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釋義

五行即事物的五大類基本性質表現,至於它為什麼叫「五行」而不幹脆叫「五性」或別的什麼,咱待會兒說到其含義與陰陽的關係時再詳細解釋。現在,咱先看五行各自的內容中都包含有哪些性質。按照我們的習慣,應該先從水說起,「天一為水」嘛,然後依木、火、土、金的順序一一說明。

水曰潤下。象徵柔和、普遍、原生、本來的一些性質。具體一點大概就是在方位上向下運動的、方向上處於北方的、物性方面為滋養、滲透、溶解、潤滑的、感覺上寒冷的、柔軟的、平和的、視覺上呈現黑色的、味覺上是鹹的、行為上表現為順從的、消極的……

木曰曲直。象徵生長、發展、靈活而有原則的那些性質。具體說來,方位上向左運動的、方向上處於東方的、物性方面為彈性、撕裂、排斥、膨脹的、感覺上溫和的、富有彈性的、深刻的、視覺上呈現青色的、味覺上是酸的、行為上表現為帶有協商和爭議性的……

火曰炎上。象徵極盛、極端、絕對、理想化的性質。具體說,就是向上方運動的、處於南方的、物性方面表現為熾烈、分解、熔化、離散、劇烈變動的、感覺灼熱、滾燙、高度理想化的、視覺上呈現為赤色的、味覺上是苦的、行為表現上主要為激進性和命令性……

土曰稼穡。象徵厚重、積累、實在、沉澱的某些性質。具體包括原地自轉的、居中的、物性表現為承載、轉化、粘結、阻塞性的、感覺上是無溫差、粗糙、務實的、視覺上呈現為黃色的、味覺上感到平淡或甘甜的、行為表現中規中矩、按部就班、不急不怠……

金曰從革。象徵收斂、直接、肅殺、無原則的性質。具體地說,向右運動的、位於西方的、物性上光亮、切割、堅硬、有延展性的、感覺如寒冰般刺骨、尖銳、凌厲、凝聚性很強的、視覺為白色的、味覺是辛辣的、行為表現為保守、強硬、頑固、富於攻擊性……

單從以上內容來看,五行的分類似乎顯得很沒有道理,許多毫不相關的性質都被莫名其妙地劃分到了一類中,其實我們對性質的這種籠統的分類是有根據的,這根據一部分來源於實際經驗,另一部分則來源於五行本身的含義。關於經驗的根據咱等下再說,先說說五行理論本身的含義及其與陰陽太極的認識論之間的內在聯繫。

作為指導人們採用合適手段進行控制作業的方法論,其本身當然要與認識論有緊密的聯繫,否則就無法依據看到的實際情況判斷該怎樣著手對事物進行操控。五行又叫陰陽五行,不難猜測它與陰陽太極基本屬於同一個體系,其實五行就是連接陰陽和氣運的理論橋樑,也就是連接認識論和控制論的中介。五行本身是對以氣為本質的性質的分類,它與氣的關係無須多言,五行幾乎可以稱為「五氣」——五種氣相。

氣是性質的本質,當氣與陰陽結合的時候,前面說過,此時原來單純為了表示界限的陰陽便具有了許多種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對立的性質和屬性,這些性質和屬性無疑是由氣賦予陰陽的,因為氣本身就是一切性質和屬性的本質,哪裡有氣哪裡就會有性質和屬性。當陰陽有了特定的性質和屬性,作為陰陽之和的太極自然也會獲得某種性質或屬性,畢竟陰陽都與氣結合了,作為陰陽之和的太極必然也已經與氣結合了。咱已說過,所有真實的事物不外乎是以陰、陽、太極的方式構成的,那麼當氣賦予這種真實構造的各部分以性質和屬性的時候,作為陰陽太極與氣運之中介的五行便會自然地從中產生出來。

最初的真實一定是最原始的真定義,其陰、陽、太極皆為原生性質,故其界限無論內部外部都不明顯,就像水一樣,既能滲透到大部分物體中,又能與自身無限相融(無論把多少水放在一起都會成為一體)。由於界限模糊,無法積極地排斥外物,所以它表現為柔軟、能溶融。但它還是有界限的,否則便難以真實地存在,因此它會佔據一些地方,甚至是普遍地佔據著極其廣大的地方,可它依然不會很顯眼,更不會主動地與別的事物一爭高下,它只是順勢而流、潤物填溝。它是最初的、是原生的,因而是最本原的、也是最普遍的。其陰為陰性的(本質)、其陽亦為陰性的(柔順)、其太極還是陰性的(消極),其真包含三重陰性特質,我們說它是陰中之陰、是至陰。

