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拍電影喜歡去哪裡取景?

文 | 北美陶哎哎

本文於2018年4月12日,首發於公眾號:北美陶哎哎 (ID: peach0990)

美國TNT電視頻道出品的劇集 「黑色的血緣 One Day Shell Darken」 ,今年2月在洛杉磯拍攝,我恰好去現場探班。

劇中某段故事的發生地是夏威夷。出於對成本和檔期的考量,在主創人員所在的洛杉磯取景拍攝,是一個可行的方式。

洛杉磯一個熱帶植物園的環境與夏威夷頗有相似之處,於是在鏡頭裡,南加州的植物園搖身一變成了4000公里以外的夏威夷。

這種形式在影視拍攝中再正常不過。劇本中故事發生的地點,不一定代表實際拍攝時的地方。

以好萊塢為中心的美國影視劇,現在以及未來的很長時間,拍攝地會越來越多地來自歐洲的某個國家。

贏得了兩尊奧斯卡的 「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2049,」 幾乎全程在匈牙利拍攝。

迪士尼出品的最近四部 「星球大戰 Star Wars」,大部分都在英國拍攝。

索尼影業的新片 「蜘蛛網裡的女孩 The Girl in the Spider』s Web」,在德國電影基金的支持下,在柏林完成攝製。

歐洲各國競相歡迎好萊塢的到來,好萊塢團隊欣然前往。

遠赴歐洲拍片,美國工作人員可以享受幾分度假的體驗,更大的動力則是來自於歐洲國家給予的豐厚資金支持。

中歐和東歐國家,近年來憑藉開設的影視支持項目和便宜的人工成本,吸引了不少好萊塢的大製作。

HBO 熱門大劇 「權力的遊戲 Game of Thrones」 ,部分拍攝安排在克羅埃西亞,因為影視公司可以得到克羅埃西亞給予的退款優惠。

環球影業的 「媽媽咪呀之再次出發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也符合克羅埃西亞的影視退款項目,這部音樂劇電影大部分拍攝於維斯島。

6年前,只有一部美國電影攝製於克羅埃西亞。自從克羅埃西亞在2012年開啟了影視劇拍攝退款優惠項目,美國前去拍攝的數量穩定上升。僅去年一年,有4部美國知名影視作品在克羅埃西亞進行拍攝製作。

眼見東歐和中歐與好萊塢愈發親密,西歐和南歐的國家躍躍欲試。

法國、德國、葡萄牙,紛紛推出影視退稅和稅收抵免項目。

根據英國政府報告顯示,2016至2017年度,英國政府在影視稅款減免方面達到了4.15億英鎊,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0%。

今年2月,葡萄牙開啟了首個重點面向好萊塢的影視支持項目,第一年將提供現金退款1000萬歐元。

雖然在資金規模上無法與英國比肩,但葡萄牙有一個先天優勢,那就是終年溫暖宜人的氣候,一年四季皆適合室外取景,被稱為「歐洲中的加州」。舒適的天氣給了電影拍攝靈活的選擇空間。

德國也陸續發起兩大電影支持基金,首個基金項目坐擁5000萬歐元;最新的電影基金成立於去年夏天,現已有7500萬歐元的儲備。

好萊塢同樣是法國看重的大客戶。

過去,國外劇組在法國拍攝時,在法國當地開銷額度達到一定程度,才夠符合法國影視資金支持項目的標準。

去年,為了吸引美國劇組將拍攝和後期製作都調整在法國進行,法國把這個最低花費額度標準直降了75%。

所以,當看到 「碟中諜6 Mission:Impossible — Fallout」 里的湯姆?克魯斯在巴黎街頭飛騎摩托,就不會好奇派拉蒙影業為什麼需要這個故事在法國上演了。

即將於今年7月上映的 「碟中諜 6」,不僅僅從法國政府得到了稅收抵免,也因為在倫敦有拍攝取景,所以也符合英國政府的資金支持項目。

英國沒有對影視劇拍攝成本設置上限,這意味著,不管電影公司花費多少,公司都可以申報資金支持和退稅項目。

換在美國加州,是行不通的。加州規定,過高的影視拍攝成本排除在加州稅收抵免項目之外。

不對拍攝成本設限,除了英國,還有匈牙利。

今年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上亮相的兩部電影,Netflix出品的科幻電影「幽冥 Spectral」,以及傳記片 「柯萊特 Colette,」,均拍攝於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

被譽為「多瑙河的明珠」,布達佩斯的神奇在於,它豐富的景緻,能夠呈現出歐洲各個國家和首都的效果。

TNT的新劇 「沉默的天使 The Alienist」,選擇布達佩斯,來展現19世紀的紐約。

與迷人風光相結合的,是匈牙利慷慨的電影支持政策,每年批准的稅收抵免額近5300萬歐元。

電影公司可以通過申請退稅的形式,拿回在匈牙利當地花費額度中的25%。拍攝過程中,一些在匈牙利境外產生的開支,也可以符合此項目的退稅條件。

由詹妮弗?勞倫斯擔綱女主角的電影 「紅雀 Red Sparrow」,主要拍攝場景在匈牙利。電影后來在附近的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做了部分取景拍攝,這些在匈牙利境外的開支,也有資格享受匈牙利項目25%的退稅優惠。

不少歐洲國家,現在都以不同形式,開啟面向好萊塢的影視拍攝支持項目。對於後者來說,每年都可以節省一筆可觀的成本。

歐洲國家的邏輯是,好萊塢在當地拍影視劇,會創造當地就業,也會帶動當地消費,運行這些項目對促進本國經濟是值得的投入。

以法國為例。法國推行的電影稅款抵免項目,去年直接和間接地產生了20億歐元的消費,為當地創造了超過15000個工作。

2016年初,法國將稅款抵免額從20%提高到30%,隨之而來的是國外影視劇團隊的湧入。2017年,有52部外國影片在法國拍攝製作,比2015年多了30部。

受益的電影之一是美國華納影業發行的 「敦刻爾克 Dunkirk」,在法國北部拍攝了5個星期。這部贏得了奧斯卡獎項的電影,帶動了當地1900萬歐元的消費,聘用了至少450位法國工作人員。

另一部也由華納影業發行的 「15點17分,啟程巴黎 The 15:17 to Paris」,去年在巴黎和法國北部城市阿拉斯拍攝,因對當地產生的效益,同樣得到了退稅。

這不失為一種多贏的局面。

歐洲各國的影視支持項目,相互借鑒、彼此推動,有如桃紅李白競爭艷。

好萊塢盡可以不負良機,貨比三家,春風得意釣大魚。

作者簡介:北美陶哎哎,電影製片人,電台主持人,國際在線特約作者,新浪財經專欄作家。坐標洛杉磯。公眾號:北美陶哎哎(ID: peach0990)


推薦閱讀:

五十城·杜布羅夫尼克
為什麼歐洲人很喜歡的旅行車 在中國卻很小眾呢?
遍地築牆的時代,聆聽來自歐洲的聲音 | 歐羅萬象發刊詞
北歐中世紀的維京人都是海盜嗎?
五十城·科托爾

TAG:好萊塢電影 | 電影 | 歐洲 |