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肯尼思·諾蘭:如何用色彩、線條與形狀描繪恪守一生的語言實驗?

毫無疑問,藝術家對色彩的敏感度在部分創作中會異常重要,藝術家有時需要將顏色、形狀以一種鮮明又驚人的組合呈現在作品中。藝術家肯尼思·諾蘭就是今天我們將要介紹的其中一位優秀的探索者

肯尼思·諾蘭的藝術依靠色彩、比例和構圖,並堅持在作品中表達兩種存在:視覺幻像和客觀真實。也許他最好地實踐了弗蘭克·斯特拉的名言「你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他把繪畫的戲劇性抽象成由色彩,線條,形狀等形式語言帶來的空間感、光感和節奏感。

所以在諾蘭超過五十年的創作中,雖然數次改變風格,但連貫地看來就能發現他完全清醒地恪守這種語言實驗,每一種視覺效果的背後有縝密的思維支撐。

諾蘭作為美國色域繪畫中知名藝術家,戲劇性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他曾被認為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到了60年代,他一度又被認為是極簡藝術家。到底他的藝術之路經歷了怎樣的探索與發展?讓我們從頭聊起。

早期求學年代

諾蘭1924年出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14歲時,當他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第一次看到莫奈的作品就深深愛上藝術,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學習畫畫。在二戰期間,諾蘭加入美國空軍,並曾在埃及和土耳其服役。1946到1948年間退伍的諾蘭在以自由藝術教育著稱的黑山學院學習,並在此對顏色和幾何形狀產生興趣萌芽。

離開學校後,諾蘭定居在華盛頓任教。在此期間,他與多位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相識,同時受到海倫·弗蘭肯瑟勒(Helen Frankenthaler,1928-)的影響。她發明了把稀釋的油畫顏料潑在未經處理的帆布上的「浸泡染色」繪畫技巧,並幫助創立了被稱為「色域繪畫」的抽象風格。

實際上,在諾蘭學習繪畫的年代,抽象藝術的運動在美國達到了高潮,諾蘭畢業後,自然希望打破那時的主流藝術形式:抽象表現主義。

於是他開始在作品中使用幾何圖形,同時又大面積的使用顏色,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色域繪畫。在上世紀50年代,他就創作出他最具代表性的同心圓(靶性)作品。一個個同心圓漂浮在畫布之上,同時擁有純粹又跳躍的色彩。

色域繪畫最早的倡導者之一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在抽象表現主義之後,美國藝術家掀起了一股奇妙的抽象藝術浪潮。這新一代的現代抽象藝術家試圖將藝術從過多的形上學意義中解放出來,使其成為純粹的視覺體驗,色域繪畫(Color-Field Painting)因而被發展出來。色域畫家排拒空間深度的幻象與動勢的筆觸,經常運用幾乎覆蓋整個畫布的大片色彩。

「色域繪畫」在20世紀60年代與波普藝術和極少主義同是最重要的藝術形式。諾蘭固執地堅守形式主義原則,同時也做出過創作上的革新,比如變化圖式,繪畫「V」字型、平行線和格子等圖案,或實驗性地使用變形的畫布。

諾蘭的繪畫作品基本可分為四種:圓形(或者靶形)、角形、條紋以及不同形狀畫布上的單色(或多色)畫。他對圖像關係以及邊緣的關注讓他1958年開始了對靶形圖像的研究。

評論家認為諾蘭的作品中最具標誌性的圖式就是那些單色圓環構成的「靶子繪畫」:顏料被直接施加在畫布上,而顏色帶之間的畫布則起到了奇妙的緩衝區的作用。色彩的力量、顏色之間的不和諧、色帶和畫布之間的節奏變化在諾蘭的繪畫中都驚人地直觀和鮮明。

變形的畫布

諾蘭同時還是使用變形畫布的先驅,最開始他使用對稱或者不對稱的鑽石形或角形畫布。從60年代起,諾蘭不斷在作品中嘗試不同顏色的運用,同時他也率先在作品中使用變形的畫布:他不在我們常見的扁平、長方形的畫布上作畫,而是在不同輪廓的畫布上進行。在他的這一系列作品中,畫布的外形輪廓和畫布上的內容同樣重要。

在他70年代到80年代的作品中,他作品中變形的畫布變得極為不對稱、不規則,同時隨著越來越複雜的外形,作品使用的顏色也變得越來越微妙和豐富。

為藝術奉獻的一生

諾蘭一生有過四次婚姻並有四個孩子,2010年1月他於美國病逝,享年85歲。作為在表現主義藝術中不斷探索的一位藝術家,諾蘭將一生奉獻給了藝術,即使是在離世的前幾天,他依舊在畫室中創作新作品。在諾蘭生前嘗試過不同藝術表現後,他晚年時的創作又回到靶形和角形繪畫。但毫無疑問,他作品中對抽象主義、色域繪畫、極簡主義的嘗試,成就了他不斷探索的藝術人生。

推薦閱讀:

春生萬物,歷歷不息:西泠網拍 · 藝是四月月拍,現已開拍!
朱迅有哪些作品?
聽不懂地方靠想像來補充。
[藝術其實很簡單]在未來,藝術會變成這樣?
雜色與點彩結合,太驚艷了!

TAG:語言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