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腸道菌群與免疫系統的互相作用

人體的腸道菌群具有種類繁多,功能複雜的特點,而免疫系統是身體抵抗外來病毒的第一道,也是至關重要的防線。早就有科學家論證腸道菌群的平衡與否將會影響到免疫系統功能的發揮。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二者的影響是相互的,免疫系統對腸道菌群的影響逐漸被揭開。

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群落遍布在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人體內生存著400多種,數目高達百萬億個的細菌,他們分布在口腔、淋巴、腸道、皮膚等各個角落。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腸道菌群。

腸道內的細菌存活數量大約有100萬億個,有500~1000個不同的種類。這些細菌可以分為三大類:共生菌、致病菌、條件致病菌。共生菌是對人體有益的細菌,對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致病菌是危害人體健康的細菌,當數量達到一定的規模之後就會生病。條件致病菌是中性菌,在人體健康的時候無害,當人體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她們就會變成致病菌,威脅身體健康。這些不同種類的細菌組合成不同的菌群,只要共生菌與條件致病菌在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人就不會生病。因此,維持人體的微生態平衡至關重要。

隨著研究的深入,很多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的作用不僅局限在腸道,還對免疫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有著重要的影響。

腸道菌群是免疫系統的指揮官

身體器官從出生起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嘴巴會品嘗到各種各樣的美食,鼻子會聞到千奇百怪的味道,皮膚會由黑變得白,也會有白被曬紅,讓這一切都得以正常進行的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否則我們每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就會被過敏,腹瀉等問題困擾。

腸道的信號可以通過神經元、激素以及免疫系統從腸道傳遞到身體的其它部位,我們將這一過程稱之為「軸」。而免疫系統是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傳遞活動。

身體中很多有很多重要的「軸」,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大腦與腸道菌群的關係,被我們稱之為腦腸軸。「軸」將腸道和其他器官聯繫到了一起,很好地解釋腸道菌群失衡與一些疾病的關係。比如說,就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患炎症性腸胃病的人往往也會患有抑鬱症是這種聯繫的有力證明。腸道可以通過神經通路和免疫系統的細胞分子改變大腦生化反應,而細胞因子的產生依賴於腸道菌群的狀態。

應激反應也能夠很好地證明大腦與腸道菌群的關係。實驗證明,過早的讓小鼠離開鼠媽媽會打亂小鼠的腸道菌群平衡,應激激素水平提高,從而影響免疫力的功能。

雖然這樣的實驗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認為:在生命的初始階段,體內的菌群種類越豐富,免疫系統越完善,越有利於增加機體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

另一方面,剛剛出生的嬰兒體內是沒有任何微生物的。經過在環境中的暴露,衣物接觸以及母乳餵養等活動後,短短的幾個小時他們就會被微生物包圍。完善的免疫系統會正確的區分共生菌,殺掉致病菌維持體內的菌群平衡。由於微生物群落本身對體內環境有著嚴格的要求,環境一旦改變體內的菌群種類和數量就會下降,造成免疫力低下。影響腸道環境的因素大到外部手術,小到悲傷地情緒,很多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的問題。

免疫系統影響腸道菌群的分布

腸道菌群指揮著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免疫系統也會給腸道菌群適當的反饋。

微生物菌群對宿主的腸道免疫系統發育有重要的作用,但微生物的過度刺激也可能導致腸道免疫細胞不適當的激活和腸內炎症的發生。腸道黏膜屏障由黏膜表面的黏液層,腸上皮本身及其緊密連接黏膜下固有層等組成,它作為物理屏障是抵禦腸腔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能減少微生物與小腸上皮的直接接觸,有效組織細菌穿透黏膜。

免疫系統還能夠促進宿主和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適應力,使之共同進化。脊椎動物的適應性免疫具有特異性和記憶性的特點,能有效地應對微生物的各種反應,促進宿主和腸道菌群的共生關係,進而再次提高免疫力。

另外,宿主腸道免疫系統對共生菌有一種制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它能夠限制共生菌進入腸道上皮細胞,避免微生物對腸道的過度刺激,以維持腸道微生物與宿主正常的共生關係。

人體的正常運作離不開腸道菌群與免疫系統的協調作用,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確保腸道菌群平衡,維持身體健康。

推薦閱讀:

從那個吃瘦人微生物減肥成功案例說起
節後減肥,先讓腸子「瘦」起來!

TAG:腸道微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