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老公寓,改造後成了藝術中心般的光影民宿

這個設計來自「家的要素」合作設計師@施聰(微信:sc4674))

42㎡的擁擠80年代公寓,

這個建築師的改造成民宿後,

前衛的像一個「光」與「鏡」的藝術中心

房屋信息:

戶型:兩室

面積:42㎡

城市:廈門

花費:8.4萬

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空間非常狹小,裝修陳舊,戶主居住其中幾十年,生活品質不高。

這一次改造,我想讓屋主能在日常的居住中,體驗生活,即使是老舊的房子也能通過設計,住得舒適。

認識設計師

施聰

建築師| 小說家

真正的設計,不是裝飾,而是思考使用的人應該如何生活。

居住,是用來享受的,而非填塞看似有用的雜物。

戶型圖

Δ外部圖

1983年建成的老房子,房子已經相當破舊。隨著整體生活品質的提高,內部原有環境已經越來越不適合居住了。

原始平面圖

雖然名為「兩室一廳」,但兩個卧室的空間都不大,陽台也很窄小,原有的客廳,門洞過多,坐在沙發上,竟與牆壁的電視是錯開的,使用很是雞肋。

改造後的平面圖

一間次卧,將它做成了客廳,原本的客廳改成了餐廳。

房主一時驚訝道:「那會損失多少錢啊?」

其實多設一間卧室,往往是為了滿足來這裡會客的親友的需求。但面積狹小,仔細想想,一年365天,真正會客的天數有多少呢?為什麼要為了那麼區區幾天,而委屈自己剩下的350多天的享受呢?

居住,是用來滿足實際需求,不是滿足「所謂的標配」的。這麼一想,房主就釋然了。

餐廳

改造前

餐廳改造前是客廳。陳舊的白牆,還有些滲水。除了放置一些東西,以及用作走道而已,基本沒什麼其他功能

改造後

入戶即是餐廳,一整片的天頂燈光,如同神性天光一般普照

環繞著圓形天頂燈膜的棉麻窗帘,讓餐廳變成了一個獨立而靜謐優雅的修心之所。

我們絕大部分的感官訊息,都是通過光傳達的。

光是我們能看見一切的最必要的存在。

而燈,只是我們在室內用於發出光的一個載體,是不必要的存在。

所以,我打造的這個空間:人只能看見「光」,卻看不見「燈」。

極簡空間收納:窗帘的背後,有掛衣鉤。既滿足使用功能,又不影響極簡的外觀。

從廚房延伸出的清水檯面,使用水泥加清漆,素雅而光滑。地面是復古而清新的白色水磨石地面。

水泥清漆抹面檯面。

通過鏡面,與拱券門洞結合,映照出大了一倍的感官空間。

客廳

改造前

客廳改造前是陳舊,簡陋的次卧

改造後

書櫃作為裝飾牆,中間設置了大片的落地鏡子,讓房間的感覺增大了一倍,錯覺會以為那裡似乎還連通著一個房間。

客廳因為空間不夠沒有用沙發,於是,我將人的尺度放低,靠著懶人沙發席地而坐,同樣有沙發一樣的體驗。

客廳的光,由3組射燈組成,射燈照射在白色牆壁上,裝點了房間。

通往陽台的兩個拱門之間,掛著一個鹿角裝飾,作為白色牆體的視線點睛。

拱門下方是一組禪意的茶席,女生尤其喜歡~~還設置了一組帘子,可以拉上,在陽台泡澡時,以應對有時在此的青春羞澀~~

原本的儲藏櫃保留利用,用塗料刷白以後,毫無違和感。

施工過程

剛剛塗料結束,安裝上了射燈,空間顯現出來時,還是很激動的。

現場還是一片凌亂時的設計師存照。

卧室

改造前

陳設簡陋,幾乎家徒四壁,只做睡覺,遮一晚風雨而已。

改造後

改造後風格與相鄰的客廳相互呼應,整面的牆體上設置書櫃,正中央鑲嵌著一面落地鏡子,讓人錯覺以為,和客廳是想通的,也會覺得空間更大

整個卧室充滿了鏡面元素

上方曲面的吊頂連接的就是一面鏡子,燈光從狹縫中透出,反射在曲面上,形成了溫柔的漸變光暈,柔和溫馨。

天花板上的鏡子還能讓人從一個平時沒有看過的視角感受自己,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人躺在枕頭上從鏡子里是看不見自己的

正面的書櫃中央的鏡子也是,在睡覺的時候,會將兩片窗帘拉上,讓人有一種私密空間的安全感。

從卧室的玄關部位,也設置一面鏡牆,將通道的感覺擴大一倍。

卧室的地面抬高,填充了許多輕質材料,用來隔聲。因為老房子隔聲性能實在不佳。

在卧室一側,同樣是鏡面的牆體,但是那中間的一片鏡子,其實是一扇移門。

門關上的時候,是一片完整的鏡牆。但開啟後,會出現一個洞天——衛生間與浴室。

隱藏的鏡牆移門。

許多來體驗的朋友,尤其喜歡從各個角度都能看到自己的感覺,到底如何美妙,沒有實際身處其中的人,只能想像了

不過,這就是設計空間的誘人之處,如果你不親自身臨其境,是很難體會在其中那種微妙之感的哦!

