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對知乎管理的幾點建議

這個專欄開了很久,總不知寫些什麼,今天那就從吐槽知乎開始吧。

一般來說,站在局外袖手旁觀的建議總是不招人待見的。

奈何知乎混久了,各方各面的設計,總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讓大家看看這幾日我與某廣告君毅力帝的鬥爭史:

問題日誌 - 有哪些適合大學生兼職的網站?

若干次舉報,廢了若干殭屍id,廣告信息仍然被不斷加入問題描述,管理員的處理始終是那麼緩慢而不及時。

開放註冊與影響力的擴大,意味著知乎再也不是昔日那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這其中是福是禍,眾說紛紜,我也無意再置喙其中,但知乎必須調整管理模式和理念,這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繼續把有限的管理員精力投入到無限的社區爭端中,甚至於手動反廣告的工作里,事情只會愈來愈糟。

該怎樣調整管理模式?我給出以下意見,敬請知乎管理層擇其善者而從之。

  • 引入用戶對用戶的自管理機制

知乎應當設立類似「分類協管員」的職位,邀請分類中比較活躍、得到贊同數比較多的用戶協助管理,處理相關分類下的投訴,維護社區的秩序。

我認為應該給予分類協管員的許可權有:「鎖定X問題X天不得編輯」、「鎖定X話題結構」、「強制摺疊本話題下X回答」、「在本話題下封禁X用戶」(包括不得在包含本話題的問題中回答、編輯、評論,不得修改本話題的目錄結構、描述)

當然,也應該出台約束分類協管員的規範,最重要的是,分類協管員的一切許可權操作記錄都應該在該分類下公示,接受舉報監督

如此一來,管理員只需要去處理針對分類協管員的投訴,每個話題可以產生多個協管員,子話題亦可以產生協管員,讓知乎的自我管理能力隨著用戶的增加而增加,容納更大的世界。

  • 增加針對新用戶的限制

簡單的說:

新註冊用戶不得提問、編輯問題、投票、評論、@人,只允許寫回答。

當回答贊同比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才開放進一步的許可權。

讓垃圾答案被踩到摺疊區,讓廣告用戶和破壞用戶隔離在主用戶群之外。

  • 由「關注人」改為「關注人@話題」

自從首頁推送改版以來,知友們也開始越來越認同「關注人」是個正確的決定——畢竟推薦演算法和贊同數往往更不靠譜。

不過,對於像我這樣的人來說,還是強烈希望能有「只關注某人在某話題下動態」的選項,這應該可以進一步提高時間線的質量,

同時,這樣做也可以一定程度遏制大號出場自帶一百贊的情況,大號在非擅長領域的回答,理應和普通用戶平等。

  • 實現完整的黑名單屏蔽

簡單的說,拉黑之後讓對方的一切答案、評論都不再顯示,針對此人的評論、包含@此人的內容也都屏蔽。

上面建議做成可選項,讓大家自己挑選出三觀不合的人,省不少戾氣。

有才華的人不一定總能處在一起,讓用戶自我分隔,自然就增加了知乎的包容性——反正眼不見心不煩。

我曾在兩個月前提出過這個建議:

你嘴裡有風暴的味道 - 逆旅 - 知乎專欄

當時@張亮 表示會增加、完善隔離機制,不知現在進展如何了。

  • 優化評論區

首先,針對問題的評論應該放在更顯眼的位置,至少不應該默認摺疊。

我知道知乎的本意是讓大家專註答題,但客觀事實是,總有些問題讓人憋不住吐槽,與其讓他們把那些吐槽寫成答案,還不如給一個合適的地方——以前那個毫無存在感的評論區,顯然是不夠「解氣」的。

其次,針對答案的評論,建議把獲贊超過一定數量的條目默認展開,或者放在一個專有的位置,同樣給吐槽答案的人展示空間,避免產生更多「針對答案的答案」。

簡單總結就是:堵不如疏,既然不可能完全禁止,那就給一個合理的空間。

  • 進一步隔離個人諮詢類問題

當問題只對題主或者極其狹窄的人群有意義時,本是不應該放到知乎討論的。但在如今的知乎個人諮詢已經泛濫成災——畢竟網民還是更習慣百度知道的模式。

儘管知乎默認不推送個人諮詢類問題,但很多情況下不自覺的題主只能靠著其他知友一個一個去加「個人諮詢」的標籤。

所以至少在用戶提問的時候,給一個二選一的明確引導:「針對性問題請發布到個人諮詢區」,然後在下面不起眼的位置寫上「更值得討論的問題?來看看其他分類」(多不起眼?照著流氓軟體藏綁定選項的地方就好了)

以上指點江山完畢,就差寫代碼的程序猿了

(=?Д?=) ▄︻┻┳━ ·.`.`.`.

(頭圖修改自網路,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人刪除)


推薦閱讀:

和菜頭和李笑來分別因為什麼不再登錄知乎?兩件事為知乎提高用戶的留存率的工作帶來哪些啟示?
知乎上的高票答案就是好的嗎?
知乎的「感謝」有什麼意義?
你為什麼很少來知乎了?
你在知乎得到了什麼?

TAG:知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