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志

為了表述的方便,咱先把德行換成另外一個意思差不多的詞語——意志。我們很少使用這個詞語,因為它太強硬了。雖說跟德行一樣都意指個人的思想和力量,但意志沒有絲毫保留和商量的餘地,就像王者的命令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德行,也都有自己的意志,德行通常表現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與德行不同的是,意志往往在人對物的實際支配上得到體現。由於物不會不接受人的支配,他人卻有可能拒絕同我的交往,因此德行經常包含妥協和讓步,而意志不接受任何阻滯和障礙。不難看出,意志比德行更強力、更有效。

意志雖然在控制效果上要比德行更加強力,並且它與德行一樣都是指主體在思想意識和實際行動上的全部能力體現,但意志是不能代替德行的。意志多體現在人對物——也就是主體對客體的支配行為中,它的運動方向永遠是自主動方向被動方傳達,從主體向客體貫徹,由自我對他者下命令。這就是意志,它永遠是向外的、擴張的、拓展的、開創的、有時甚至是帶有侵略性的,它的存在要求必須有先天的、永不能被消除的強與弱、上與下、高與低、貴與賤、主與奴的關係,否則它便不能得到自身那固定的運動方向上的合理性規定,也就是說如果有兩個在力量強弱、地位、榮譽等等方面都不分高下的主體,那麼在他們之間是無法存在意志的自然流通的,除非他們倆當中有一個自願服從於對方,或是兩人通過打賭、決鬥等方法來分出主屬差別。而德行就不同了,德行原本就是用來表示主體在與其他主體之間相互作用時表現出的能力的,一個人的德行是要在他去世之後交由所有與他有過交往的別人來評價的,因此一個人要想擁有好的德行,他就得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不斷地留意別的主體對自己一言一行所作出的反應,並且通過自省和反思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別人的意圖和想法,以此來修正自身的行為方式,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儘可能地做到與人為善、和諧共處。所以德行的修習是自外而內、並用優異的自我控制能力展現給眾人,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強大,所謂「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勝」在這裡指「成功地用意志去支配」,等於說德行就是意志的雙向運動,一方面是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優秀,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人為鏡」取長補短,修身養性,把意志引向自身,依靠強大的自我控制能力表現自己的力量。德行的存在前提是認可大德的社會環境和一些有長期的穩定交往關係,因而互相之間非常熟悉、能夠依據大德標準公正地對彼此作出全面評價的人們,非如此,德行是不能產生事實上的約束效力的。

在原始宗教被我們的反思所排斥,因而不能產生出足夠的思想控制力的時候,我們藉助自身較為穩定的農業生活模式,創造出了以德行為主的行為控制體系,並以此體系為核心構建起了封建的社會組織結構。德行的控制是嚴格的、秩序的,通過一系列的禮法、規制、儀式、教育,要求每個人在任何場合都做到不妄言、不亂動、舉止得體、謹言慎行、言行一致,目的就是以行攝思,通過行為訓練來抑制暴虐想法的表現,使忍耐與涵養成為人們認同的良好生活習慣,將早期充滿野性的人群一點點地馴化出文明的模樣。「禮儀之邦」的美譽用你們的眼光看來也許是靠著犧牲了許多人的個性換來的罪惡稱呼,但那是我們自主選擇的文明道路。為了團結為了平安,我們有必要採取一些手段和機制來加強對自身的控制,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隻有性格、有頭腦的野獸,跟宗教思想控制體系和經濟控制體系相比,我們的行為控制體系少了狂熱和競爭,多了壓抑和安定,但在我們當時看來,這是最好的,也是唯一可行的選擇了。

