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 國家的起源與本質 契約的產物(上)

人類社會變化的主要推動力,永遠是生產力!相對而言,什麼偉大的人物,偉大的思想,永遠都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人類活動的範圍會必然會越來越大,人類社會的組織必然會越來越大。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的範圍會從方圓幾十里,漸漸擴展到方圓幾百里、幾千里、上萬里的範圍,主要是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在這種背景下,人類實現空間物移、信息傳遞時,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輕鬆。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擁有的剩餘產品越來越多,人類交換的規模頻率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人類隔山跨海進行商業活動的動機越來越強烈。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擁有的剩餘產品越來越多,人類通過掠奪侵略可能獲得的利益越來越大,在這種背景下,人類不遠千里萬里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的動機,也變得越來越強烈。

總的來說,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活動的範圍那是越來越大。

歷史上偉大的統治者(我這裡所說的偉大,只是說功業,與道德無關),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生於了特定的歷史階段,否則,他縱然神功蓋世,也無法實現他的偉大。

最簡單而言,如果處於舊石器時代,秦始皇、凱撒、阿育王扎堆組成個兄弟團,也無法建立一個所謂的帝國。因為那種生產力條件下,他們聯手奮鬥到死,恐怕也就是一個部落首領罷了。

反過來說,當相關地區發展到了青銅器高度成熟的階段,沒有張三、會有李四去實現相關地區的統一。所以,在相關時代,歐亞大陸的主要地區,都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統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

如果沒有一個權威機構的存在,屬於人類社會的,恐怕永遠是無休無止的混亂紛爭。

最開始,人類社會存在的權威機構,只要可以調節方圓幾十里範圍的利益糾紛就可以了。因為再遙遠的地方,和大家好像是沒有什麼關係。

後來,人類社會需要的權威機構,必須得能調節方圓幾百里、幾千里範圍利益糾紛,否則屬於人類的,也是無休無止的混亂糾紛。

發展到現在,人類社會需要的權威機構,必須得能調節全球利益。否則整個地球就會亂成一鍋粥。

總的來說,有人的地方有就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在小農社會中,皇權可以得到普遍認可,就是因為我們可以把皇權政治說得一無所是,但是我們必須得承認,在廣闊的小農社會裡,如果皇權政治突然崩塌了,在它重建期間,屬於人類的肯定是一場的災難,因為在此期間,各種大規模的戰爭,那就是司空見慣的事。

國家出現,有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生產力發展到了足夠的高度,這個條件是必須的。

在生產力非常落後時,人類的活動的範圍就方圓十幾里、幾十里;可能產生各種聯繫的人口,也就幾千、幾萬人。這種人類社會組織,再怎麼折騰,恐怕也不能稱之為國家。

所以國家產生的先決條件,就是人類社會進入新石器高度成熟的階段,青銅器開始漸漸廣泛使用。失去這種必要的條件,比秦始皇牛一百倍的人,也不可能建立起一個所謂的國家。

越來越龐大的國家出現。大約需要兩個條件。

第一,生產力大約得達到青銅器高度成熟的階段、鐵器也開始出現了。失去這種背景,一個權力中心,想控制千里萬里之外的地方,那就是不可能的事;在這種背景下,奢談建立一個龐大的國家,就失去了基礎。

第二、必須得有一個相對明顯的經濟、軍事重心所在地。有一個相對明顯的經濟、軍事重心,就可以在這裡建立一個統治中心,強有力控制廣闊的地區。如果沒有這種相對明顯的經濟軍事重心所在地,這個地區必然是小國林立,而很難構建起一個統一的社會組織。

秦始皇可以統一中國的基礎,是關中地區的經濟軍事,在戰國後期一直對關東擁有絕對的優勢;所以秦國不論換多少秦王,也一直可以強有力的打壓、蠶食關東各國;等秦始皇親政時,秦國作為天下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已無可動搖了,統一天下,就剩下最後的一推了。