隨著氣的推動,任何具有一定性質和屬性的東西都會迎接變化的到來,只因氣本身就是運動。至陰之物作為陰性本質的陰的部分較難發生改變,所以首先改變的是作為陰性柔順的陽的部分,這部分會開始排斥自身普遍的本質,向著特殊化和獨立性方向變動,就像萌發的樹木種子一樣,不再安靜地等待,而是撕裂包裹自己的種皮,向外部展示自己獨特的生命活力。由於它開始排斥自己的本質,其內部界限已經逐漸清晰,外部卻依然不甚積極,所以它表現為有彈性、存在感漸強。雖然它在排斥自己普遍的本質,但它的陰尚未發生完全的改變,所以在真定義中,其陰將從無法質疑的本質變成漸行漸遠的根據或原則,如同樹木那固定不移的根系,提供給其獲得自我定義不可缺少的一個參照條件,沒有陰,它將喪失真值。總之,此時的事物及其概念的陰仍然是陰性的(不變的原則)、其陽是陽性的(不斷的發展)、其太極受到內部排斥產生的膨脹作用的影響亦是陽性的(靈活而有彈性),這樣的真實事物包含兩陽一陰的特質,富有活力和生長發育的能量,我們用木為其冠名,代表青春的生命氣息。

變化還會繼續,當木之真定義的陰部分終於隨著不斷增強的對既定原則的排斥而發生改變的時候,理想便取而代之成為真實的一個組成部分。理想不帶有約束或牽制性,自然不會遭到排斥,因而原來木之真定義的陽的部分也會同時從排斥變成命令,為實現理想而發布的命令。可是,理想狀況下也許應該是用不著下命令的,所以此時的真實內部存在著極端的對立衝突,其內部界限也因此顯得極端清晰,特殊性乃至個性也就得到了完全的展現。由於其陰陽部分皆呈陽性,界限相對模糊,在外部看來它與最初的真實會有著相似的表現——反而顯得比較柔軟,但若一旦有人試圖接觸便會發現,這種柔軟完全跟烈火一樣,能在眨眼間把靠近它的一切化為飛灰。跟烈火不會在已成灰燼的東西上燃燒一樣,這種真實也絕不重複自己走過的道路,它不允許自己被還原,重新接受原則、根據的束縛或是回歸最初的普遍的本質,它的本質就是它的理想,就是絕對的獨立、絕對的特殊、終極的興盛和發達,因此這是一種傾向於脫離現實的真定義,如同火焰般光芒四射、若夢似幻、恍忽不定,甚至轉瞬即滅。然而它是真的,儘管比起其它真實來顯得少而精貴,但它在短暫的存在時間內散發出的熱烈、高亢、明亮的氣勢足以證明它的真實,我們相信,正是這種太陽般的真實給大道和自然帶來了源源不絕的運行動力。它的陰是陽性的(理想)、它的陽更是陽性的(命令)、它的太極還是陽性的(激進),其真包含三重陽性特質,我們視其為至陽。

變化不會停止,反而會因火之真定義的激烈表現獲得更強力的推進。理想追求的絕對獨立與命令要求的絕對服從之間存在著極端的矛盾,維持這種矛盾的存在是不現實的,火之真定義的這種脫離現實的傾向終歸會導致它向下一個環節轉化。因為矛盾,作為陽性理想的陰部分會摒棄作為命令的陽部分,同時自身也從傾向於脫離現實的理想轉變為可以實現的目的,被摒棄的命令則會以變成步驟或程序的方式重新尋求與陰部分的結合,從而保持真定義的完整。此時其內部界限清晰而穩定,沒有完成這一步轉化的真定義都將如遭到火焰吞噬的柴草般消於無形,只留下少量的灰燼標示其曾經的存在。但正是那些沉積下來的灰燼才是真正的實在,拋卻了枝枝杈杈的外形、沒有了或青翠或枯黃的裝扮、消除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只剩下實實在在的經驗。唯有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事物才是可靠的,就像歷史積累下來的經驗、就像腳下廣闊無邊的土地。它是經過了理想的檢驗之後沉澱下來的真,因而是厚重的、是務實的,像承載著一切的土地那樣不溫不火、不急不躁,不刻意追求也不企圖逃避。肥沃的土壤清楚地知道每一粒種子的歸宿,因為在它的上面曾經有無數的種子發芽、長大、結果、枯萎,最後成為土壤的一部分。無數場洪水流過、無數次大火燒過,土壤或泥濘或乾燥但始終既不會溶化也不會被燒盡,它只是靜等洪水慢慢滲入並蓄積在自己內部,從而退去,或是等待烈火緩緩熄滅,然後收納掉殘餘的煙灰。它能托舉上升者、也能埋葬下潛者,能形成水道、也能堵塞河流,能變成沙子陷住車輪、也能和成泥磚砌出高牆。土之真定義一如土壤,以事實經驗為主,樸實無華,是對理想的反思和揚棄,不連續、不精細、卻注重切實可行。其陰為陰性的(既定目標)、其陽為陽性的(計劃步驟或程序)、其太極則是中性的(轉化過程),這一類真實事物的總體特質經常搖擺不定,由於它本身特彆強調與現實的連接,所以通常是遇陰呈陰性、遇陽呈陽性。