德行是意志的雙向運動,我們通常喜歡在文章中用德行代替意志,儘管我們很清楚德行和意志的區別,不過在只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係,很少重視人對物的精細掌控水平的時代里,幾乎不會出現說某人德行很好可能力不行的情況,能力不濟的人最好提前說明,否則等到頭來無法交差的時候,人們對他的評價可就不是能力不行,而是德行不好了,除非他是被強人所難地硬推上去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主張做人要謙虛、不能冒險接手自己沒把握的工作的原因,不自知者焉能自持甚佳?要與不能良好自持、自我控制的人交往合作,若不是原本就對其非常熟悉的話,難度可能會非常之大。但是,擁有完美德行的人幾乎是見不到的,可有些時候——比如前面提到過的大災害和敵人入侵的時候——我們必須要進行大規模的人力調配,這些被調配的人員不可能都是彼此熟悉的,他們在調配過程中會有怎樣的德行表現也很難保證。以德行評價為基礎的行為體系只在安定的農業生活背景下有效,一旦遭遇大的社會動亂或人員遷徙就很難確保德行評價的公正和全面了,這就意味著人們的行為可能完全失控,沒有組織就沒有力量,既定目標就沒法完成,所以我們需要準備一套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發揮出強大組織效力的群體控制手段,這套手段在平時不能與德行體系有明顯的衝突,還得隨時能夠使用出來。這就是意志和權力控制體系,它在很多政治或倫理著作中會被我們有意地掩藏在德行體系的偽裝之下,因為德行體系才是我們的社會組織的基本原則。可是到了歷史的中後期,行政權力體系在大範圍上完全取代了德行體系的原則地位,應該說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德行體系在建立時針對的就是一族一黨的小範圍自治,大概相當於原始部落或村莊的大小,更大範圍的組織調動方面,德行體系只能作為一個控制基礎,真正的控制行為將由權力集權機構實現。

個人的主體意識是只屬於特定個體的東西,外人和外物都無法介入和管轄,而個人的意志和德行皆由個體意識支配,德行可以通過對外部世界的觀察及自省、反思來修正自身的意識偏見,但意志卻沒有這樣的反饋和糾偏的考慮。從意志的角度來說,除個人專屬的主體意識之外,其餘一切全部是物,是可以被我支配、為我而改變、而存在、而消失的物,包括他人的人身、人力在內,所有的東西都必能歸我所有,只要我能將我的意志通過我的力量貫徹到物上。他人的意識與我無關,但他人的意志要想抗拒我的意志,除非比我的意志更強、更有力量。注意咱在一開始的主語約定,這裡的「我」指且僅指主體,並不是俺或不只是俺的意志才這樣。

我們知道,只有意志是主體意識的天然才能,也就是生命的野性本能,德行是我們對意志的文明化改造,這改造得益於我們強大的反思和自省能力,我們因此不用再過著動物般茹毛飲血、相互毆鬥的生活。可是,天然誕生的東西從來不會消失,只要生命存在一刻,意志便如影隨形地跟著生命的意識而存在,不論我們對意志作出怎樣的修飾,把它改扮成文明的德行,但我們清楚地知道,德行永遠代替不了意志成為人們真正的本性。在德行體系失去約束力的時候,依然需要強力的意志維繫組織的存在。當然,也有人不這麼認為,比如很多主張「人性本善」論的悟道者就堅持人與動物雖同為生命亦天生不同,人的智慧使得人具有天生向善的本性,只是這種本性的開發需要教育的引導和一定的生活方式的搭配,否則人性的地位將被在人的意識中屬於低層次存在的野蠻的獸性所取代,人可以被生活所迫而扭曲本性變成野獸,可人並不天生就是野獸。

咱不必非要在人性善惡的問題上糾纏不清,那些問題爭論了幾千年也沒個結果,反正事實是意志對群體組織的控制力度在某些極端情形中,普遍比德行更為直接、有效。由於你們之前的幾代人受到了來自西方的現代文明的強烈衝擊,封建禮教塑造出的德行體系已是殘破不堪,想必你們在未來就算是不徹底放棄德行控制原理,也不會再沿用那些禮樂之類的古舊東西了,下面咱就以意志為中心,來探討社會的行政權力組織體系——即政權或政治的產生原理。

推薦閱讀:

白天腦筋轉的慢,夜裡才能專註高效率工作,是什麼原因?
【人性的秘密】你想什麼根本不重要,你的想從來都支配不了你的行為
意志力薄弱的人,都做不到這10點!

TAG:哲學 | 中國哲學 | 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