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情之請
偶爾我會寫一些心情文字、打油文學或是情感雞湯,但出於一貫趣味,多半是針對時事的應景之作,或是充滿隱喻的文字遊戲,再要麼,是化解寂寞的內心告白。這些文字希望能看到的大家,理解為寫給你們看的,我的「愛好」或者「自我」,它們並不需要得到傳播。
個人秉性氣質不同,看我文字已久的人,自能清晰辨認出一或二或三數種鮮明脈絡,水到渠成,不請自來。坦白說,在互聯網中,你會認識到來自各種不同種族、國家、背景,帶著不一樣故事的人。遇到和自己類似的,在彼此的身體里都流著一種相似的基因,往往彼此吸引。而不經意的點贊,反而容易讓陌生人誤解了本義,甚而吸引來更多誤解的讀者。
每一滴水都是獨立自主的,但是由於互動形成漩渦,就個個身不由己了。每個人都可以自主,但社會是漩渦。
所以,有個不情之請,即對於我這些文字,就當偶爾訂閱的小報,無需點贊擴散。
寫作這種事,是把內在語言轉為書面語言,「書面語言」是文字,是有組織的文字,是經過組織能夠使作者表達心靈的文字。
我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寫作的人。我的寫作既折射我的人生,同時也正是我的人生,既然我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為什麼寫的東西這麼雜亂?」這樣的問題,反倒是,如果我想寫,為什麼要迴避?
對於提到的這類文字,我的寫作動力,一個是文字的舒緩力量,一個是遊戲的本能。文字對我展示的,首先是它安撫心情的力量,像做著「擦拭」的動作,不愉快的記憶是污漬要擦拭乾凈,愉快的記憶是印記要擦得閃閃發亮。
打個比喻,對畫家而言,把每一種生物釘死在畫布上,使它們永世不得輪迴。不如索性心一橫,把各種顏料淋漓盡致的澆到畫布上去,然後寫下這幅畫的名字:釋放。
所以我不免會產生對於誤解的擔心。很多人會從文字中感受作者的特性,殊不知,表現出來的永遠只是碎片。找到和自己感受想通的文字(繼而是作者),是很多人的夢想。然而,真的是談何容易。這就像旅途中遇上了同伴,一天、兩天、一周,然後呢?我們都有自己的旅程,彼此也不過是在某個交差點上遇見。動心不難,但誰又要改變自己接下來的行程呢?答案是,我們都不願意。
行人過橋後以後,轉過身朝橋身作一個揖,這叫「過河拜橋」。知道「過河拜橋」一詞的人不多,多數人只知道「過河拆橋」。通過文字交流的「艷遇」,誰也不該為一剎那的心動而停下,而是要繼續走自己的路,相信有緣自會再遇。
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會腐朽,而我們無法使時光倒流,只能儘力讓時光靜止。點到即止,留一點空間、遺憾和懸念。世界很大,也很小,我們也就不再拘泥於那一聲再見。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柵瓜下雨如絲。雖說是「請」,凡事隨緣。
推薦閱讀:
※深夜咖啡廳里的詩
※為何聖誕要快樂?
※咖啡館裡的戀愛絮語
※一個人很難過的時候該怎麼辦?
TAG: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