從這層意義上,秦始皇可以統一天下。那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當時青銅器高度發達了,所以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強大,所以上千里萬里之外的人群,也可以發生非常緊密的利益往來了。失去這種背景下,秦始皇本事再大一百倍,也不可能實現所謂的天下統一。

第二、秦始皇13歲就是秦王了;如果秦始皇是韓國的國王、或是燕國的國王,他本事再大一百倍,也依然也輪不著他實現所謂的天下統一。

當然了,凱撒之類的人也是如此的。

事實上,在凱撒走上政治舞台前的二三百年時間裡,以羅馬為中心的地區,在軍事政治經濟上一直打壓、蠶食著周邊地區,等凱撒走上政治舞台時,以羅馬為中心的地區,已無可爭議的是古代歐洲的唯一超級大國了。

總的來說,偉大的人物之所以是偉大的人物,自然是因為他非常傑出,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特定的環境、際遇。

我們一再說,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沒有張三、也會有李四。

許多人總會反駁說,張三是天才、李四是廢才,李四怎麼能起張三的作用呢?我覺得,這種反駁,其實就是類似於抬杠,因為任何一句話都有它特定的語境。

我們這裡所說的張三、李四,無論從哪個角度,也不會有本質的差別。這就好像,拿破崙在正式出道前就死了,另一個扮演拿破崙角色的人,肯定也是一個鐵腕的人物,而絕不可能是一個廢材,因為在那種背景下,廢材怎麼可能爬上那個位置呢?

再舉一個更生活化的例子,有一部電影,導演開始想請李連杰主演,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李連杰不能參演。

在這種背景下,導演就認為,這部電影投資空前巨大、有第一流的編劇、第一流的製作人員、而且演員陣容空前豪華,讓誰當主演,也一樣能成為經典的。

面對導演這種話,如果有人非要反駁說,你從劇組找個發盒飯的人試試?我覺得,這就叫標準的抬杠。

因為誰也知道,即使李連杰因為各種原因不能主演這部電影,這個電影的主角,肯定也是一個無論外型、氣質、地位與李連杰相當的影星。一個劇組發盒飯的人,怎麼可能代替李連杰主演一部電影呢?

這就好像,當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了青銅器高度成熟的階段,龐大的帝國自然會逐步出現。在這種背景下,秦始皇、阿育王、凱撒之類的人因為各種原因缺席,肯定也會有一個與他們地位、能力、氣質相當的人去完成這個任務,而在那個時代,與他們地位、能力、氣質相當的人多的是。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書歸正傳。

許多學者都是從這個角度解釋國家的起源與本質。

換而言之,隨著人類社會剩餘增多,人與人的關係必然普遍惡化,如果沒有一個強大暴力機構存在,人與人之間就會像狼一樣的彼此看著對方,誰也會不絲毫的安全感。

在這種背景下,人類就需要通過契約關係,建立一個大家普遍認可的社會秩序。而想實現這一切,就需要授權一些人建立一個擁有眾多暴力機構的國家機器。

這種解釋,雖然已把國家定義成了暴力機器,而且是調節人與人利益關係的產物,但是這種解釋,顯然非常浪漫的。因為在這裡面,它主要的字眼是契約、是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而我們非常熟悉的、關於國家的定義,則顯然沒有這樣浪漫。

我們非常熟悉的,關於國家的定義是: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一個階級壓迫另一個階級的工具。在這種解釋中,國家作為調節利益關係的特質,依然被清晰的展示出來,關鍵是它不再以維護大家共同利益的形象出現,而是以壓迫工具的形象出現。

在這一節里,我先從交通媒介的發展,分析國家的起源與本質,所以就從契約論的內容入手。關於階級壓迫工具的內容,我放到下一節,這裡就不多說了。

以人類活動範圍的變化,分析國家的起源與發展。大約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人類的活動範圍也就是方圓十幾里的範圍;毫不誇張的說,也就是一個村落水平罷了;更主要的是,當時所謂的國際社會,恐怕也就是方圓的百十里的範圍,毫不誇張的說,也就是一個縣級地區罷了。