土之真定義的搖擺特質決定了它的穩定不會是永恆,其對可行性和事實經驗的偏重將推動它向下個階段變化。作為轉化過程的太極在長期的搖擺中牽動作為步驟或程序的陽部分不斷進行活動,而作為既定目標的陰部分則基本不動,當最終所有目標得以實現的時候,步驟或程序也就因為失去了目的而變得沒有方向,只能圍繞著一個既成事實作收斂運動,把凡是不屬於或不利於此事實的事物消滅掉,以便維護努力的成果。此時,陰部分已經由目標變成了事實,陽部分則從計劃變成了對事實成果的堅強維護,就像金屬一樣,沉重而堅硬。可是,由於事實是一種普遍性的存在,事實與事實之間是沒有顯著的界限的,所以特殊的事實是柔軟的、易受影響、易改變的,作為成果的事實也是一樣,儘管具有堅強的維護,但根本上依然是可變的、是無保證的,如金屬般,雖然堅硬,只要施加足夠的力量,還是可以隨意塑造其形狀的。然而,堅強的維護畢竟不可忽視,其對非特定成果的外部事實的破壞能力更是不容小覷,這種能力通常是極為尖利和直接的,與簡單粗暴的武鬥行為有著非常相似的性質,像金屬兵刃一樣,能夠輕易刺穿甲胄,給對方造成巨大的殺傷。這種與金屬有著相似性質的真定義往往與暴力、執著、守護、內斂、保守等事物相關,象徵著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也象徵著怎麼勸說都無動於衷的頑固。其陰是陰性的(特殊成果)、其陽是陽性的(堅硬而強力的保護)、其太極也是陰性的(冷酷地肅殺),其真包含兩陰一陽的特質,代表珍視和貴重的含義。

金之真定義中作為特殊事實的陰部分雖然受到陽部分的堅強保護,但因其自身的易變性,它早晚還是會從特殊的成果變成普遍存在的事實本質,而陽部分也會隨著保護核心的消失從堅硬的陽性特質變成緊密依附於本質的柔順的陰性特質,於是事物便還原回了最原始的狀態,五行的循環歷程結束。當然,新一輪的循環也在同時開始,氣運周轉不息,事物變化不止,一旦出現停滯便會伴隨毀滅。性質沒有永恆,但所有事物都會在不斷的順序變化中成為永恆,這就是五行相生的基本含義。

陰陽太極是永恆的真形勢,氣是變動不止的相和象,二者的結合便構成了作為現象和現實的整個世界。我們把真與氣的結合稱為「行」,意為如人的行走一般,萬事萬物也都會沿著自己的「道路」行進,這種變化就是一切真相的規律之所在。此包含一切規律的「行」大概分為五個階段,循環往複、周而復始,五個階段各有不同的性質和特徵,任何能夠獨立存在的事物無不經歷這五個階段者,而且相互關聯的獨立事物或是一個系統內部各機構之間,五階段的運行過程會是協調和統一的。這是一種類似「全息」的存在方式,當然我們那時只是簡單地說「萬物皆有五行」。因為五行包含了所有性質和屬性,並且為了強調其變化、運轉的含義,我們才會用「五行」來指稱這一理論,而不是用別的名字為它命名。

推薦閱讀:

最偉大的哲學電影——銀翼殺手(中)
不合時宜的冥想:尼采談叔本華(三)
「平庸之惡」的法律思想根源及其當代復活
對話雷思溫 | 哲學老師眼裡的日常生活和問題
人話佛哲000 | 讀前須知

TAG:哲學 | 中國哲學 | 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