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真的是我們嗎?

近日,網劇《最好的我們》在浙江衛視上星播出。這部在2016年大火的網劇曾喚起眾多八零後九零後對高中生活的懷念與思考。

這部劇改編自八月長安的同名小說,但看過原著的觀眾應該知道改編力度較大致使電視劇與原著情節出現較大差異。而最為觀眾熱議的一點,就是男二號路星河的出現。路星河在《最好的我們》中從開始一直痴戀女主到劇終,全劇完美刻畫其勇敢,專一,有個性,樂於付出,不求回報的高大形象。以至於到後期觀眾大片吐槽男一的懦弱,女主的不堅定甚至是編劇的作死。的確,這樣的改動有種為了情節而故意設計的感覺,路星河的出現豐富了情節,但是或許已經毀掉了最好的「情懷」。

原著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在以第一視角的記敘中字裡行間將高中生活描繪得那樣真實美好,不需要路星河的出現,耿耿於懷的故事一樣令人動容。

反觀這部劇,其中中後期情節發展讓人感到頗有無奈。兩個彼此喜歡的人從未明確表達心意,反而置身於永久的曖昧中。從而出現了劇外人真明白劇中人裝糊塗的情況。在路星河帶走耿耿之後,余淮總是表現出生氣,可是也僅限生氣。唯一的直接矛盾衝突點就是兩人去超市比賽喝汽水。而耿耿,在兩段關係中直到最後一集都沒有理清,讓人不禁唏噓她到底是理不清還是想在喜歡余淮的同時也不放棄路星河的追求。有誰會介意多一個對自己好自己的人呢?

耿耿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可是,在觀眾心中,那時候的他不是最好的他,那時候的你或許是最好的你。

劇中,高中時期最好的耿耿沒有接受最好的星河,也沒有得到不是最好的余淮的接受。所以,「我們」究竟是誰?

主角光環也沒能戰勝人設討喜的路星河,余淮如果最後沒有得到耿耿的愛,將會一敗塗地。即使他們最後在一起,也只會讓觀眾在心疼路星河的同時表達出對余淮的失望以及對耿耿的不滿。

這樣的人物發展是應該的嗎?考慮一下人物的家庭背景或許會明白很多。路星河和耿耿,是家境很好的人。路星河對學校,對高考的不屑,以及到後來能夠追尋自己的繪畫夢想,瀟洒地出現在耿耿面前,很大程度來源於他的家境對他的支持。而反觀余淮,父親遠在非洲打工,身體不好的母親寄所有希望在他身上言語中儘是道德綁架。他的壓力,極大。他輸不起,可是,因為耿耿,他輸了。物理競賽的分心讓那三年白費,高考同樣如此。曾經在學校風光無限的「小爺」無法接受在耿耿面前表現出自己的失敗與無能。劇情引領著觀眾感慨的同時更深層的疑問來源於什麼才是最好的我們?

最好的我們是在穿著校服簡單天真而又單純美好的高中嗎?可是那時候如班主任所說你沒有站在他(她)面前配得上他(她)的條件,當你在未來真正配的上他(她)的時候,卻已物是人非。這部劇最閃光的地方在於將高中還給了學校,將時間還給了高考,讓人覺得真實。愛情或許在身邊朦朧地發芽,但是,那座大山永遠是絕大部分高中生必須要跨過的檻。不是人人都是路星河,都是蔣年年,能夠那樣瀟洒,也不是人人都是余淮,周末,學霸屬性加身。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經過自己的努力,高考,然後或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部校園青春劇,的確有了青春該有的味道。高中不是只有做不完的試卷和堆得比人高的資料,但也不是整天你儂我儂在青春只有一次的借口下本末倒置。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都處於這兩個極端中。所以,在我們心中,他們的故事的確是最美好的。

這或許就是藝術作品的魅力,無論是小說,音樂或是影視,雖有不同的形式但判斷是否成功的標準都是在於能否引起讀者聽眾觀眾的共鳴。藝術來源生活,卻高於生活。遇到好的電影電視小說等是一種幸福,他們活出了你想要的樣子。 你我的絕大多數,都是平凡的個體。所以,那些人,那些故事,如果能在你心裡划過一絲漣漪,甚至能讓你感受到喜怒哀樂,那麼,它對你就有了價值。

最好的不是我們,而是他們。而在他們心中最好的卻是我們。或許,沒有什麼「最好的我們」,只有期待成為「最好的我們」並為這個巔峰的目標不懈努力。如果最好的你遇見的是最好的我,那將是我的榮耀,如果最好的你遇見的不是最好的我,那將是我的遺憾。

我們在什麼時候能成為最好呢?嘗試在你即將離開的時候,回憶一生,看看能否得到答案。

推薦閱讀:

最好的愛情應該是這樣的
大米飯泡肉湯,永遠等於……
《最好的我們》余淮和耿耿為什麼要做同桌?
陌生是對愛過最好的尊重

TAG:最好的我們 | 校園 | 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