在這個階段,一個統治者任他有通天的神功,也不可能建立一個帝國。事實上,在這個階段的權力者,稱他們為統治者都有些滑稽,因為比較符合他們身份的詞,其實就是首領、酋長。

這個階段的權力者,並不神秘,因為他們與普通人並沒有明顯的界限,他們依然是勞動者、戰士,只是因為表現優秀,所以開始擔當一定的管理職責。在這種背景下,世襲制就是一件不可以想像的事。

在這種背景下,誰敢高呼世襲制有理,肯定會被當場打死的,因為你想這樣欺負人,你考慮過別人的感受沒有?所以此時的政治思想,都是原始的民主政治思想;總而言之,首領的地位,有能者居之,無能者下來。

此時對應的政治組織,套用學術名詞,就是部落、部落聯盟。

此時的階段,對應的生力水平,大約也就是舊石器工具階段。總的來說,它就是原始社會。

此時的上層建築非常簡單。

因為調節這種簡單的社會,約定俗成的禁忌、道德、首領的權威、就可以勝任了;絕不需要各種複雜的專職的暴力機構、也不需要複雜的法律條文。因為這樣小的群體,有啥事召集大家開開會,一塊舉手表決就可以了。

第二個階段:人類的活動範圍漸漸可以達到百十來里,簡單的來說,也就相當於後來的縣級地區。當然了,當時的所謂國際社會,怎麼也有方圓幾百里的範圍,簡單的來說,也就是相當後來的市級地區。

這個階段的權力者,稱他們為統治者,多少有點像模象樣了,但是更符合他們身份的稱呼,其實還是首領。

此時對應的政治組織,其實還是部落、部落聯盟。

此時的階段,對應在的生產力水平,大約也就是新石器工具晚期,金屬工具剛剛萌芽吧。它相對於中國歷史,大約就是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

這個階段的權力者,已開始變得比較神秘了。

因為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會有很多的剩餘產口,而首領利用手中的權力,可以讓自己、自己家庭擁有更多的財富。

更主要的是,社會發展進入這個階段,權力者漸漸不再是以普通的勞動者身份出現,而是以專職的管理者身份出現,關鍵是,因為管理的群眾比較大,所以在管理時,首領已有了自己的專業團隊;軍隊、警察、法庭等暴力機構已具備雛形了。

在這種背景下,雖然一個人想讓世襲制變得合法,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是類似的現象,已開始普遍存在了。因為權力者有強大的家族,以及有著與他利益相關的團隊存在,漸漸可以凌駕於整個群體之上了。

在此時,上層建築就比較複雜了。因為調節這樣一個社會,靠約定俗成的禁忌、道德、首領的權威,顯然已無法勝任了。在這種背景下,管理大家的,已不再是某個首領,而是權力機構了。

人類社會處於第一個階段時,權力主要以首領權力的形式出現。首領形式的權力,主要是靠人的體力、智力、勇氣、魅力維持;這種權力覆蓋的範圍非常有限,至少用這種權力形式,想管理幾百里以外的地區,是絕對不可能的。

人類社會發展到第二個階段時,權力主要是以職務的形式出現。職務為形式的權力,主要各種機構維持的,這種權力可以覆蓋的範圍上,從理論上是無邊無沿的,只要你的機構設置的足夠大、足夠精妙,只要你的交通、媒介手段夠先進。

權力主要以首領權力形式出現時,它通常總是民主的政治形式。

因為首領形式的權力,對個人的要求非常高,一個人的體力、智力、勇氣、魅力不夠,他的權力就會消失。

但是當權力,漸漸以職務的形式維持時,它漸漸就會進入專制、世襲的政治形式。

因為職務的權力,對個人的要求不是很高,因為這種權力主要是靠各種機構維持的,只要相關機構設置的足夠精妙,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也可以高高在上。

到了此時,權力終於開始漸漸向專制、世襲的方向發展了。

當權力主要以首領形式出現時,它並不神秘,因為它覆蓋的範圍有限,所以人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權力的本質。

