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構建有條理的學術論文?

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在訓練學術寫作的過程中構建一篇極為有條理的文章並不是易事。學術文章的結構看似簡單:歸納起來無非「引言——文獻——理論——數據——方法——結果」 而已;然而一篇文章的段落與段落之間,每一句話與下一句之間,到底應該如何安排才算是有條理、有邏輯?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有的文章沒有條理?為了把一個要點說清楚,到底要怎樣論證、如何組織論證的遞進和結構才算是好文章呢?哪些話需要寫,哪些不需要寫?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組織文章結構的問題。

1. 什麼是有條理的文章?

有條理的學術論文有這麼幾個特點:

  1. Coherent: 完整的、連貫的、前後一致地講了一個故事。
  2. 遞進性:文章像蓋一座城堡一樣,一個觀點搭著一個觀點地蓋起來,一個環節緊扣一個環節的遞進,像是作者一點點展開一副地圖,帶著我們徇著它的方向一步步到達目的地;
  3. 邏輯性:作者寫文章的思路是清楚的、符合常規邏輯的,各個部分、各個段落之間的順序是合理的、有利於讀者理解的;
  4. Concise: 文章不啰嗦,句句有用;要義無缺失,句句不能少。
  5. 易讀性:讓讀者讀起來很舒服,不費力,不困惑.

總的來說,讀一篇條理清晰的文章就像跟一個頭腦特別清晰的人對話,他知道他要去哪,腦中圖景不亂,步伐清晰,目標明確,一步一個腳印的帶著你順著他的思路走,直達目的地。

2. 什麼是沒有條理的文章?

讀沒有條理的文章你彷彿看到一張思路不清楚的面孔——作者東說細說,好像哪句話都是對的,但是你跟的很累,聽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到底要說什麼。比如以下幾種常見類型:

  1. 羅列文獻型:文獻綜述部分常見的問題是,作者羅列了一大堆不同的文獻,一個接一個,羅列完了你卻並不知道這些文獻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羅列它們,作者到底接下來想幹嘛;
  2. 思路跳躍型:作者說了一個觀點,還沒有解釋好,又跑去說了另外一個事;另外一個事還沒說完,又跳回來說第一個觀點;
  3. 前後矛盾型:作者在文中先前提到的觀點和後面的觀點向左,或者不能互相支持, 或者彷彿忘掉了前面說了什麼;
  4. 佛系無求型:你也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說什麼,要往哪個方向走,作者洋洋洒洒地以一種寫散文的風格在寫研究論文;
  5. 徹底思路混亂型:作者是任性的小公舉,想到什麼就寫什麼,讀者如同面對一團亂麻,只有使用讀心術才能跟隨作者魔鬼的步伐。

3. 推薦一本介紹寫作邏輯的書

寫作邏輯和論述結構這件事雖然無比重要,但是你會發現很少有哪個導師或哪門課會專門花時間系統給學生講解或訓練。自己寫得出好文章,不代表能講授得清好的文章結構是怎樣搭建的。這大概跟學術文章結構並沒有絕對的「最佳結構」有關,也跟學術文章主題不同、研究方法多樣有關。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從來沒有接受過關於論文論述結構的專門訓練而主要是通過不斷地讀和寫去領悟,那麼你並不是少數人。

然而好文章的結構總有共性的。我最近試圖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想來想去腦中浮現出「雨傘」「樹榦結構」這兩個比喻:好的文章結構應該是能把文章里最主要的大觀點按照邏輯順序連接起來,同時又能把這些大觀點分別一個個打開成小觀點,把小觀點也用一條橫向的線聯繫起來,就好像雨傘合起來的時候就是連起來的文章主幹,張開的時候每個主幹觀點都有其他橫向小論點來支撐。然而想到這兒我腦中忽然閃過了《金字塔原理》這幾個字,於是趕緊把書找出來重新看一遍,哎呀呀,原來我想說的都在金字塔原理里被概括的非常充分了。

《金字塔原理》是芭芭拉明拖(Barbara Minto) 的主要作品,書中的主要觀點和方法被很多諮詢公司所採納,很多人聽說過金字塔原理可能是因為麥肯錫對該方法的使用,在麥肯錫工作過的馮唐也在一篇文章里專門談過這個方法。而其實這本書對寫作思路和寫作邏輯非常有幫助,如果你剛好在論述結構這方面有疑惑,建議你把它找出來詳細讀一讀

4. 主論點——分論點——分分論點的金字塔結構

我們大部分人在動筆寫論文的時候都不是思路百分之一百清晰的時候,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明確,就是在寫的時候我們要去尋找自己最主要的主論點,而每個主論點都應該由分論點去支撐,如果必要,分論點又應該有分分論點來支撐,借用金字塔原理,那麼這些論點之間的關係就是下圖所示

