是簡單重複,而是挖掘自身潛能

搬一萬小時磚你就成為磚家啦?做一萬小時流水線操作工你還是操作工,頂多算資深操作工,但這不是真正的生涯發展。挖掘自身潛能,探索目標方向,不斷提升自我,這樣的一萬小時才是進步的,積極的。

Noel Tichy提出過知識的三區理論,如下圖,最裡面是舒適區,中間是學習區,最外層是焦慮區。舒適區是你已經熟練掌握的,焦慮區是你完全不會對你來說挑戰比較大的,而學習區,是你既略有了解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可以說,學習區是最理想的狀態,保持一直在學習區學習,進步和持續性都會比較可觀。所以,到學習區待著吧。

4、投資到自身的內生涯提升

職業規劃理論認為,內生涯是外生涯的前提,內生涯帶動外生涯的發展。簡單說,就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才能夠帶來外在的職位、薪水等的提升。

健康和教育絕對是在自己身上最有價值的投資。然而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千金買包,果斷堅決,十元買書,猶豫不決。要提升,自然是要有成本有預算的,購買教育資源也是合理的途徑之一。

5、用主題閱讀貫穿自我教育

學習的方法也至關重要,自我教育也應是方向明確的。怎樣去明確學習的方向呢?我的方法是為自己制定主題,用主題閱讀的方式。根據你的方向,設定學習的範圍,再根據當前的階段,為自己設置學習的關鍵詞,然後根據這些關鍵詞,去尋找你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資源,學習你需要掌握的「道」和「術」。

小結:

其實,一萬小時定律的真正意義在於,給人一種希望,一種方法。雖然,講道理,努力一萬小時也不一定就能成功,畢竟除了努力還有很多其他因素。但是,它給了我們普通民眾一種向上的動力,讓我們看到希望,讓我們不至於迷茫與消沉。至少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去肯定這份努力與專註,我們更關注的是探索的過程,即使失敗了,總會有收穫,總不至於遺憾。

本文內容涉及較廣,都是點到為止,希望每一點都能能引起你的深入研究和思考。


推薦閱讀:

TAG:10000小時定律 | 有效堅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