但是當權力主要以職務的形式出現時,它漸漸就會變得神秘,尤其是當相關的機構越來越龐大時,人們更會覺得它神秘異常。因為高高在上的權力者,一言一行可以左右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人,可以讓幾百里、幾千里外的人服從自己。這一切想一想,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果高高在上的權力者,是一個年幼的孩子時,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了。

是不是說得有點遠了,我們再順著前面的話題說。

隨著人類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人類社會就會進入第三個階段。

進入第三個階段,人類活動的範圍就可以達到幾百里了。簡單說,怎麼也相當於現在市級地區吧。而當時所謂的國際社會呢,大約就有上千里的範圍了。稱此時的國際社會為天下,應該不算太誇張了。

進入這個階段的權力者,就是標準的統治者了,而且變得越來越神秘了。因為此時的統治治與普通人相比,已有了不可逾越的鴻溝,因為在自己集團內部,各種權力者的終身制世襲制,已變得完全合法了。

此時對應的政治組織,不論從哪個角度,也可以稱之為國家了。但是這種國家,還受制於交通媒介落後,所以從表面上看,它好像是一個國家,其實是一個有著強大權威機構的國際社會。總的來說,各地都擁有巨大的自治、獨立性。

此時的階段,對應的生產力水平,大約是青銅器發展的階段,對應在中國的歷史,大約就是夏、商、周的歷史。

分封制的國家形式,並不是簡單的受制於人們思想,而主要是受制於交通媒介。在這個生產力階段,比秦始皇再偉大一百倍的統治者,也無法建立一個中央集權格局的帝國。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就會進入第四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人類活動的範圍越來越大,而且聯繫越來越密切。在這種背景上,一個統治機構,可以直接覆蓋的範圍越來越大,到了此時,建立傳說中的帝國終於成為可能。

這個階段對應的生產力水平,大約是青銅器高度發達、甚至鐵器也開始漸漸普及了。

進入這個階段後,隨著生產力發展,經濟基礎還會有許多變化,並且會引起上層建築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不再非常直觀,所以這裡就不多說,因為說得越多爭議越多。

這裡介紹這四個階段,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社會的發展,主要是靠生產力發展推動的,不是靠人類的思想推動的,更不是靠某個大人物的思想推動的。因為類似的原因,在細節上,可能有些粗糙,希望所謂的有識之士不要和我摳著字眼討論。

這四個歷史發展階段,隨便翻開一本歷史地圖冊,大致流覽一遍,就會有非常直觀的感覺。

開始,整個歐亞大陸,就象一個無邊無垠的大海;人類社會是以一個點、一個點的形式存在著,就象汪洋大海中的小孤島。

後來,這些小孤島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最後形成一個個的文明區域,但是如果說歐亞大陸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那人類社會依然還象一個個的孤島,只是他面積越來越大,而且聯繫越來越廣闊。

再後來,幾條大河流域附近,形成了龐大的文明地域。這種發展過程,絕不是因為出現了某個偉大人物,而是因為人類在應用石器工具時,積累出越來越多的經驗,讓這種工具越來越有利於改造自然;而且在此基礎上,開始學會加工金屬工具、並且積累的經驗也越來越多。

為了讓大家歷史有更直觀的感覺,我接下來拿中國歷史疆域的變化說事。

最開始,我們所謂的天下,只是黃河中游那片地方(夏);後來的天下,變成了黃河中下流那片地方(商);再後來,則變成了黃河上游、中游、下游那片地方(周)。

再後來呢,長江一線,也開始漸漸進入文明範圍(春秋戰國)

進入這個階段,因為生產力發展,所謂的天下經濟、戰爭交流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廣泛,所以建立龐大帝國的基礎漸漸成熟。於是秦國出現了。

再後來呢?長城以北地區,也終於開始進入這個文明圈子,雖然它還是以野蠻人的形象出現,但是它也形成了龐大的、統一的政治組織(雖然還是比較鬆散),並且能與中原王朝相提並論了。