圖片來源:芭芭拉明拖,《金字塔原理思考寫作與製作圖標的邏輯》

舉例:假如我需要在一篇論文中說明「北京一年四季的季節特點」,那麼我們很容易就想到這篇文章的結構應該大致是這樣的:

理論上來講,任何一篇條理清楚地論文都是由這樣大大小小的觀點組建而成的,仔細去分析好的論文,你會發現它們

  • 每一個」section」(部分)都是圍繞一個主觀點進行論述的;
  • section里的每個段落都以幾個分觀點來支撐主觀點;
  • 每個段落中的每個句子又都以分分觀點的來支撐分觀點。

這樣就呈現出了三級觀點的結構。而一篇文章里為了把觀點說清楚,經常會出現更多層的論點,仔細畫出來的話可能是四層、五層甚至更多層的機構。

如果用圖表示的話, 對應以上觀點結構的寫作結構就是這樣:

所以這對於我們寫論文的啟示至少有以下幾個:

  1. 好論文的每個主論點是什麼非常清楚突出;
  2. 主論點和主論點之間不是沒有關係的,而應該是按一定的邏輯關係聯繫起來的(比如,「春夏秋冬「之間是按照時間順序的邏輯關係展開);
  3. 主論點的展開是由幾個不同的分論點支撐的;
  4. 分論點之間也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聯繫起來的
  5. ….(以此類推分論點和分分論點,以及分分分論點之間的關係)

此外還要注意:

  • 好文章在連結不同論點的時候總是給讀者一些語言上的提示,有一些承上啟下的句子;
  • 每個論點應該有屬於它自己的層次,不可以隨意向上一層或向下一層移動,否則就會出現邏輯不清的感覺。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想到「雨傘這個比喻:again, 你最重要的主觀點是連接全文的一條紐帶,哪裡都不能斷,前後緊密貫通,這最終才形成了全文一條清晰的脈絡,就像雨傘合起來時傘的主幹是一條完整的系統;但為了把主觀點解釋清楚,我們又需要把每個主觀點打開來討論,找到幾個分論點來支撐每一個主觀點,就像傘張開的時候橫向的支架對縱向主幹的支撐。

仔細去觀察好的文獻,你會發現作者在安排各個主觀點出場順序上一定花了些心思,主觀點是層層遞進地呈現給讀者的,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帶著讀者完成對每個主觀點的理解和接受;同時,好的文章在討論一個主要觀點時,這個部分的每一段或每一句話都會跟這個主要觀點有關,目的非常明確,而不是跳來跳去(比如,在討論「春天的特點」時候忽然講一句秋天的特點又跳回來),也不會討論跟該主論點無關的話(比如,講春天的特點時忽然講到頤和園的風景,於是講起了頤和園的歷史)。這就是我們常在評語里看到的「條理清晰,邏輯嚴謹」。

5. 具體操作的一些方法

了解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觀點之後可以做這麼幾個事情:

  1. 用金字塔原理的思路分析好文章的結構好在哪。在讀文獻的時候我們可以使用金字塔的結構,去把一篇好文章的每個部分的主論點、每個段落的分論點、甚至每個句子的分分落點都歸納出來,仔細去體會各個層次的觀點是如何搭建的、有怎樣的邏輯關係、為什麼給人有條理的感覺。
  2. 動筆之前先寫提綱:用提綱的方式總結自己論文最主要的觀點、支持每個觀點的分觀點、支持分觀點的分分觀點。Word裡面bullets的格式就非常適合做這個。寫提綱的好處是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你的邏輯是否順暢,各部分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需要在詳寫一個段落前先進行調整。
  3. 練習「同理心」原則:其實總的來說對文章結構的設計只有一個原則:同理心原則,也就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這麼說、以這樣的順序說對方能不能聽懂。好的文章就是讀者讀著明白、讀著順暢的文章。所以你可以把自己文章的邏輯講給身邊的朋友聽,反覆修改,以找到最能夠被讀者理解的邏輯。這個邏輯通常就是所謂「有條理」的邏輯。

P.S. 本想跟大家分享一篇具體的學術文章是如何構建主論點、分論點和之間關係的,但是發現文字這種溝通方式比講課在做這個的時候難太多了,希望以後有機會以其他形式分享吧。歡迎大家自己找一篇本領域的學術經典文章進行練習。

P.S. 《金字塔原理》的主要觀點當然不止這篇文中討論的這些。下一篇我們再談另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寫作中的"key line".


推薦閱讀:

回首看我的論文寫作之路 ——學習是從習慣到素養的躍遷
學術研究的一般過程(Ⅱ)——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如何攻克論文寫作中的困難(2)——分步「隔離式」寫作法
學術寫作的訓練利器:今天你寫Reaction Paper了嗎?
如何攻克論文寫作中的困難?(1)——你論文的「貢獻」是什麼?

TAG:學術寫作 | 學術論文 | 社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