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生命是留不住的,我們要練習告別」
「當今清明節的意義是什麼」,前兩天知乎上有人提出了這個問題。
很多網友回答:
「上墳祭祖、全家聚餐……」、「已經淪為普通節假日了」。
其中有個聲音與眾不同:
「這是中國家庭進行『死亡教育』的唯一機會。」
的確,自古以來儒家文化說:「不知生焉知死」,漢文化對於死亡的態度一直諱莫如深。只談如何生,對於死亡最好不提,最好不想。
但正如「新」與「舊」,「生」與「死」也是循環往複,相互關聯的事情。
如果能正確面對「死亡」,或許能讓我們更珍惜「生活」。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里,阿狸邀請了諸多好友,讓我們來趣聊「生死觀」。
一、小時候以為「死亡」是
@杜杜
我的死亡教育都全靠武俠小說,從不覺得死亡是一件大事,只記得一位草莽漢子被處死前說了一句:「老子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Sophia
聽說靈魂有21克,死了我就可以飄起來了,像「小倩」一樣。
@viavia啊
有一次獨自在家,想到以後「長輩去世」的事情,越想越難過。又聯想到如果是媽媽不在了,我該怎麼活啊,我一定立刻跟著她「走」。
@誰還沒貓啊
我從沒想過死亡的問題,我還沒有女朋友,我可不能死啊!
二、長大後才知道 ……
@徐徐清風
清明節的意義無非就是《尋夢環遊記》里的那句話吧:「當活人的世界裡沒有人記得你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知乎-蕭寧
世界總是這樣,有人出生,有人死亡。給人的警示是:活著時,該如何對待生活?
@頓頓土豆二十斤
陪在爺爺床前走過最後一段,才發現原來生命在一呼一嘆間就沒了。
@奇葩說-蔡康永
生命是留不住的,我們要練習告別。
@奇葩說-馬東
父親走得很快,等我開車趕到的時候人已經不在了,那段時間一直放不下。直到大概三年後,有一晚夢到我父親,他對我說:「我今天才真正的走了,很高興跟你做一世父子,有緣再聚。
推薦閱讀:
※每一次離別都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遇
※夫妻年齡相差十歲以上(比如老夫少妻),幾十年以後年齡大的一方去世了怎麼辦?
※當可能人財兩空時,我們該怎麼辦
※最後一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