再後來呢?西域也開始進入了這個文明圈子,並且與中原王朝有了廣泛、普遍的往來。

再後來呢?青海、青藏高原也進入了這個文明圈子,雖然它們還是野蠻人的形象出現,但是它們顯然與中原王朝的經濟、政治、軍事往來越來越密切越來越普遍了。

再後來呢?中原王朝與中國歷史疆域之外的地區,也開始有著越來越廣泛普遍的接觸了。

這種變化,絕不是某個天才人物產生的結果,而是人類生產力緩慢積累的結果。

總的來說,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就會不斷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幾千、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億人,用幾百年、幾千年緩慢積累出來,在這種龐大的基數面前,任何一個人都是微不足道的。

人類任何一個偉大的發明,都是經歷漫長的發現、改進、改進、改進、再改進;最後才漸漸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的。

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人類最偉大的發明,通常是沒有發明者,至少除了到傳說中尋找,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它的發明者是誰。

最經典的就是,火是誰發明的?車輪是誰發明的?青銅是誰發明的?鐵是誰發明的?弓箭是誰發明的?馬蹬是誰發明的?火藥是誰發明的?指南針是誰發明呢?.........

為什麼這些偉大的發明,都找不到發明者呢?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發明,都是改進、改進、不斷改進、改進再改進,才漸漸強有力影響人類文明的。

說到造紙術的發明,我們通常會說到蔡倫,而真實的歷史呢?蔡倫只是在造紙術做出一些改進罷了,此前造紙術已存在了;此後造紙術還在不斷改進...。

說到活字印刷術,我們通常總會說到畢升,而真實的歷史呢?顯然在各種主客觀條件不成熟時,畢升的這種發明,對歷史沒有任何了不起的影響。

僅僅是因為機緣巧合,歷史書特別說了一下蔡倫、畢升在此過程中的價值,所以我們就有了一種錯覺,認為蔡倫、畢升的偉大發明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事實上,在西方人寫中國歷史之前,蔡倫也好、畢升也好,在中國歷史書中,都也是只能在字縫中找到的歷史人物罷了。

毫不誇張的說,在西方人寫中國歷史之前,如果有一本歷史書,認為蔡倫等人對中國的影響力,可以和秦皇漢武相提並論,人們肯定會認為這就是標準的在扯淡。

任何一項偉大的發明,都是經歷漫長的改進、改進再改進,才能開始影響人類歷史的發展。

最簡單而言,火的發明,它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最先應用的是自然是火;後來學會人工取火;後來取火變得越來越輕鬆、快捷。關鍵是,這只是火發明後初級應用,因為人類對火的應用發展,主要是對火溫的控制,事實上,在人類對火溫控制有限時,是不具備冶煉金屬能力的,更無法在金屬應用上尋找到突破性的發展。

其實呢,任何一項偉大的發明,都是如此影響人類社會的。沒有一項偉大的發明,是某個天才人物讓它一步到位的。

最簡單而言,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問題是,萊特兄弟在飛機發明史上的價值自然重大,但是把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和現代最先進的飛機擺在一起,我們能說它是同一種東西嗎?顯然是不能的。

更主要的是,從萊特兄弟的飛機,發展到此時的飛機,它經歷了多少代發展,闖過了多少關鍵的節點,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

青銅器的發展也是這樣的。從人類最開始學會用天然的銅,到後來學會簡單的冶煉合金的銅;再到後來,讓冶煉合青銅的技術不斷升級.....總的來說,它是無數人、經過無數代的生產實踐一步步發展起來的,絕不是某個天才人物的發明。

總的來說,推動人類社會真正進步的動力,就是這種生產力的不斷累積。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積累,人類社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複雜,在此基礎,它自然會出現龐大的帝國;所以在相應的歷史階段,並不是只有中國出現了秦漢;西方也出現了羅馬。從這層意義上,與其說是秦始皇之類的人,造就了那個時代,不如是說那個時代造就了秦始皇之類的人。

希望大家關注下一節。

國家的起源與本質 階級壓迫的工具 (下)


推薦閱讀:

淚痕春雨漫評唯物史觀資產階級革命 唯物史觀的起源

TAG:淚痕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