卧室的燈,有兩個體系:

1是LED燈帶,隱藏在吊頂之上,從幾個設計缺口與窗帘盒子內透出,光線柔和,適合夜晚調情氣氛。

2是筒燈,相對來說較亮。兩組燈,相互配合,應對不同的使用需求。

陽台

改造前的陽台空空如也,除了堵塞的垃圾和洗衣機。

改造後

原來延伸出的檯面上,做成水泥清漆檯面,光滑而舒服。

陽光透過窗外,斑駁的樹影投射在窗帘與檯面上,鬧市中感受著自然的清新和恬靜。

在陽台設置大浴缸,雖然在市中心,卻能感受到在自然和陽光中沐浴的不一樣的體驗。

隱藏在鬧市之中,心靈棲息之所。樹影斑駁,解放身心。

衛生間

改造前

原本的衛生間,極其狹小,馬桶甚至不能直放洗臉池只有一個角落而已。

也沒有乾濕分離,洗完澡,馬桶上和地上,全是水…

改造後

改造後做了乾濕分離,衛生間與浴室,牆壁都是仿水泥的瓷磚。

鏡子採用自帶led燈帶的鏡面,開關衛浴正中央,觸摸型。

洗臉檯面是訂做的,表面採用水泥板上塗刷清漆,有水泥質感,卻很光滑。採用極簡的台上盆,與水龍頭。

獨立的馬桶空間,讓上廁所更舒適。光從鏡子背後,與天花板的狹縫中溢出。

正如我一開始的想法「只看見燈光,卻看不見燈」。

衛生間緊鄰著卧室,成為了卧室專屬的空間,更有歸屬感。

浴室的地面,採用仿石材的文化石地磚,踩在上面洗浴,頗有自然之中洗浴的體驗。

這裡還設計了一個長條形座椅,可以坐在上面淋浴,非常舒服。讓純是站著匆匆的淋浴,變得可以悠悠享受。

靈感源自於在日本體驗過他們的洗澡文化,他們是坐著洗澡搓背,最後乾淨了才去泡澡的。(洗澡和泡澡在他們是兩個概念)

廚房

改造前

改造後

年輕人平時使用廚房頻率少,盡量簡化。與餐廳相互貫通。

採用拱券元素作為門洞與窗洞。

從餐廳通往的廚房,操作檯面,都是清水混凝土定製設計。

對話設計師

1. 家哥:裝修過程花了多長時間?

2個半月。

2. 家哥:說說是什麼給你了靈感,打造出現在這個作品的?

我一直想要在居住空間中,將鏡面元素充分利用上,但又不會造成不利影響。為什麼居住,不能有不一樣的體驗呢?帶著這個想法,我開始了構思。

我本身是建築設計師,又是小說家,設計的思維都是:考慮使用者的最直接感受~~~

光是設計師擅長運用的元素,而且是靈活的,只是生活中,大家習慣了光,已經忘記了如何運用了。其實人的眼睛能看見一切,都是因為有光。只要能善用「光」這個元素,就能改變人眼中看見的事物的感覺。在建築與室內裝修上,就可以運用這個原理,讓格調品質提升,又不需要花費大價錢買一些昂貴的裝飾材料~~~

3 家哥:對平面布局做了滿意的改動,為什麼?

將原先無用的陽台,變成了心靈休憩的泡澡空間。

讓原本只是為了生活,甚至說,只是為了解決遮風避雨這麼乾巴巴的功能需求的空間,改成一個能滿足年輕男女業主真正享受生活的空間。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更是用來享受和體驗的。

4.家哥:在整個裝修設計期間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有兩個。

一是我的理念頗有超前,與人們固有的觀念存在衝突。我需要堅定自己的想法,並且要闡釋給他們聽。

二是老房子的結構質量對於改造的限制很大,必須考慮許多安全因素,做到絕對的安全。

-END-

以上首發於「家的要素」

如果你也想要一個這樣的家

就到公眾號「家的要素」回復「知乎」報名改造吧


推薦閱讀:

在抽水馬桶大便怎麼能避免屁股被濺到水?
為什麼說客廳卧室「能不用主燈,就盡量別掛主燈」?
這個房子面積一樣,價格卻便宜一半,還有這等好事?
這些燈,能讓你的家溫馨50%
【家居】大戶型也可以小清新 木質空間的文藝質感

TAG:家居 | 室內設計 | 裝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