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不會得罪別人,長不大才會

有學員問我:老師,我這人說話特別直,這樣很破壞關係。為了和諧關係,我到底是該繼續壓抑著接納,還是去做真實的自己?」

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是超越二元對立的狀態。

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是一個無處不在的陷阱,這種思考方式會讓人變得善於詭辯,讓身邊的人陷入深深的無力感。更重要的是會自我蒙蔽,完全看不到自己的盲點。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被媽媽狠狠責備,我很委屈而且不服氣地說:「你就不能態度好點跟我說嗎?」

我媽都會回一句「難道還要我跪下來求你嗎」,十幾歲的我就會被噎得說不出話來。

詭辯就是讓身邊的人感覺很不對,但卻抓不到一個顯而易見的破綻可以辯駁。

作為導師我也常常會面對這樣思考模式的學員,比如當我提醒很多做父母的人「學會接納孩子,信任孩子。」

他們會說:「哦,周梵老師你的意思是那就是不管他們了,對吧?」

蒼天在上,我從來都沒有這麼說過!

這種用非黑即白的方式回應世界的方式就是小孩子的方式,小孩子是真實的,同時也很容易讓人感覺殘酷。

《奇蹟男孩》里一出生就面部畸形的奧吉說,相對於面對成年人,我更害怕面對小孩子,因為他們見到我都會害怕,小孩子不太會掩飾。

小孩子才會直接對一個人說:

「你好老啊」

「你好醜」

「我討厭你」

小孩子才會很喜歡問大人電視里出現的那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因為把事情分類成兩種是非常簡單的,對心智要求不高。但要同時看到並接納一個人身上的複雜性和多元性就要難得的多了。

遺憾的是,很多成年人雖然在生理上已經成熟,但在心智上並沒有比他們5歲時有本質上的進步。

成熟跟年齡沒有關係,和技能也沒有關係,他們可能懂得高等微積分,擁有註冊會計師執照,又或者精通五門外語,但在心智的另一個層面的發展可能是完全停滯的。

即使我們的父母可能是高級工程師,或者大學老師,他們已經五六十歲了,你依然可以看到他們身上那個幼稚部分,而且通常這個部分也只有最親密的人才能看得到。

所以他們也沒辦法教給孩子成熟地回應世界的方式也不奇怪了。

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所帶來的問題就是人們的生命就像鐘擺一樣,只能在兩個極端跳來跳去:

要麼壓抑什麼都不說,要麼爆發口不擇言;

要麼控制,要麼放棄;

要麼黏稠共生,要麼隔離疏遠;

所以在這些人的關係中,要麼討好別人,要麼得罪別人,再沒有別的可能性。如果實在還要加第三個選擇,那麼就疏遠別人。

這也是我們之前談到過的「偽佛系」狀態,通過製造距離來消弭在親近的關係里求不得所帶來的挫敗感。而我想說的是學會掌握第四種選擇。

真實地做自己當然是說出內心真實的聲音。思維和情緒是量子級別的存在形式,是物質世界無法感知到的,但語言則是思維和情緒在物質世界的表現形式。

如果你發現如果你一旦做真實的自己就會得罪別人,那麼就意味著在語言之前,你的思維和情緒里本身就會有攻擊性的能量。

在這種前提之下,你要麼必須說假話,違心地表達才能維護好和諧地關係;要麼說真話,但會得罪別人破壞關係。陷入尷尬的兩難境地自然在所難免。

比如:你有位胖胖的女同事,一天穿了一套貼身的連衣裙,走到你面前,帶著些許興奮和期待問你「這是我剛買的,怎麼樣?」

你看著她穿出來的樣子,曲線畢露,無論是身形的曲線還是贅肉的曲線層層疊疊歷歷分明。

遇到這種情況大多數人就會覺得很為難,要麼真實做自己直話直說「你穿這樣更顯胖,不好看」,要麼違心地說「還不錯,挺好看的」。

然而你還可以說「這件沒有上個星期你穿的那件寶藍色套裝好看,那件比較凸顯你利落的氣質,而且很好地修飾了你的曲線。相比的話我覺得你比較適合那種風格。」

你看這樣講即說了實話,但是對方的感受也不會太差,而且你也真實地給出了你的建議。

這不是一個技巧問題,而是生命狀態的問題。一旦把它看做是社交技巧,這種表達就會流於膚淺且僵硬。

能真誠地說出這樣的話來的人內在一定是中正且多元的。他不會輕易評判一個事物絕對的美醜、好壞、善惡…他能超越於單一的價值觀,而且對他人是充滿善意且發自內心地尊重的。

這種狀態一定是貫穿於這個人的生命背景的,而不是為了說出得體的話而生硬地編湊出來。

如果平時內心就是刻薄且單一化地感受世界,然後臨時抱佛腳地想表達善意或欣賞,那種好像在偷穿別人衣服的尷尬感就會出現。

所以重點不在於語言,而是能量,如果能量這個詞大家覺得太玄乎,那麼我換一種表達方式好了,我們可以叫它起心動念。所以為什麼慎獨如此重要。

「慎獨」最早出現在《大學》《中庸》:「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即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依然留意自己的行為,而這個行為不僅是可見的外顯的層面,連內心的思想起心動念這個更精微層面的行為都有所警覺。

在我的公司里,團隊的夥伴都知道,周梵要求大家不僅不能說別人的壞話,而且連想都不能想。這無關乎道德,而是為了守護好自己的能量狀態。

因為所有起過的心念都是一股能量,都會留存在潛意識裡,正向的念頭當然會助人助己,負向的念頭自然也會傷人傷己。

世界就是自己的投射,如果真實地做自己表達自己發現就會得罪別人。這透露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在某個層面,你和自己的關係是不好的。

人格背景里那股尖銳的攻擊性的能量一直都在,所以一旦放開社會人格的偽裝而真實起來,這股能量就會噴湧出來讓別人感到不適。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股攻擊性的能量在用語言表達出來傷害別人之前,它已經留存在自己的意識當中多年了,它如同緩釋膠囊一樣,不斷釋放出否認、懷疑、責備、羞辱…這樣的能量傷害自己。

不然你以為那些突如其來的憤怒或者突然襲來的無力感、無意義感是從哪裡來的?

成熟的標誌就是尊重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價值觀。

放下那些個人化的標準,平和地看到這個世界的多樣性,看到一個人的複雜性,同時不會因為看到這些而驚慌失措,甚至大失所望,或者忿忿不平心灰意冷,覺得世界辜負了自己的美好期望。

而是藉由這些線索看到自己的盲點,看到自己成長的方向。當你進入一個更高的思考維度,這個維度可以覆蓋不同的價值觀,在高維世界,你獲取的信息,你能看到的美,你體驗到的豐富性將完全不同。


推薦閱讀:

你會發祝福簡訊嗎?——心理學告訴你背後的奧秘
談談余霜小姐姐準備比賽的感受及自己的經歷?
應采兒為二胎努力,你怎麼看?

TAG:說話 | 心理學 | 巨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